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了建設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構建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目標機制。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目標機制
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是農業物流各參與方在因特網上提供物流信息共享和協作的平臺,它是在對農產品物流全過程中參與者產生的信息和數據進行集中式儲存和管理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是農業物流信息化的成果。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是以互聯網為導向的開放式工作平臺,通過設置個性化的用戶界面和用戶權限給農產品物流各參與方提供農產品物流信息發布、信息交換、信息同享、協同工作的基本內容,同時提供一個安全、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輔助作業環境給在遍布各地的物流各參與者,對于改善農產品物流效率以及保障農產品物流安全性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一、建設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必要性
通過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以及在信息平臺的支持下,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實現互動,從而能提供精準和實時的物流服務。然而作為物流公司獨自創建物流信息體系所投入的人力與物力的費用是十分昂貴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共用的物流信息平臺對于我國物流公司而言是迫在眉睫的。使用公共平臺整合物流資源,可以達成物流資源的共享,運用物流體系的系統優勢,可從整體上改進物流發展的狀況。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能夠防止各企業關于物流系統的反復構建和功能重疊,有效的避免資源浪費。從實際需求的角度而言,建立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農產品物流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相比于現代化的農產品
物流還差距很遠。提高農產品物流,不僅是為了滿足適應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農產品物流通過標準化的撿選、加工、包裝等,能夠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再通過專業化的營銷手段,達成規模化經營,可提高整體效益。此外農產品物流能在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保證農產品安全,無污染,確保農產品質量,從而打造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對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打破“綠色壁壘”的限制,促進中國農產品的出口。
第一,提高物流的時效性,加快農產品流通
農產品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流通過慢就易造成農產品的囤積,在沒有先進的保鮮與冷藏措施的條件下,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農產品物流的參與者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可以及時的了解有用信息,從而實現快速交易與及時的物流服務,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進而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第二,通過信息整合,降低農產品物流的風險性
農產品物流的參與者在進行物流活動時,經常都是在少量信息以及缺乏決策支持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樣的活動必然會有極大的風險性。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可以使生產者獲得更充分的市場信息,便于及時地采取措施,從而有效降低風險。同時,通過信息整合也可以減少物流方面的資源浪費,解決因缺少溝通協調而造成的問題等。
(2)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產出
農產品物流在我國整個物流行業中占較大比重,其品種和總體的規模也處于逐年遞增的狀態。農產品絕大部分在流通中都要成為商品,從而形成了強大的農產品物流。然而我國目前還存在農業資源閑置浪費和利用不當的情況,信息平臺能夠對市場信息、科技信息、農業政策及其變化的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對各類農產品物流信息的整理分析來指導農業發展規劃,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產出。
(3)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加強合作
借助物流信息平臺,整合社會物流資源以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需要,在科學合理制度的規范下,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力量,以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把企業有限的物流資源與社會物流資源進行緊密聯接,從而構建成戰略聯盟,借助這種合作可以促進企業以及農產品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二、構建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目標機制
根據實際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農產品物流信息保障平臺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目標:
(1)靈活的市場供求預警反應機制
農產品物流信息具有滯后性,這就要求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系統具有靈敏的市場供求預警反應機制。農產品具有季節性特點,特別是一些時令性產品對于時間的要求很高。但是農產品生產者所掌握的信息具有滯后性,往往看到今年價格高,明年就盲目的大量種植,這就導致市場供求關系發生扭曲。因此我們要加強農產品生產環節的信息指標的研究,使信息系統具有靈敏預警反應的能力,當供求發生不一致時能及時告知生產者,從而為順利開展農產品物流提供主動的支持。
(2)規范的農產品物流供求信息運營機制
農產品物流供求信息涉及范圍廣、主體多、相對分散。這既是建立信息平臺的重點也是難點。雖然農產品涉及的品種、數量等信息流有所差別,但是每一種商品在信息系統中的展開和運行流程是相似的。如農產品供應信息的發布、需求信息的發布、供求信息的統計分析、物流供應及需求信息的發布與管理等諸多流程。因此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規范的信息運營保障機制,防止混亂和無序的產生。
(3)科學的決策處理機制
提供農產品物流服務的每一個環節的信息只是信息保障的基本功能,要想實現物流系統的高效運作,信息系統應該更廣泛地參與到決策過程。通過信息管理的規范操作,建立農產品物流信息的優化模型,對物流作業流程和日常管理的優化,從而提高農產品物流運作的效率。
(4)實時的反饋評估機制
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各環節運行是否有效,有沒有瓶頸或是短板,都是在物流信息平臺運作過程易被忽略的環節,因此系統應該及時正確的反饋相關信息。高效的反饋評估系統能夠實時地顯現物流系統的漏洞所在,進而為及時地糾正錯誤、改進流程、提高效率創造可能。
(5)可靠的安全保障機制
對于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必將采用廣泛通用的會員制,而相關的物流信息直接關系到每一個會員也就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比如商業信息及資金等。因此,在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橫行的今天,我們必須加強對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安全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徐斯.農產品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規劃研究.高科技產品研發,2014(9)
作者簡介:方智勇(1966- ),男,武昌理工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作者單位:武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