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



【摘要】:作業成本法是指以作業為間接費用歸集對象,通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資料費用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產品或顧客上去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在現代成本管理系統中,作業成本法的產生,標志著成本管理告別了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向現代成本管理模式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下文就作業成本法在汽車修理企業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探究。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汽車修理企業;應用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作業成本法是適應于現代企業的制造環境而產生的,彌補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在現代企業制造系統中的一些缺陷,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與作業成本法在西方國家的廣泛應用形成對比的是,我國企業現在才開始認識到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重要性。為此,加強其相關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作業成本法的特點
作業成本法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以成本動因作為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分配標準由單一標準改為多標準,提高了產品成本制造費用項目的準確性。在作業成本法下,一個車間發生的制造費用細分為各個成本動因的費用,各個成本動因就按各自的標準進行分配。如設備調整維修按調整維修的工時作為其分配標準,設備耗用電量按其工時作為分配標準。作業成本法進一步強調因果關系原則,縮小了成本分配范圍,增加了分配率的數量,可以較好地解決成本分配中的不合理現象,提供符合實際的成本信息,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在產銷決策與價格決策中的有用性,從而可以促進企業提高決策水平,減少或避免決策失誤;其次,成本計算方法上的靈活性和核算的準確性。作業成本法實際上不是一種獨立于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之外的新的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是對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改進,使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更加科學,進一步細化。作業成本法按作業歸集資源的耗費,并按產品耗費的作業分配作業成本。把成本核算的對象從一個車間、一批產品,細化到了影響成本的每一個具體細節,每一項關鍵作業。所提供的信息,不僅包括每一項作業的資源耗費和能力利用情況,而且包括產品耗費作業的情況。成本信息量和有用性的增加,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成本分析,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三、作業成本法的適用條件
20世紀以來,技術上的日新月異促進了經濟的蓬勃發展,公司的生產制造開始使用大量機器和由計算機控制的儀器設備,生產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從而減少了從事直接生產的人工。而許多早期的會計系統主要是為人工成本的計量和報告而設計的,已不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的要求。作業成本法是適應現代制造環境的一種全新的成本計算方法,一般使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業:其一,制造費用在產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較大。如果制造費用比重較小,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計算的產品成本結果大致相同,而當制造費用在產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較大時,采用作業成本法能較為科學地計算產品成本,從而克服傳統成本法只能采用少數幾個分配基礎核算不準確的問題;其二,各產品生產工藝特點差別較大。產品生產工藝不同,所消耗的作業種類及數量顯然不同,按照作業耗用量多少來分配生產費用,可以做到產品成本核算的相對正確性。產品生產工藝區別越大,作業成本法就越能體現出其相對于傳統成本法的優勢;其三,生產產品的種類較多。如果企業產品種類很少,甚至為一種,那么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計算的結果幾乎一致,因為可選擇的分配基礎幾乎是一樣的。而當產品種類相對較多時,由于不同種類產品在工藝流程中消耗不等量的作業和不同質的資源,為正確計算出多種產品成本,就必須追溯到成本發生的根源———作業上。此時,更適宜采用作業成本法。
四、作業成本法在汽車修理企業中的應用
(一)汽車修理作業鏈分析
作業成本法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對作業活動的分析。作業分析的過程就是對企業產品生產流程從外到內的剝蝕,其詳盡程度視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管理者的需要而定,管理者對成本精確度要求較高,則作業劃分就越細,管理者如果僅是為了預測,對成本的精確度要求不高,則對作業的分析較粗略。下圖是對汽車修理企業分析的一般程序。
在汽車修理企業中,汽車零配件是采購及其存貯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降低成本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再次級程序的分析是作業成本計算的終極步驟,是歸集成本和分配成本上的重要元素。待修汽車是由一系列有機結合的作業鏈組成,作業消耗資源,具有相同性質的作業成本在作中心歸集,然后分攤給待修的汽車,這就是作業成本法的本質。
(二)作業成本的歸集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人力資源、水電、設備等物質資源,這些耗費分別形成應付工資、職工福利費、辦公費用、設備折舊費、資金占用成本等成本費用形式,反映在企業的總賬中。資源耗費和作業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稱之為資源動因,它是將資源耗費與作業聯系起來的橋梁和根據。常見的資源動因有:工作需要、作業面積、作業時間等。作業消耗的資源形成作業成本,利用資源的動因將資源耗費歸集在作業成本上,公式如下:
其中A為單位作業成本,Y為單位作業消耗的資源動因數,Y為資源動因分配率,計算公式為:Y二資源費用總額/資源動因總數。
(三)將作業成本費配給成本對象
作業成本并不是將作業成本費直接配給成本對象,為了簡化運算,作業成本首先要歸集作業成本庫,然后再進行分配。作業成本庫的選擇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同質性,即歸集在同一成本庫的作業成本具有相同的性質;二是具有相同的作業動因。作業動因與資源動因相同,它是作業成本和成本對象的相關性,是將作業成本和成本對象聯系起來的依據和橋梁。作業動因與資源動因不同的是,資源動因的客觀性較強,而作業動因是以客觀為基礎,反映企業的戰略意志。作業動因應考慮和遵循的三個原則:客觀性、公平性和激勵性。以汽車零配件采購及其存貯為例,將其作業成本費配給成本對象如下:
將成本的作業成本動因在待修車中進行分配,其公式如下:
其中C為待修車成本,AD為作業成本庫消耗的動因數,D為作業動因率。D=成本作業成本總額/作業動因總數,成本庫作業成本總額為歸集在同一成本庫的作業成本總數。
五、結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很多年,目前汽車行業競爭已到白熱化程度,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企業成本管理系統上進行改進。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系統,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能給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帶來深遠的影響,對提升我國企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實力具有現實意義。文章就此相關方面作出了簡析。
參考文獻:
[1]賀志東.贏在成本—如何做好企業成本費用管理[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
[2]唐艷.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及實施對策[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