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朦
摘要: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正在穩步推行,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正逐步開展落實。然而,伴隨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在與我國擁有良好合作基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政治風險與隱患凸顯。本文立足大湄公河次區域,對在該區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外部與內部風險進行系統分析,為“一帶一路”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順利推進提供借鑒與反思。
關鍵詞:一帶一路 大湄公河次區域 政治風險
Abstract: the present“along the way”strategy was steadily implemented, along with the country's cooperation is gradually implemented. However, with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long the way” strategy of advance has not been smooth. And China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long the way”strategy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risks and hazards highligh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GMS, in the region to promote “along the way”strategic systems analysis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risks, “along the way”strategy in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along the way;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olitical risk
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包括中國云南、緬甸、柬埔寨、泰國、老撾。20世紀90年代初,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悄然興起。自此,我國通過次區域合作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其余5國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我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一直以來存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大湄公河次區域也是中國參與最早且最有成效的合作區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布與推進,這一區域成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突破口。其地處東南亞中南半島,是“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的途徑地區,是“一帶一路”戰略在東南方向實現突破的樞紐,且位于兩洋(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連接“一帶一路”戰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然而,伴隨著對“一帶一路”戰略憧憬的還有許多猜疑,大國博弈使這一區域成為角力場,美國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亞洲地區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南海地區波詭云譎。日本又積極推進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開發,大有與中國競爭,對“一帶一路”戰略制衡之勢。同時,這些國家內部政治問題更是加劇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在這一區域面臨的風險,該區域中越南是南海主權的聲索國之一,而緬甸泰國政局長期動蕩不穩。內外交織的政治風險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在這一區域推進的極大阻礙。
一、大湄公河次區域外部政治風險分析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大國戰略博弈的敏感地區,域外大國在這一區域相繼增加影響力,如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美國通過“亞太再平衡”戰略,增加在東南亞的戰略部署,日本加快加大對大湄公河區域的戰略布局。同時,許多國家,如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國都擔心“一帶一路”戰略引起的地緣政治影響,這些國家認為中國可能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增加海上軍事力量。認為該計劃可能加劇業已緊張的地緣政治緊張態勢。面對這一區域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一帶一路”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推進的外部政治風險尤甚。
(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影響
美國為牽制日漸崛起的中國,繼“重返亞太”戰略,在亞洲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僅鼓吹中國威脅論,更是插手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爭端問題。其中,大湄公河次區域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點區域之一。美國在該戰略背景下,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加大了對這一地區的介入,以期削弱防范中國在這一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增加了“一帶一路”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推進的風險與挑戰。
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安全上推動與地區盟友及伙伴的軍事聯盟,不斷強化軍事同盟關系,在東南亞包括美菲聯盟、美泰聯盟。近些年,美國積極加強與菲律賓軍事安全合作,與菲律賓簽署了邊境安全合作,并實現了在菲律賓的軍事駐扎,美國與菲律賓軍事聯盟的加強,也加劇了南海問題的發酵與升溫,使南海問題一度陷入白熱化,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東南方向的推進與海上建設增添了阻礙與風險。
而在政治上,美國又積極靠近和拉攏中國周邊國家,欲求建立新的伙伴關系,如越南,緬甸等國。2015年,越共中央總書記首次訪問美國,美越關系實現了美越關系正常化以來新的突破,隨后2016年,奧巴馬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進一步拓寬了雙邊合作。美國又意圖利用南海問題進一步拉攏越南,牽制中國。同時,美國不斷調整對緬政策,從制裁為主逐步轉向接觸,2012年,美國與緬甸正式恢復了外交關系,美國將緬甸視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國家,以鼓勵民主化進程與人權保護為由,加強了與緬甸的聯系與來往。與“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的這些新動作,對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美國的拉攏鼓吹之下,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加深了對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疑慮。endprint
