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慎晨,上海大學
我國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影響的實證研究
文/慎晨,上海大學
隨著科技發展,技術創新能力逐漸進入了經濟學家的視野。本文主要分析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的影響效果,通過選取2001年至2016年的21個行業的相關數據,通過實證分析其面板數據,提出三個有效模型并對其進行修正,最后兩兩檢驗最終得出最優的模型。最優模型顯示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通過現狀和模型的結論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金融資本配置;技術創新;Jeffrey Wurguler模型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施股票等交易制度的改革,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建設健康、透明的資本市場。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可見金融資本配置效率日益成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國雖然是勞動力充足,經濟增長較快,但是中國投資的邊際效益卻很低,依靠“世界工廠”來獲取廉價勞動里的經濟模式是遲早會被淘汰的。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原因為:金融市場效率低、技術創新能力低。金融市場效率低可以理解為我國的金融資本配置不合理,資金沒有流入到合理的高邊際回報率的行業里去。技術創新能力低是指我國生產力主要都集中在密集型產業中,而這些產業往往都是技術創新能力不高,邊際回報率不高的行業。
本文就是建立在經濟理論發展至今對于技術創新能力的關注,以及我國國情,提出了技術創新能力對于金融資本配置的影響研究。探究出兩者之間的聯系,能夠為我國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供一些建議。
本文基于Jeffrey Wurguler的理論研究,對于金融資本配置效率的定義為:金融資本配置是指由于資本回報率的高低,金融資本從低回報率的行業流向高回報率的行業的過程。
Jeffrey Wurguler曾經通過研究資本配置的問題,他認為有效的資本市場是金融資本會從衰退性行業流向成長性行業。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對于投資的增展情況他采用固定資產投資存量的增長來代表,而行業的成長性則通過利潤的增長來衡量,提出了衡量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模型:

式(1)中,A為固定資產存量;i為行業編號;t為年份;R為利潤額;β為彈性系數,表示利潤額增加對投資的影響程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利潤的行業往往需要高技術創新能力來支持。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探究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的影響,從而提出新的影響金融資本配置的因素以及相應的建議。
為了更好的解釋金融資本配置,本文試圖將技術創新能力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作為變量引入模型中,通過實證分析該模型的準確性來得出最能解釋金融資本配置情況的模型。本文將Jeffrey Wurguler模型做了修改:

其中,A為年固定資產凈額;R為年利潤額;T為行業的專利申請量;i為行業編號;t為年份;β1和β2分別為代表盈利對金融資本配置影響的彈性系數和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影響的彈性系數。
提出的修改模型并沒有采用Jeffrey Wurguler模型中的增長率形式,這是因為通過參考文獻,考慮了到了以下幾點:1.增長率是相對的概念,不同行業的創新能力的增長率在一定時期內波動比較穩定,年專利申請量的增長率波動也比較小。2. Jeffrey Wurguler模型采用比例的形式是為了消除各國會計準則差異,而本文考察的是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的影響關系,所以不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本文從《中國統計年鑒》 、《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Wind中取得數據,時間跨度為2001年到2016年。通過剔除這段年份中缺失數據,選取了21個代表性的行業,共得樣本個數共310個。
為了防止偽回歸,通過單位根檢驗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通過單位根檢驗,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討論可以發現單位根檢驗都是平穩的。結果表明不需要做協整檢驗,可以繼續模型擬合。對面板數據分別采取混合模型、固定影響模型和隨機影響模型,并判斷哪一個模型最能解釋原假設。
通過模型估計式(2),對面板數據模型的截距和斜率之間的變動,運用R語言程序建立了混合模型、固定影響模型和隨機影響模型三個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并通過對比檢驗得出最佳的模型。
通過計算分別得到三個模型的關系式:
1nAit=-5.0412+0.2838 1nTit+0.5704 1nRit(混合模型)
1nAit=0.3918 1nTit+0.7903 1nRit(固定影響模型)
1nAit=-9.2500+0.3843 1nTit+0.7779 1nRit(隨機影響模型)
檢驗個體影響顯著性的目的是為了檢驗不同截面個體之間常數項是否相等,通過F檢驗來確定不同行業間的常數項是否相等,即假設α1=α2=…=α22。通過F檢驗來確定混合模型和固定影響模型之間哪一個更加能夠解釋本文所探究的問題。
對此我們做混合模型和固定模型的F檢驗,通過R語言得出下面結論:

圖4.1 F檢驗
F檢驗結果顯示P值小于0.05,表明結果拒絕原假設。個體影響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固定效應影響模型比混合模型更有解釋力。
豪斯曼檢驗中,如果E{xitεi}≠0,即隨機影響與解釋變量之間沒有正交性。其原假設與備擇假設分別為:
H0:εi與Xi不相關(隨機影響模型)
H1:εi與Xi相關(固定影響模型)
應用R語言對隨機影響模型進行豪斯曼檢驗,結果如圖4.2。
由檢驗輸出結果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所以檢驗結果拒絕原假設,則固定影響模型更有解釋力。

圖4.2 豪斯曼檢驗
通過F檢驗和豪斯曼檢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固定模型的解釋力是最好的,所以我們選取固定模型作為最后的解釋模型。
在不同的截距項下,技術創新能力對金融資本配置的影響因素的關系式為:
1nAit=0.3918 1nTit+0.7903 1nRit+截距項

表4.1 不同行業的截距項
A.對于不同行業的企業,不管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企業都應該首先根據自身所在的行業發展和戰略需求建立適合自身的資本結構體系,明確戰略核心要素資本和一般核心要素資本。使自身以最合適的資本資產結構發展,合理運用金融資本,將自身的資本運用效率最大化,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B.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良好的企業制度是促進技術創新能力的前提。企業制度是指管理制度,生產制度等,在合適的企業制度之下,技術開發人員對于技術開發的熱情,生產情況的把握都會有著明顯的提升,這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A.首先,我國應該加快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我國逐漸擁有了強大的金融資本。但是隨著近些年來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逐漸出現的產能過剩,金融資本配置不協調的問題越發暴露。所以建立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是優化金融資本配置,使得金融資本能夠合理的進行配置是最基礎的前提條件。
B.我國應該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深入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方針。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低,高端技術行業涵蓋面較窄。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中,我國逐漸發現了科技的重要性,本文的論證中也證明了這一點。為了是我國持續發展,提高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鐘蜀明,官建成.金融資本配置與技術創新能力關系的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7(3).
[2]陳泉,高長春.技術創新能力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分析[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3(03).
[3]張國富.中國資本配置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