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嘎



一個蘋果自由下落,激起清澈的水花——這一切都被頻閃攝影記錄下來。這就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的封面設計。不可否認,這個設計簡約但又不簡單,看似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物理原理——自由落體運動。
近日在備課時,又看到了這一封面。突然想研究一下這幅插圖。于是拿來刻度尺,首先對蘋果的間距進行了測量,從上而下發現相鄰蘋果的間距依次為h1=8.5mm,h2=31.0mm,h3=49.7mm。這一測量結果讓我很困惑,怎么h1:h2:h3不等于1:3:5呢?我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里面出現的嚴重問題,只做出了如下的推斷:
第一、首先我想到的是空氣阻力的影響,但后來排除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蘋果表面比較光滑,而且密度也較大。
2、 下落距離不大,速度較小。
為了慎重起見,我做了一些推算。經過比對,圖中的蘋果與實際蘋果的大小的比例應該接近1:5,那么下落距離的比例也應該是1:5。所以總共下落距離為5(h1+h2+h3)=0.446m,按照自由落體公式v2=2gh,可以算出最大速度不過3m/s,空氣阻力的影響應該非常小。空氣阻力計算公式為 ,蘋果近似看成球體,球體的空氣阻力系數C=0.5,空氣密度 ,普通蘋果半徑r約為4cm,則迎風面積 ,再代入v=3m/s??捎嬎愠隹諝獾淖畲笞枇≈0.015N。所以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阻力比F還要小。接著利用公式 來計算蘋果重力,其中 。又查資料得知,蘋果的密度 ,代入 ,最后得出:一個r≈4cm的蘋果所受重力G≈2.23N。由于G>>F,則說明在這個下落過程中蘋果所受的空氣阻力完全可以被忽略,這樣就可以認為蘋果的運動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從而排除空氣阻力帶來的影響。
第二、我又想到的是初速度可能不是零。但既然是頻閃照片,時間間隔應該是相等的。所以根據物理知識: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不管初速度否為零,通過相鄰相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但h3-h2=18.7mm,h2-h1=22.5mm,兩者并不相等!差別比較大。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比例,那就是h3:h2≈5:3,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在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位移之比為1:3:5,倒推就可以知道第一段位移h1的初速度一定是零!而且第一段位移h1的大小應該約為10mm!而實測h1=8.5mm,差別較大。當然這里在討論時如果引入上文中插圖尺寸與實際尺寸上的1:5的比例,結論也是一樣的。
那么還能是什么原因呢?難道說時間間隔不相等?或者是拍第一幅照片時拍攝延遲?甚至我還在想,也許這并不是頻閃攝影,不過是拿蘋果PS出來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里的數據肯定是有問題了,我不知道有沒有學生們拿尺子來測量這些數據,我覺得肯定有。如果有個學生,在學過了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后,興沖沖地來細細的研究一下這幅圖,不知道會有怎么樣的困惑!
我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教科書的一處不嚴謹的地方了。因為作為高中物理教科書的封面,理應簡潔、有力、科學的展現出一個物理原理,不用那么多的復雜性,也沒有那么多的可能性。這既然是一幅自由落體運動的示意圖,不管是實拍也好,PS的也罷,就應該符合前三段相等時間內的位移比例為1:3:5!
經過如此多的思考,我試著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發了一封E-mail,原文如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們好!
我是安徽省蒙城一中一名物理教師,發現物理必修1課本封面上的蘋果自由落體頻閃照片,就用刻度尺對其中的間距進行測量,發現相鄰蘋果的間距依次為h1=8.5mm,h2=31.0mm,h3=49.7mm,我覺得第一個數據有問題,應該是10mm左右。作為課本的封面,而且展示的是自由落體運動,我覺得科學性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郵件發送成功的截圖:
本以為不會有什么下文,沒想到才隔了一天,就收到回復了!原文如下:
尊敬的讀者,您好:
非常感謝您對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的關注和愛護!您所提的問題確實存在,我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細致認真,再次感謝您所提出的寶貴意見!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編輯室
截圖如下:
回復的如此之快,處理問題如此的認真,在這里我要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專家們點個贊!同時,我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在此只希望下一版教科書發給學生時,這個錯誤會被修正。因此,我又回復了一個郵件。原文如下:
人教社的專家們,你們好!
在此希望今年秋季發給學生的課本,這個錯誤會得到修復。
然后一天后,就收到了回復。內容如下:
尊敬的讀者,您好:
您的意見已收到,我不得不非常抱歉的告訴您,今年秋季教材的發稿工作已于兩個月前完成(因為從發稿到印刷還需要經過較長的流程和時間),但我們一定會在下次的教材修訂時對此問題以及類似問題仔細核對。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感謝!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編輯室
下面是郵件截圖:
這樣看來,這個問題只能等下一版再解決了。略表遺憾。
總之,這件事情讓我有了一個不小的收獲。作為教師,會經常有學生來咨詢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能在學生之前發現課本中出現的問題,等到有學生以后問到了,就可以這樣告訴學生:這個問題我已經咨詢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得到確切回復,這確實是教材中的一處不嚴謹的地方——我覺得這樣的回答應該會讓學生包括我自己都非常滿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