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豪
摘要:本文以魯本斯的《農民的舞蹈》和羅中立的《父親》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分析兩幅畫作的主要人物特點,旨在解讀以農民為藝術本體的畫作所蘊含的相似鄉土農桑情懷,探討中西方在藝術創作中的共同之處。
關鍵詞:魯本斯《農民的舞蹈》;羅中立《父親》;農民;鄉土農桑情懷
一、畫家簡介與創作背景
彼得·保羅·魯本斯是文藝復興后歐洲的近代繪畫巨匠,也是巴洛克風格畫家的主要代表。處于巴洛克時期的十七世紀歐洲,教皇神權統治力量巨大。藝術家們在創作時往往對理想的美好生活表示強烈的追求,同時關注現實世界、重視人物刻畫以及寄情于畫也成為了當時美術創作的新風尚,魯本斯便是這類創作者的杰出代表(李暉,2007)。其代表畫作《農民的舞蹈》反映出魯本斯寫實風格作品中的鄉土人文關懷精神,表現了教皇神權壓迫下普通農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主題。羅中立,1981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西部地區“川渝本土風”的主要代表畫家。他們注重將中國本土化的鄉土民俗風情元素融入油畫寫實手法當作,其中羅中立的《父親》便是一幅典型的鄉土寫實主義油畫作品,蘊含著藝術家深厚的鄉土農桑情懷。
二、《農名的舞蹈》畫作解讀
《農名的舞蹈》描繪的是在意大利的一個風景秀麗的村莊里,農民們在樹下手拉手圍成圈歡快舞蹈的生動場景。整幅畫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突出表現在主體人物以及畫面色彩搭配上,同時給人以心理上的情感共鳴。首先在人物刻畫上,主要人物即農民們的動作與神態極富表現力與感染力,手拉手的圓圈舞蹈動作在鄉村背景下融合了人與自然的美。雖然畫作上人物的舞蹈動作被定格成了靜止狀態,但手拉手圓圈的動作卻又富含連續性,使原本靜態的事物在畫作上呈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主體人物的表情活靈活現,農民們的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喜悅的表情,這便是以下層農民階級的生活寫實來表達教皇神權壓迫下人們追求理想美好生活的積極樂觀情感。其次整幅畫在色彩上也獨具匠心,通過不同色彩的搭配賦予畫作情感表現力。畫面基調為暗青色,符合歐式鄉村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并以此為背景與畫面中心的金黃色,即與明亮色調形成鮮明對比,達到突顯刻畫主體的作用。而金黃色的運用恰恰符合巴洛克風格繪畫中熱情奔放與浪漫歡快的情感格調,進而凸顯了刻畫主體人物的情感,即鄉村農民在壓迫背景下內心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徐婷婷, 2016)。
魯本斯的《農名的舞蹈》以下層農民形象為刻畫主體,反映社會現實,這也尼德蘭畫派中的世俗精神的體現。魯本斯把鄉土農村狂歡場面中人物的樂觀、開朗、自由、富有激情的特點表現地淋漓盡致,通過描繪主體農民舞蹈動作的生命力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畫面,來體現壓迫背景下的普通勞動人民內心的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蘊含著鄉土農桑的人文關懷精神。
三、《父親》畫作解讀
《父親》采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淳樸地道的典型中國農民形象(林鈺源,2010)。畫中的農民頭裹白布,在陽光下黝黑的臉顯得滿面油光;豆粒大顆的汗珠在布滿皺紋的額頭上閃爍著光彩;塌陷的眼眶顯露出困倦又迷茫的神態,卻又同銳利且飽含希冀的眼神形成對比;缺了門牙的嘴微張著,干裂的唇與碗中的水形成呼應;灰白的胡須、手上的厚繭與灰黑指甲,這些寫實生動的人物細節刻畫,表現出中國鄉村農民生活的艱難不易與酸楚。畫家通過《父親》以小見大,反應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廣大辛勤耕種的農民形象。
《父親》的創作靈感與羅中立的鄉土農桑情懷密不可分,尤其是畫家在文革時期大巴山區的十年知青生活,使得鄉村農民構成了他繪畫的主題。據他回憶到:某年除夕夜,他見到了一個老人蜷縮著身子,在寒夜雙眼直盯守著一個糞池,身子在寒風中顫抖。老人孤獨的身影與窘迫的生活場景深深觸動了他,《父親》人物原型的創作靈感由此而來。在任四川美術學院校長期間,羅中立的鄉土農桑情懷也體現在新校區的景觀設計當中。首先便是如農家土屋風格似的校門,而校園外圍墻面則是由土陶瓦罐裝飾而成;校園內滿布油菜花圃,點綴著農家的豬圈特色景觀;校園林間小道邊用木頭搭成的亭臺,不經粉刷的教學樓,以及校園周邊的農村房屋,使得整個川美新校區如同農村田園一般,有著濃厚的鄉土農桑之感。
羅中立油畫作品中的鄉土農桑主題究其深層原因是畫家早年在大巴山區的所見所聞使其對農民產生了深厚真摯的情感。從《父親》到《春蠶》再到《春眠》等以農民為刻畫主體的作品,都成為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民生活的切實寫照(曽繁燕, 2011)。這都是畫家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之上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表達了對大巴山人民純樸的熱愛之情與對本土農民的深切關注,更是作者所經歷的鄉村生活的再現和鄉土農桑情懷的真切流露。
四、結語
畫作《農民的舞蹈》和《父親》表明在不同時代,中西畫家都本著“藝術源于生活”的創作理念,關注生活,反映現實,個中所傳遞的主題情感往往也因藝術本體的趨同而具有相似性。本文探討的以農民為人物主體的畫作所蘊含鄉土農桑情懷便是典型的例子。
參考文獻
[1] 徐婷婷.勃魯蓋爾與魯本斯的同名畫作《農民的舞蹈》的對比研究[J]. 現代裝飾. 2016(6)
[2] 曽繁燕.羅中立油畫的“本土化”與“當代化”探究[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8)
[3] 林鈺源.羅中立與《父親》[J]. 文藝爭鳴.2010(22)
[4] 李暉.情感的力量—魯本斯與巴洛克藝術[J]. 美術大觀.2007(7)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