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作舟++張琦++徐曉東
摘 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大學生發展的時代主旋律,隨著社會與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的發展對人們的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但是雷鋒精神卻具有永恒的價值。偉大的時代必然需要偉大的精神后盾。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完成黨和國家確定的各項任務,不僅需要經濟方面的不斷發展,也大力發展精神文明與之相適應,否則物質文明的發展遲早會變成無本之源,無根之木。雷鋒精神是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是精神文明發展永不褪色的一面偉大旗幟,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導向作用結合,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讓他們能夠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雷鋒精神;大學生;價值觀
2016年12月7—8日,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這種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學生價值觀導向是重要的課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這時代的嚴峻挑戰,要有載體和途徑來完成這個通路。而雷鋒精神作為中國新時代精神當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是全國人民的偉大精神財富,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珍貴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群體對雷鋒精神教育研究,對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資源。
一、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融合
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融合,它體現出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無私奉獻的價值觀、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性、與民族性高度契合、擁有巨大的實踐價值。
1.雷鋒精神的特點
(1)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信仰是無論什么時代都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基礎,避免精神方面的迷失,人們才能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雷鋒精神始終以共產主義信仰作為核心,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集體或個體,擁有了雷鋒般堅定的信仰,都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帶領中國走向復興,靠的就是堅定的信仰。
(2)無私奉獻的價值觀
人生的意義在于何處,如何才能獲取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雷鋒的一生始終與“傻”為伴,始終堅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價值觀,從不動搖,堅持付諸行動。雷鋒的“傻”,源自于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獨特理解,源自對人生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真諦的感悟。
雷鋒并沒有做出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他的事跡其實都是蕓蕓眾生均可以做到的,然而能做到與切實做到卻有著天淵之別,平凡之中見偉大,這就是雷鋒精神的可貴之處。
(3)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性
雷鋒同志是廣大人民群眾永遠的精神榜樣,盡管他已經離開我們超過50載,但其精神始終鐫刻在人民的心中,激勵著人們不斷前行。這一切都源于雷鋒精神始終契合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依舊符合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人民素質的要求。
(4)與民族性高度契合
雷鋒的成長及其偉大精神的產生,離不開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與文化的長期熏陶和影響,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中的具體表現。雷鋒從小事做起,甘于平凡的“螺絲釘”精神,與古人“不以善小而不為”的信條一脈相傳,融合了傳統美德的精髓。雷鋒的“釘子”精神,與古人囊螢映雪的刻苦精神如出一轍,也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有著諸多類似之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性在幾千年的傳承后,在現代社會再次異軍突起產生的閃光點。
(5)擁有巨大的實踐價值
雷鋒的一生只有22個寒暑,可以說非常短暫,但雷鋒依靠雷鋒精神,將自己的價值在一生的實踐中被充分發掘、發展并發揮出來。因此,學習與弘揚雷鋒精神就必須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當下做起,將雷鋒精神最大限度地應用到社會實踐當中。
2.雷鋒精神在新時代下的重要作用
大力弘揚雷鋒精神,雷鋒精神與時代共同發展前行,對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有益的三觀,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契合的思想體系及道德觀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1)雷鋒精神傳布的社會基礎依舊穩固
當前,我國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雷鋒所處的時代相比,社會制度并沒有出現變化,只是經濟體制有所改革。當年促使雷鋒精神出現與傳播的社會基礎依舊存在,因此雷鋒精神的傳播依舊暢通無阻。雖然雷鋒去世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雷鋒式的模范人物卻始終在不斷涌現,全國人民都依然懷念雷鋒、學習雷鋒,這便是雷鋒精神對于當代價值的切實體現。
(2)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行不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其實質永遠是為人民服務,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化。這是與雷鋒精神的內核是完全一致的。提倡雷鋒精神,促進雷鋒精神的傳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如此,才能杜絕假公濟私、貪污腐化等不良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3)雷鋒精神能夠彌補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
從歷史上各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市場經濟在推動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享樂主義、利己主義、貪腐等錯誤思潮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各個階層與社會團體,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為了制約這些負面效應,也必須重視雷鋒精神的社會思想導向作用。當急功近利思潮涌動時,人們就更需要雷鋒精神的指引。
