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梅
摘 要:小學生不會觀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是造成學生作文困難的主要原因。觀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來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指導觀察的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幫助學生展開聯想。
關鍵詞:觀察;現代教育技術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它是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只有引導學生觀察,才能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內容有血有肉,真實感人。
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的興起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優化學科教學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電化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運用電化教育優化各科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益,減輕學生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想之路。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尤其在指導學生觀察、豐富寫作材料方面,電教媒體更有它的獨到之處。
1.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生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小學生的知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無意知覺。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中,抓住時機,指導學生對觀察對象的直接興趣,引起無意注意,勾起學生的觀察動機,從而激發學生們的觀察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事物敏感,對他們不了解的事物都感興趣,直觀具體的事物,生動活潑的目標,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對象,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電教媒體一般圖、文、聲并茂,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真實感人的生活場景,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刺激,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寫作的材料。
2.運用電教媒體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
電教媒體提供的素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畫面,能幫助學生選擇材料,能使瞬間現象長時間固定,典型細節反復呈現,能幫助學生及時將觀察到的素材在頭腦中加以整理。運用音響、投影、電視、錄象等媒體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學生熟悉的與不熟悉的,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實的事物生動地展示出來,在運用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定格”、“拉近”、“移動”等操作手段,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從而準確地獲取所需的寫作材料。
(1)觀察要講條理,增強學生思維和作文的條理性。
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要教給觀察的方法、順序,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從而在作文中有條理地表達。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無論是動的還是靜的,雖然錯綜復雜,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靜物來說,方位有遠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發生、發展、結果的過程。因此,在觀察時,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觀察。同樣,觀察的順序也有多種: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所以,觀察時,應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選擇觀察順序。
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作文的條理性。
(2)觀察要有重點、有目的。
只有有了明確的目的和鮮明的重點,才會使人的思維活動產生一種進取的意念,從而對思維活動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按作文題目要求尋找觀察對象,然后根據觀察對象的本質特征有重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
(3)觀察要細致。
小學生最大的毛病是觀察事物籠統,往往滿足于表面認識,所以,要教給學生從細處著眼,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看得細,看得全面,也才能看出甲事物與乙事物的區別,觀察能力才能提高。
3.培養學生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習慣的培養,主要是觀察順序和觀察細致的培養。例如觀察大自然的景物,要按照從近到遠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觀察一件事情,要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觀察。在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學會圖畫,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如實物、圖片、影片等,并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在中高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應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觀察社會,從而使他們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要從觀察中產生聯想
聯想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聯想就沒有創造,沒有聯想就沒有創新。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應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積極的思維,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在腦海中生成種種畫面。
魯迅先生說過,“對任何事物必須觀察透徹,方能下筆?!币虼?,我們要提高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周圍人和事物的習慣,從生活的海洋里一點一滴地捕捉浪花攝取素材,學生的作文不再擔心無米下鍋,寫的內容自然達到言之有物,寫作水平一定會隨之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