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
聲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創(chuàng)造能力的獲得和維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們都希望自己能進行創(chuàng)造,能加入創(chuàng)造者的行列,都盼望自己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關鍵詞:聲樂教學、創(chuàng)造
1、引言
聲樂教育的意義是什么,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是什么樣的,聲樂教學應當是怎樣的一種教學,聲樂老師肩負什么樣的使命,這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聲樂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科學。
2、聲樂教育的特殊意義
世界各國有各種不同的語言,甚至在同一個國家內也有不同的語言,但是有一種語言對于任何民族都是公共的,任何人看到聲樂符號不用翻譯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比任何語言都更有世界性。比如用聲樂“語言”表述的下面的符號:
……
聲樂應用是廣泛的,聲樂已經成為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說今天的聲樂教育決定社會的和諧。
3、聲樂教育面臨的問題
縱觀聲樂教學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直覺無地位,歸納的作用被忽視,猜測不被精心的加以引導,而這些足以導致一個人失去聲樂的創(chuàng)造性。
聲樂教學中有嚴密的推演部分,且占大部分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對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感興趣,如果僅僅給學生一個需要的證明,然后再告訴學生如何求證,這是不夠的,光知道發(fā)現(xiàn)了什么,而不去思考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我們要讓學生試著去發(fā)現(xiàn),然后試著去解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能夠駕馭聲樂。正常的模式應該是讓學生去觀察、去猜測,不要指責猜錯的學生,可引導學生讓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如何猜錯了,過程中也可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多次的錯誤可以使發(fā)現(xiàn)更為深刻。要讓學生養(yǎng)成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當然,這需要良好的氣氛,讓他們敢猜、敢講。
4、聲樂創(chuàng)造需要的條件
聲樂創(chuàng)造需要勇氣,在這個過程中是要經歷失敗和錯誤,需要打破常規(guī),不要在意別人的譏諷和嘲笑,身為教師,絕對不能對任何一個學生持有這種態(tài)度,不要冷落或埋沒任何一丁點創(chuàng)造的可能。
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一個領導的角色,諾斯豪思把領導概括為“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以達到共同目標的一個過程”[1],領導要做對的事情,要聚精會神于愿景,也就是一個組織應該持有的方向,要吸引他人積極地追求目標。鼓勵信任和正直,允許開放自由的溝通,并培育這種氛圍,鼓勵學生去實驗、創(chuàng)新及分享成功,對結果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控并做出及時的反饋,創(chuàng)造的最重要行為是嘗試,而嘗試最大的可能是失敗,這種代價是可怕的。我們要鼓勵合適的相關利益者直接參與學校活動[2],可以讓高一層次學校的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教學中來,可以讓學生盡早地適應未來的學習方式;也可以讓相關的用人單位來學校做技術指導,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觀念,觀念是思想和生命,教學是催生新觀念的過程,而學生的觀念又是我們經常忽視的,一個美國老師曾經說“如果我們傾聽學生,他們會聽到他們自己的答案。”[3]教學當然并不局限于學生已有的觀念,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產生更精彩的觀念。在一個討論班上,一個學生問道:“24除以8,究竟是什么意思?”另一個學生回答道:“24除以8意味著你有24個東西,你把它平均分成8堆,看每堆有多少個東西。”又一個學生回答說:“不對,不是這樣。24除以8意味著你有24個東西,你每堆放8個,看一共能放多少堆”[4]。
給學生一個機會,他會還你一個奇跡,前提是得提供創(chuàng)造觀念的條件。觀念不斷產生,教學則是有生氣的。正如英國課程專家斯藤豪斯所說:“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導致的學生不可預期的行為結果增加的程度。”[5]
聲樂創(chuàng)造需要好奇心,對什么都要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這個過程就需要強烈的好奇心,別人不注意的事情你自己注意了,別人認為沒有問題的事,你提出問題了,這就說明你有好奇心。小孩階段的好奇心是最強的,現(xiàn)實情況是被壓制,是被喪失了寶貴的好奇心的大人的壓制,這樣,小孩的好奇心就逐漸消失。
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是為升學做準備的教育,為了明天,需要犧牲今天,以透支明天來適應今天,這樣的話,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容樂觀,而高等教育需要創(chuàng)造時,卻無從下手,越學越不敢有所思。學生在負重中長大,他們重復昨天的故事,艱難地前進,我們無法預測他們的未來與前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創(chuàng)新意識將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缺席。我們依然前行,在負重中重復每一天。
5、總結
聲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也是老師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是雙向的,學生內心深處最完美的一面被老師激發(fā)出來,老師自己的也被激發(fā)出來,這樣,教與學就達到了統(tǒng)一,上課就是一種享受,每天都有一種新鮮感,每上一堂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學生是最活躍的生命,是渴求知識的年輕人,教學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我們享受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
參考資料:
[1] Northhouse: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2] Cunningharn: The way we do things around here,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54(11),24 – 26.
[3] Duchworth, E. (ed.) (2001). “Tell Me More”: Listening to Leaners Explai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 xiii.
[4] Duchworth, E. (1996). “The Having of wonderful Ideas” and Other Essay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 xii.
[5]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 Ltd. , p. 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