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合公司制度是集無限公司信譽良好和有限公司集資容易于一身的公司類型。本文主要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兩合公司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并對其的歷史價值作出評價。
關鍵詞:公司法 ;兩合公司制度
一、兩合公司概念
兩合公司是大陸法系中一項歷史悠久的公司制度,它是指由一人或一人以上的無限責任股東與一人或一人以上的有限責任股東所組成,其無限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而其有限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僅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公司。日本公司法中的合資會社,就是指兩合公司,英美法系中的有限合伙,類似于兩合公司,但不承認其法人地位。兩合公司則是大陸法系的稱謂。
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有關兩和公司的規定
(1)1929年《公司法》中關于兩合公司的規定
①放寬了股份轉讓的限制
《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股東非得無限責任股東全體四分之三以上同意,不得以其自己股份之全數或若干轉讓他人。”公司法的修改,相對于原來的有限責任股東轉讓股份要求全體無限責任股東同意,明顯放寬了轉讓的限制。因為有限責任股東,加入公司,僅以其財產對公司負責,并不參與公司的業務經營也不對外代表公司,其轉讓出資不會改變公司的對外責任和業務執行者,因此不必對其轉讓出資規定的過于嚴格。
②對股東退股的事項規定的更加嚴謹、更加法律化
《公司法》第八十條將1914年《公司條例》中“有限責任股東雖患瘋癲”,改為“有限責任股東不因受禁治產之宣告而退股。”禁治產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1929年公布的《民法總則》篇中規定“禁治產之宣告,限于心神喪失和精神耗弱致不能處理其事務者,禁治產人無行為能力。”將“患瘋癲”換為“禁治產”的法律概念,范圍更加擴大,也更符合立法者的本意。
③對股東退股的規定較為嚴格
《公司法》新增條款八十一條,規定了兩合公司中有限責任股東的退股情形。“有限責任股東,遇有不得已之事故時,得經全體無限責任股東四分之三以上同意退股,或申請法院,準其退股。”此條款對有限責任股東退股規定的較為嚴格。因為有限責任股東的出資是公司財產的一部分,所以除非有限責任股東遇有不得已的事故才可退股,且須經全體無限責任股東四分之三同意。
④增加股東除名規定
《公司法》新增了有限責任股東被除名的情形。“有限責任股東在不履行出資義務,或有不正當行為妨害公司之利益時,得經全體無限責任股東之同意將其除名。”1914年《公司條例》對此并無明文規定,不失為一種疏漏也。因此,《公司法》中增加了對此的規定。又因為有限責任股東資格的取得,完全依靠其出資的履行,如果不履行出資義務,其對公司毫無意義,全體無限責任股東自然可以將其除名。另外如有限責任股東有不正當行為,如借名招搖、撞騙款項等也可將其除名。
(2)1946年《公司法》中關于兩合公司的規定
1946年的《公司法》較前一部公司法無論是界定的范圍、還是內容的完整都有了進一步的完善,特別是新增了有限公司和外國公司的內容。但是關于兩合公司的規定與1929年《公司法》基本相同,只是稍微做了改動。
①更好的保護股東權利
關于兩合公司的有限責任股東,其股份的轉讓以及有限責任股東退股的限制,做出改動。原舊法規定“有限責任股東非得無限責任股東全體四分之三以上同意,不得轉讓其股份”,“有限責任股東,遇有不得已之事故時,得經全體無限責任股東四分之三以上同意退股”。而新公司法將“四分之三”減為“過半數之同意”。此修改更好地保護了有限責任股東的權力,意在便利有限責任股東在公司的進退,從而避免股東間勉強合作。尤其是在對有限責任股東的出資轉讓問題上,三部公司法的規定從“須經全體無責任股東同意”,到“四分之三無限責任股東同意”,最后到“過半數同意”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公司立法精神從大陸干涉主義逐漸趨向英美自由主義。
②進一步適應形勢變化要求
舊《公司法》第八十三條、八十四條規定“兩合公司因無限責任股東或有限責任股東全體之退股而解散。但有限責任股東全體之退股時,得以無限責任股東全體之同意,改為無限公司。”“兩合公司改為無限公司時,應于十五日內向主管官署申請為兩合公司解散之登記,并為無限公司設立之登記。”新《公司法》則將該兩條刪除。立法者的原意為:“有限責任股東全體退股時,無限責任股東得以全體之同意改為無限公司尤無必要,蓋因無限責任股東固可組織無限公司,有限責任股東現亦可組織有限公司,不必贅定。”新《公司法》既然已增加了有限公司這一公司形態,當無限責任股東退股時,若有限責任股東同意,當然也可改為有限公司。所以,新公司法將此兩條刪去,也是適應立法的變化。
三、結束語
從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這兩部公司法的內容可以看出,兩合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在法律的制定上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一次次的修改,不論是從立法規定的內容,還是立法技術與立法精神,都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其在公司法立法中的每一次修改與變動都是經過立法者的深思熟慮,都是因適應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產生的。各種公司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實際運用中都有相互不可代替的作用,正是由于兩合類公司具有不同于無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的優點,才使得兩合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在公司立法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徐燕:《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王效文著,袁兆春勘校:《中國公司法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郭衛:《六法全書》,上海法學編譯出版社,1948年版
【4】夏維忠《新公司法要義》,中國法學社出版社,1946年版
作者簡介:閆皎(1987.7- ),女,陜西西安人,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法學碩士,講師。
(作者單位: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