桂小川
木刻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其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整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和地位[1]。它是一種獨特的藝術,以刀代筆,粗狂又別具力量,以木板為媒,用減法作畫。刻刀在木板上刻出痕跡,痕跡的合理組織構成肌理效果,在木刻版畫中占有重要地位。
肌理是指物體材料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凹凸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木刻的肌理則是木刻作品里最重要的表達語言,繪畫中的肌理是自然肌理與人為肌理的結合,是美術作品中重要的構成元素,通過運用不同的肌理效果不僅能使描繪物具有質感和力量感并且畫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肌理也是一種形式,與內容構成辯證關系,在兩者的辯證關系中,容決定形式,形式必須適合內容,有什么樣的內容就要有與其相應的形式。所以肌理這種形式需要為畫面內容服務,需要畫面內容來決定什么樣的肌理最合適,最能表達出畫面內容的靈魂和創作者內心的情感。
木刻肌理是創作者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征感受的主觀表達,有很強烈的主觀性 [2]。所以創作者創作出來的肌理往往具有創作者獨有的風格。木刻創作過程中不同的刀法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合理的排列、組合就構成了版畫的肌理,它既是版畫畫面的內部表現形式,又是必不可少的繪畫元素,它具有必然和偶然的特點,并且它有著其它繪畫技法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刻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線沒有毛筆畫出的線條流暢,卻有頓挫轉折的金石之味,表現出極強的形式感,在刻畫物體時能表現出物體的張力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3]。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刀法的組織形成畫面的灰色層次,將這些效果合理的排列組織,就能創作出肌理效果。但肌理并不是越多越好,肌理使畫面的灰部,畫面的黑白灰要適中,那么肌理就要合理利用到最合適的位置。而且最好一個物體只用一種肌理,這樣會讓物體看起來更加純粹,具有整體性。
在木刻版畫中,肌理較少則會有強烈單純的黑白對比效果。因為灰色的肌理過渡會減小畫面的黑白對比關系,所以當畫面需要強烈對比關系時,應減少肌理。反之,不同的肌理產生不同明度的色塊,肌理色塊越多,灰色層次就越豐富,這使畫面產生了層次空間感和色彩感。肌理的表達效果常常取決于刀的刻制過程,刻刀是做出肌理的主要工具,圓刀可以刻出圓點,橢圓和粗線等。圓刀可以刻出邊緣平滑質感的線條,這些組織的畫面中便有一種整齊,平靜的感覺。圓刀刻出的點既可以是圓點,也可以是橢圓或半圓,這些點排列起來會產生跳躍活潑的視覺效果。三角刀可以刻出三角形,長直線等,在處理精致畫面時常常需要三角刀所刻的效果,三角刀刻出細線,合理排列后會有精致,細膩的效果。平刀和斜刀都能刻出凌亂的線條,會造成粗糙的質感,達到凌亂的效果。
肌理往往能表達情感,肌理中運用的線條波動越大,產生的動態效果越是強烈。線條紋路越趨近直線,產生出靜態的效果就越明顯。整齊的肌理帶來的視覺效果同樣比凌亂的肌理帶來的視覺效果要沉靜,這是因為波動的線條會讓人產生出運動的視覺效果,而平直的線條則會有讓人壓抑的感情色彩在里面,所以人們會覺得在木刻版畫里直線是靜態的,而曲線和凌亂的肌理會有一種動態的感覺。所以木刻版畫中線條肌理能產生出動靜效果。
同樣,不同的刀刻出的肌理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在木刻時運用刻刀在木板上留下痕跡,憑著三角刀、平口刀、圓口刀、斜口刀來創造不同的刀法,即可以歸納到繪畫的點、線、面等基本要素,從本質上說,一個刀法代表了一定的主情[4]。圓刀的刀口圓潤,如果整齊排列會有一種安靜和平和的感覺,如果比較密集的重疊在一起,就會有白色區域的出現,痕跡略帶圓潤,會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三角刀刻出來的點與線都是干脆利落,更多的是一種跳躍的,動態的視覺享受。而平刀多運用于背景的處理。木刻刀法的緊密,聚散,動靜,平緩急促等肌理變化都會使人萌生出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畫面黑色白色的面積不同,疏密不同都會產生明度的變化,刀法組織的多樣性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5]。
肌理作為木刻的重要表現語言,是創作過程中重要的個性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人在創作過程中呈現作品多樣性的重要手段,主觀性強是版畫形成變化萬千的風格的主要原因。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并沒有任何方式能直接構成藝術的表達,如果僅僅依靠介質材料本身的客觀屬性,只追求表面性能,木刻的肌理效果就會浮在表面。所以木刻肌理的表現需要作者嚴密的邏輯思考,需要作者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內涵。也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作者的真實情感。同時,要學會借鑒優秀的作品,學習優秀作品中的肌理處理方式。
木刻版畫是減法作畫,刻掉一刀就會少一刀黑色,如果沒有斟酌清楚就盲目下刀,那么刻壞的地方難以修補,作品也會因為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導致刀法凌亂而失去靈氣,因此一定不要未經思考輕易刻畫。同時,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在用肌理刻畫物體時一定不要輕易勾勒邊緣線,如果勾勒了邊緣線,那么肌理就難以與所刻事物融合,看起來會有一種所刻事物在發光的視覺效果,使其難以融入畫面之中,同時會影響整個畫面組織。
參考文獻:
[1]蘇軍.談到位刀味和木味在木刻版畫創作中的意義. 遼寧美術出版社 [J] .美術大觀2010:58
[2]郭靚薇.淺談油畫語言中的肌理美.遼寧美術出版社美術大觀[J]2013:50-52
[3]余潞.淺談黑白木刻中刀法組織與情感表達[J].科學之友.2010:18-30
[4]寶軍.當代版畫創作中平面構成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4—5.
[5]楊鳳山.黑白木刻肌理對視知覺的心理暗示[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14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