雷鋒精神是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是精神文明發展永不褪色的一面偉大旗幟。
二、當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對大學生的管理也隨之開始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化,認真研究大學生群體的新特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德育工作,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導向工作,首先就要明了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endprint
(1)獨立性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開始擺脫束縛、趨向于獨立,開始熱衷于挑戰成年人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有時甚至刻意為了反對成人而反對,表現出群體特有的叛逆。
(2)可引導性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監管,采取直接干預與間接干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加以適度引導。大學生的心志雖然已經漸趨完善,但依舊沒有最終定性,依舊存在動態發展,因此要考慮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可塑性,在引導與教育時進行妥善安排。
(3)多元化
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因此學生的價值觀也趨向于多元化,多元化發展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很多好處,但也需要高等教育機構加以更多的引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導向作用,需要統一思想,真抓實干;要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綜合改革,優化工作機制;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
(4)潛在影響性
大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在不同水平上出現沖突并逐漸整合,對大學生而言,這是比較痛苦的一個過程。大學生在與外界世界的交互過程中,主動應答、選擇、思考、策劃、付諸實踐的過程,是大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
(5)動態發展性
面對大學生群體表現出的思想多元化、價值觀念復雜化、發展訴求多樣化的總體趨勢,尤其是一些錯誤思潮對學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思想價值導向的引導作用已經迫在眉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對大學生的思想加以武裝。讓大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斷增強其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及情感認同,引導他們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繁榮緊密結合,堅定信念,刻苦學習,堅定他們報效祖國的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必須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著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學生的發展指導及事務管理的各項工作當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真正接受教育所傳達的理念。
三、雷鋒精神傳承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導向作用的影響
雷鋒精神對于實現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與作用,而同時社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價值觀導向作用提出了諸多要求,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活動,因此要想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雷鋒精神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強理論知識學習
行動必然以理論為先導,政治立場的的堅定決定了行動層面的自覺性。在價值觀多樣化的今天,如何培養大學生明辨是非、堅持正確政治立場的能力是當務之急。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平臺及環境,強化雷鋒精神及中國夢的政治教育,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雷鋒精神的核心內容,了解踐行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意義,以及中國夢的實現對學生人生的重大影響,推動大學生理解、認同并實踐雷鋒精神。
(2)理論結合實際
理論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但只是空談理論卻毫無用處,要想弘揚雷鋒精神,就必須加以實踐,因此大學生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3)結合實際,塑造典型
雷鋒是偉大的,但對于當代的大學生存在一定歷史隔空感。因此我們需要結合身邊的現實生活,宣傳先進人物事跡,讓雷鋒精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讓雷鋒精神具體化、現代化,帶動人們自覺實踐雷鋒精神。
(4)教育模式多樣化
加大中國夢與雷鋒精神的宣傳以及教育力度,通過搭建多樣化教育平臺,根據時代的發展潮流并結合教育軟件與硬件現狀,在手段及方式方面加以創新。
(5)建立長效實踐機制
雷鋒精神踐行活動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過早夭折,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把學習雷鋒活動與踐行中國夢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把踐行雷鋒精神活動長效化,并真正落實。
(6)加強體驗教育
我們可以借鑒一些高校的成功經驗,如組織學生參觀雷鋒事跡展覽,利用學雷鋒紀念日等特殊日期開展活動等。
(7)加大校園文化建設
將雷鋒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注重相關領導及教師素質培育,從根源上加強文化建設。發揮板報、校刊、廣播、學校網站等校園媒體的作用,制造輿論,激發學生學習雷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雷鋒.雷鋒全集[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
[2]季明.大力弘揚和培育雷鋒精神[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3(1).
[3]周玉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文化建設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5.
[4]陳琪.同心同德共建中華——學習雷鋒精神[J].倫理學研究,2012(2):13.
作者簡介:
崔作舟(1991.07—),女,遼寧錦州人,中共黨員,遼寧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
張琦(1986.05—),女,遼寧葫蘆島人,中共黨員,遼寧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徐曉東(1974.09—),男,遼寧鐵嶺人,中共黨員,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