另外,在經濟上,美國打造了具有排他性質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其中越南等國都相繼加入。TPP力圖建立美國主導下亞太乃至國際經濟新秩序,該協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聯盟,以對抗中國經濟在亞太地區的影響。美國總統奧巴馬演講時也曾表示,“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來譜寫世界經濟規則”[ ]。無疑,美國竭力倡導的TPP帶有強烈的地緣政治邏輯與色彩,美國也欲借TPP對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爭奪全球經濟規則制定的主導權。不僅如此,美國也積極加大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經濟援助與開發,與該地區國家展開了深入的經濟合作,美國與湄公河下游四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啟動了“湄公河下游行動計劃”(LMI)[ ],且不斷加大經濟投入,以加強美國在這一區域的介入,這也增加了我國與該區域國家合作形勢的復雜性。
(二)日本、印度等國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介入
一直以來,日本是域外大國中介入大湄公河次區域最積極深入的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亞洲開發銀行就在日本支持倡導下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而近些年,自安倍政府上臺以來,日本不斷加大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的戰略投入,形成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明確的戰略布局。在加強原有的“日本與湄公河區域伙伴機制”框架下,又通過雙邊合作不斷加大對越南,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的投入。日本在這一區域形成了點面結合的戰略布局,一方面通過多邊合作機制與平臺建立伙伴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逐個拉攏,進行首腦會談互訪,加強雙邊合作[ ]。這不僅是為了加強日本在這一區域的政治影響力,樹立政治大國的形象,也是為了防范牽制中國在這一區域上升的地區影響力。
在此戰略邏輯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作用價值舉足輕重。而對于與這一地區利益攸關的中國來說,影響無疑是復雜的,尤其是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這一區域的推進及建設。一方面,日本積極推進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開發與援助,無疑與中國在這一地區產生了一定的競爭之勢,其針對中國的意圖也十分明顯;另一方面日本也積極響應美國的“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與美國配合互補,同時又拉攏印度等域外大國,以共同開發為由,使這一區域成為域外大國爭相角力的地區,以致大湄公河次區域情況更為復雜,對“一帶一路”戰略在這一區域的推進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二、大湄公河次區域內部政治風險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推進實施對內面臨了當地領導人交替、民主政治轉型、民族沖突等多重矛盾。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中部分國家國內政局動蕩,政權更替頻繁。泰國國內政局向來風云多變,政治因素更是屢屢影響經濟合作。近來,中泰鐵路計劃頻陷困局,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深受影響。日前緬甸政局也發生了劃時代的轉變,親西方的新政府上臺之后會對我國及“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造成何種影響還未可知。但無疑,這一區域國家內部自身政治環境的不穩定,將對“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造成較大的影響和干擾。
(一)“一帶一路”戰略在泰國的內部政治風險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中,泰國,政治受軍人集團影響較大,一直擁有軍人干政的傳統,軍事政變頻率較高,且黨派斗爭,政治紛爭嚴重,也致使泰國社會分裂動亂,街頭抗議示威成為泰國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政局的變化和社會的動亂,使“一帶一路”戰略項目在泰國的實施建設增加了不確定性與風險。2013年,泰國英拉政府執政時期,我國與泰國便開展了中泰鐵路合作項目,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推進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而次年,泰國政局發生變動,英拉下臺,新政府上臺,致使中泰鐵路項目遭遇長期擱置。新政府重啟中泰鐵路后,又因利益集團等多重因素,項目幾度被喊暫停。而隨之而來泰國大選的民選政府是否能夠有效推進這一項目仍屬未知。在泰國,這類因政治因素違約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在該地的建設,實則增加了極高的隱性成本。
(二)“一帶一路”戰略在緬甸的內部政治風險
大湄公河次區域中另一國家,緬甸,政治環境也十分復雜,對我國在緬甸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極度不利。近年來,緬甸政府不斷推進民主化,也使得軍人集團,黨派勢力,緬北武裝幾方長期爭斗。緬北民族地方武裝問題一直以來是緬甸難以解決的沉疴痼疾,也成為中方在緬投資建設安全的一個阻礙。同時,黨派斗爭致使一些政黨為贏得選票,以順應民意為由,犧牲我國在緬利益。中緬兩國密松電站合作項目就曾因此遭遇擱置,我國其他大型投資項目,如萊比塘銅礦、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也頻頻遇到抗議,難以順利推進[ ]。另外,緬甸外交逐漸轉向大國平衡策略,難免以中國的利益在中西方之間不斷交換。
除此之外,柬埔寨國內政黨斗爭,互相傾軋。越南、老撾雖與我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一致,政局相對穩定,但越南因南海問題與我國產生嫌隙,老撾則擔憂面臨選邊站的為難,兩國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均存有一定疑慮。這些內憂對于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項目投資建設,實則蘊藏了潛在的政治風險。大湄公河次區域雖機遇重重,但我國在此區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建設應時刻關注當地政治局勢,防范政治風險。
參考文獻:
[1] 王義桅.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人民出版社,2015.
[2] 盧光盛,金珍.“一帶一路”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升級版[J].國際展望,2015(5):67-81.
[3]任娜.美國介入大湄公河次區域與中國的應對[J].東岳論叢,2014(12):116-119
[4]宋清潤.從“亞太再平衡”戰略看美泰軍事同盟關系[J].國際研究參考,2015(2):1-6
[5]張繼業,鈕菊生.試析安倍政府的湄公河次區域開發援助戰略[J].現代國際關系,2016(3):31-39
[6]王慶忠.日本介入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及中國的戰略應對[J].當代世界,2014(5):67-70
[7] 王慶忠.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域外大國介入及中國的戰略應對[J].太平洋學報,2011(11):40-48
[8]俞家海.“一帶一路”在緬甸實施的可行性探究[J].黑河學刊,2015(11):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