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居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對于我國基層民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區人”,社區作為城市社會管理的基層單位,承擔著調整和改革的重任。伴隨著治理理論的傳入,社區管理逐漸被社區治理取代,全國各地開展了社區治理的創新嘗試。本文通過對重慶市渝中區新都港社區治理中的居民參與為例,通過分析新都港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現狀,分析出新都港社區治理居民參與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社區治理理論提出了相應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 治理理論;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一.何為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及代表介紹
(1)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定義
社區治理是社區范圍內的多個政府、非政府組織機構,依據正式的法律、法規以及非正式社區規范、公約、約定等,通過協商談判、協調互動、協同行動等對涉及社區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增強社區凝聚力,增進社區成員社會福利,推進社區發展進步的過程。
治理理論認為,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權力中心,各種社會組織、私營企業以及公民個人都可以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體。新都港社區的治理中參與的主體有社區黨委、社區居委及社區的居民,明顯體現出了治理理論所要求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社區治理還強調參與主體間的良性互動。
(2)我國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的主要代表介紹
①費孝通
費孝通先生認為,社區治理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盡可能集合多方面力量,讓廣大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事務的管理中去,使社區居民能夠管理自己的社區,通過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處理社區的相關事務,建立起一個能夠滿足居民需求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王敬堯認為:居民參與從狹義上講,是指居民行使投票權;從廣義上講,居民除行使投票權之外還通過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事務,推動社區的持續發展。
②起點
治理理論是兩方社會興起的一種新的理論分析工具。1989年,世界銀行在一份非洲發展報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治理”一同,提到非洲存在“治理危機”。在此后的20世紀90年代,治理理論幵始被引入到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并逐步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的原因
通過對城市社區居民參與進行研究,可以從理論上理清政府、社區自治組織、社區民間組織以及社區社區居民等在提升社區居民參與水平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社會管理模式的逐步轉變為社區建設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與和討論的公共空間,通過居民的廣泛參與,可以有意識、有目的的構建社會關系網絡,增進居民與政府、居民與社區組織、居民與居民之間的合作互信,在社區各利益主體的參與帶動下,逐步提升居民參與意識和能力,基層民主的范圍逐步擴大,居民必須通過社區建設這一平臺所提供的公共空間走向更廣闊的國家政治空間和政治行政空間,通過對居民參與進行研究可以不斷拓展民主視野,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社區治理的實現有助于提升居民參與。社區組織的合作為居民參與提供社會資本支持城市社區治理的本質特征在于社區諸組織間的充分合作,這為社會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創造了條件,進而為居民參與的發展與提升提供社會資本支持。
三.社區治理理論下我國社區治理中的居民參與——以重慶市渝中區新都港社區為例
新都港社區是是重慶比較典型的重慶混合型社區之一,新都巷社區具有具備良好的社區環境,已配備較為完善的社區服務、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選擇該社區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義。
研究調查發現,就總體情況而言,社區居民有中等水平的參與意識,但并不強烈。在參與意愿中,居民的政治參與意愿是最弱且居民之間的互動交流頻率還是非常低,居民相互熟識也只限于日常交往中的點頭之交。就重慶市渝中區新都港社區當前居民的教育程度講,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由于義務制教育的普及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城市居民主體是接受了初中與高中文化程度教育的,這其中又以中年人居多。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重慶市渝中區新都港社區是社區治理中的典型例子,社區的治理是一個社區治理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的過程。本文通過結合治理理論,新都港社區的治理過程中社區的黨委會、社區居委會以及社區居民都有參與進來實現了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的特點。在新都港社區中,社區黨委會和居委會通過動員社區居民,開展各種利于居民的活動,以此來不斷提高居民的素質和覺悟,以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新都港社區在居民參與方面具有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并不高、且居民參與意愿中政治參與意愿弱、社區居民間的互動少的特點,針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不足,提出了相應可行的解決建議。
(2)建議
強化社區政治參與,以政治參與帶動其他內容參與。要強化社區政治參與,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社區自治程度,自治本身就是一種參政,公民直接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現代化的直接政治后果。二是參與并監督社區建設與發展規劃的決策與執行,我們倡導“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如果居民不能參與社區(家)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又如何認同這個社區。加強居民之間的互動交往。開展社區活動。社區活動是社區成員相互認識、交流、影響的重要途徑,在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中,人們的社區認同感、參與感才能得以產生,人民的社交、尊重的需要才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夏曉麗.城市社區治理屮的公民參與研究.[D],山東大學,2011.
[2] 張秀娟.社區治理中的居民參與—以北京市大興區為例.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黨校,
[3] 陳家喜.論城市社區建設中的居民參與——以昆明市 S 社區居委會為例.學術探索, 2003年第6期.
[4] 李昆沙.長沙市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居民參與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5] 房秀蘭.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理性思考——以蘇州 H 社區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3.
作者簡介:其美巴吉(1995-),女,藏族,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