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嵩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新課標體系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不再僅僅是教會學生簡單的數學知識,而是更加側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現象,找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有效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有效、健康發展。
1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現狀
1.1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影響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中將數學知識灌輸給小學生,而小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作為課堂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將知識灌輸進腦袋中,以此來應對學校的考試,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對這些知識點并沒有充分的進行理解。同時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及掌控者,對數學問題的布置及解答主要以標準答案進行控制,因此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需要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問題的解答就可以完成任務,這種機械的課堂模式使小學生產生一種思維惰性,不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
1.2課程壓力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影響
應試教育是我國現今主要教育模式,在這種條件下,分數成為直接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首要因素,而升學率也是學校與家長重點關注的部分。據調查顯示,小學生的課程壓力逐年加重,為了保證小學生的分數及升學率,其每天要學習大量的課程。過于沉重的課程負擔,致使小學生在對問題的處理上思維處于程序化狀態,而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
2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2.1有利于小學生知識的掌握
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可以促使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研究及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并對解題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進行分析、解答,這個過程所體現的是一種自主學習的狀態,可以幫助小學生對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記憶,通過對這些知識內容的掌握來培養其解題思維及解題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習的知識內容。
2.2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重新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將學生確定為課堂中的主體,利用教師的引導及輔導,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使小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自主思考的習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知欲,使其在數學學習中充滿熱情。
2.3有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全面素質教育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在這種條件下通過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獨立思考的內容可以發現,其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小學素質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幫助。
3.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途徑
3.1創設以學生為主角的民主式數學教學氛圍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傳教數學知識,完全
忽略學生主動學習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教學氛圍往往也是枯燥無味的,這樣都會大大制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出以學生為主角的民主式數學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進而自主探索、思考、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舉例:一只青蛙4條腿,2只眼睛,1張嘴,撲通1聲跳下水,要求學生往下接,生1:兩只生2:三青蛙8條腿,4只眼睛,2張嘴,撲通、撲通2聲跳下水;
只青蛙12條腿,6只眼睛,3張嘴,撲通、撲通、撲通3聲跳下水...當青蛙數量逐漸增加時,學生的出錯率也越來越高,而學生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接著教師提問: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如果青蛙的只數是n只,那么...生回答:如果青蛙是n只,那么n只青蛙4n條腿,2n只眼睛,n張嘴,撲通n聲跳下水。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2選取新穎有趣、結合實際的數學教學內容
由于數學學科思維性強、系統性強,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很難,從而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但是很多數學知識又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學生身邊的趣味事件,選取新穎有趣數學素材增加數學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倍數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猜教師的年齡,大家猜的42歲、38歲、45歲...,教師隨后說這樣猜不容易猜對,于是給了大家一個提示,老師的年齡是5的倍數,接下來學生猜的40歲、35歲、45歲,教師問為什么這樣猜呢?生說這些數字都是5的倍數,而38、42都不是5的倍數,隨后教師又給了一個提示,老師的年齡既是5的倍數,也是9的倍數,你們說老師多少歲呀?學生齊聲回答:45歲。教師采用對話的形式,使得生活化的問題數學化,抽象成數學知識,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3.3營造活躍的校園課下數學文化探討模式
小學數學教育中,除了課堂上數學知識的學習外,教師還應該營造活躍的校園課下數學文化的探討,以更多形式的數學知識的擴展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群體文化探索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時,數學教師布置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春游,每人預收50元,結果乘車費每人16元,門票費每人28元,盒飯每盒5元,預收的錢夠了嗎?”學生通過獨立解決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不但可以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策略更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清海.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4,(9):60-60.
[2]李晶晶.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30-131.
[3]王小清.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9:24.
[4]豐化清.淺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現代交際,2016,6: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