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瑤
摘 要:隨著翻轉課堂的興起,教學模式的轉變,使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就對教師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別從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上提出要求;教學能力上則合理設計視頻、問題的設計、合作化課堂組織、行動評價五個方面作為關鍵要素,對教師提出要求。教師素養上,則需要教師能保持課堂敬畏之心、傾聽課堂交流之聲、掌控課堂節奏之能。
關鍵詞:教師角色;教學能力;素養
一、引言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最早由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創設,意思是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在家中聽課,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疑問。國內學者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教學設計理論思想的指導下,發展了talbert的翻轉課堂結構模型,建構出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該模型分課前和課中兩個模塊,其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為課前和課中的學習環境提供支持,有利于形成個性化協作式學習環境。
二、翻轉課堂中教師能力的要求
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再是從前的獨角戲演奏者,教師需要把握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巧妙設計問題、作業、小組活動等),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合作完成內容,如何評價指引學生學習。這些都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此外,教師還應能對自身和其他教師的“多講與少講”、“何時講如何講”等問題進行合理地評價與意見接受。
(一)合理設計視頻
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根據多年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創建受學生歡迎的教學視頻給出了建議:視頻要短小、聲音要生動有活力、與另外一位教師合作錄像、增加幽默感、視頻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時需要考慮視覺效果、支持和強調主題的要點、設計結構的互動策略等,幫助學生構建內容最豐富的學習平臺,同時也要考慮學生能夠堅持觀看視頻的時間。教學視頻制作的質量對學生課后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教師有過硬的信息技術能力,才能把想法完美的融合到視頻中去,合理的設計出視頻。
(二)問題化教學設計
問題化學習要求以學習者的問題發現與提出為開端,進而引導出內在需求的學習。因此,教師的價值不是以學科體系構建教學體系,而是基于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核心問題;基于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構建問題系統,基于問題系統,引導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通路。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管理問題。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思維和能力。
(三)合作化的課堂組織
構建合作性課堂的基本出發點在于課堂的“去中心化”。教師不是課堂舞臺的閃亮主角,而更像一位幕后導演,確定討論的問題角本、創建個性化學習環境、采用哪些表現形式(比如協商、討論等)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怎么讓學生獨立探索、反饋評價,這些都是教師該考慮的,把課堂知識和思想碰撞作為重要推手,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學生個體差異的包容能力,又能提高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以期讓學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努力構建師生合作學習課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通過傾聽、串聯和反芻引導和營造課堂的合作學習氛圍,確保每一個參加學習的學員都能置身其中,既學也教,實現全方位分享,共同提高,將課堂打造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要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精心構思挖掘學生的經歷,通過訪談和作業的方式啟發、尋找價值點,引導學生對自身經歷深度反思,組織學員對其現實困難開展研討。
努力構建生生合作學習課堂,在課程中,我們主要采用的合作學習策略有信息網絡資料搜集、課堂討論、競賽、小組作品展示等方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環境下,集他人之所長,共同解決問題。
(四)行動評價+教練輔導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聚焦于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行動表現做出評價,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人類的智能主要由八種智能構成: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教師可以從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積極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智能優勢與強項受到重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了積極性與成就感。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行為。在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后,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思維活動更廣,有時候很有可能考慮的超出課堂內容之外,教師需要保持持續的跟蹤、反饋幫助,引導他們跟著課堂的內容進行發散思維,將理論和觀念切實落實于學生討論的行動之中,引導學生對知識從掌握從知道到悟道再到做到。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目標和績效。對于學生而言,目標和績效是學生成果檢驗的根本,如果不能達成目標,學生學習的意義就不大了。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如何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并形成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提出目標行動問題,比如說“你的小目標是什么?具體行動計劃是什么?”等,以問責式態度,將學生帶入提升的加速跑道,并持續跟進,幫助他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之上。
三、翻轉課堂中教師素養的要求
(一)保持課堂敬畏之心
“無效教育是最嚴重的資源浪費。”“生命是由時間堆積而成的,學員愿意來學習,實際上是把生命中寶貴的時間交給老師,老師一定要對課堂的時間有敬畏之心”。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地方,是教育的主陣地。這里不僅有知識的習得、心靈的碰撞,更有精神的豐盈、人格的塑造。教師唯有對課堂有敬畏之心,才會有“課堂比天大”的責任意識。唯有這樣,才有可能上好每一節課,育好每一個學生。做一名大學教師,總會有這樣的挑戰:你到底對學生成長有多大的貢獻?你所研究的東西有什么用處?你是否在工作中得到快樂并心滿意足?教師需要不斷地豐富學識、提升素養、振奮精神、涵養性情,才能在課堂上以儀正、氣清、技高、學富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課堂的敬畏,把課堂當成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舞臺。
(二)傾聽課堂交流之聲
“只有通過交流,人的生活才有意義。只有通過學生思考的真實性,才能證實教師思考的真實性。教師不能替學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強加給學生。”重視傾聽,給予回應。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動傾聽學生反饋的問題與疑惑,認真記錄并思考,在領會問題主旨后,通過眼神交流,復述問題關鍵點,思考并組建新的問題等方式給予回應,增強學生的被認同感,師生共同學習。教師除了要做好專業領域工作,還要成為深度溝通和對話的行家里手,幫助學生思考自我,調整心態,打破消極的心理制約,進而開啟管理者自身領導潛力,并將組織帶向持續的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并不提供答案和建議,教師更像是一面鏡子,幫助學生看到真實的自己,激發潛能,幫助他們達到最佳狀態。
(三)掌控課堂節奏之能
翻轉課堂對于教師的挑戰是時間的把控,以前教師講課都是自己提前設計好的45分鐘講哪些內容,現在翻轉課堂上小組合作、獨自思考、匯報和互評等教學使時間出現很大的靈活可變動性,不可測因素太多,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深厚的掌控教學節奏的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把握重點內容,掌控討論方向,弄通教學知識點,獲取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結語
隨著慕課、微課、私播課(SPOC)等新型網絡教學模式在國內的興起,帶動了翻轉課堂在國內的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則對教師角色有了新的含義,對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從教學實施和信息化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對教師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保持能力要求之外,教師還要具備有一定的素養。通過教師角色的分析,以及提出對教學能力的要求,將有助于教師對自己責任的定位,有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把控,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46-51.
[2] Jonathan Bergmann. & Aaron Sams. How to make videos your students will love[EB/OL].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5/21/how to make videos your students will love, 2012,05,21.
[3]王天蓉,徐誼,馮吉等.問題化學習——教師行動手[M].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1.
[4]王瑞.翻轉課堂的關鍵要素:以領導力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38(4):41-46.
[5] Linda Campbell,霍力巖等譯.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6]田俊國.精品課程是怎樣燒成的[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7]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