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歡
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每一次俯瞰,我們都應滿懷赤子之心。即使是我們熟悉的地方,當我們變換思維與角度,也會收獲意外的效果。來自上海的攝影師NK CHU利用無人機拍攝了許多中國城市的照片,獨特的畫面處理效果與幾何形式感的構圖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NK CHU拍攝的明明就是我們生活的城市,為什么我們卻時常對畫面中的意象充滿陌生感。也許,這就是攝影師NK CHU的獨到之處。
NK CHU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出于專業需要,他經常拍攝一些建筑照片,久而久之便愛上了攝影。在朋友們的肯定與鼓勵下,NK CHU逐漸走上自由攝影師的職業道路。從事攝影以來,他幾乎每天都在Instagram上發布一張照片。如今,他的賬號已經擁有19.7萬關注者,并曾被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為中國區最值得關注的Instagram賬號之一。
俯視城市
1850年代,法國人納達爾乘坐熱氣球拍攝下巴黎的鳥瞰圖,成為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航拍作品。隨著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航拍技術愈加先進,成本也逐漸降低。2016年,NK CHU購入他的第一臺航拍機,從此開啟了城市航拍項目。
淡淡的綠色,奇特的造型,NK CHU的城市航拍作品總給人一種冷靜、夢幻的感覺。這種拍攝風格的形成與NK CHU的學習、生活經歷密不可分。由于是建筑設計專業出身,他對于線條、輪廓、形狀都非常敏感,再加上平時做設計時會畫一些建筑平面圖,使NK CHU養成了從俯視角度觀看建筑的習慣。不管是極其平凡的籃球場,還是立交橋,在他的鏡頭中總能展示出它們不同的一面。當然,這種敏銳的觀察力也不是先天具備的,因為工作原因,NKCHU時常出差,乘坐飛機就成了家常便飯,也因此,城市建筑和高架橋周邊的地形等就成為他觀察的對象。

在圖片的處理方面,NK CHU會使用Lightroom處理顏色關系,再通過Vsco進行微調。逐漸,這種淡綠色成為他的作品風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處理方式也符合當下快節奏的圖片時代的特點,有利于攝影師快速將作品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
從上海到廣州,再到重慶和香港,NK CHU用游走中國的方式,尋找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遺留下來的城市符號。不管是綠蔭中飛機造型的奇特建筑,還是廣州密密麻麻的籃球場;不管是重慶跨海大橋上高速飛馳的黃色出租車,還是行人匆匆的十字街口,NK CHU都使用無人機鏡頭地將這些景觀和周圍環境相結合,帶給觀者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畫像。
難才好玩
確定拍攝對象后,NKCHU便開始制定拍攝計劃。對他來說,前期踩點工作至關重要,需要提前觀察拍攝對象周圍的環境,并了解當地對無人機飛行的相關管理條例。天氣狀況會決定拍攝質量,如果天氣和光線不理想,拍攝工作可能就要等上幾天再進行。有時候,NK CHU在拍攝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好奇的路人前來交流詢問,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NKCHU的拍攝進程,因此如何巧妙應對路人也是一門學問。
在NK CHU的社交平臺上有這樣一張照片,拍攝的是一個十字立交橋,路上行駛的車子呈現出黃色光束,畫面異常冷清。這是在夜晚拍攝的,而在夜晚用無人機進行慢門拍攝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在這里NK CHU分享了一些他的經驗:“首先要考慮風力的大小,這決定了無人機是否能夠穩定。同時要非常注意高空電線,夜晚我們很難觀察到電線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在白天去熟悉與了解周圍的環境。在選擇拍攝對象時,盡量選一些高架橋、造型獨特的道路、環形立交橋等,最主要的是要有大量光源。當無人機起飛后,我們可以把拍攝模式調成三腳架模式,這樣就可以在高空中拍攝出美麗的城市夜景了。”
碩大的冰塊,深藍的海水,一艘游輪正在航行。這是NK CHU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拍下的畫面,在寒冷的冬天進行航拍也非常有具有挑戰性。拍攝前,NK CHU把相機保暖套改裝成航拍手柄保暖套,即使是這樣,拍攝過程也非常艱難。掌握遙控器的雙手在刺骨的冷風中最多堅持30秒,僵硬的雙手無法很好地控制遙桿,稍微操作不當就容易出現炸機。
在NK CHU的拍攝經歷中,還遇到過許多與以上兩例類似的棘手問題。但用他的話說,難才好玩,只有難才會讓他不斷進步。
保持熱情
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從手機攝影到無人機航拍,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然而,NK CHU并沒有過分依賴科技與器材帶來的新鮮感,而是花費大量心思去考慮如何拍攝。在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前,NK CHU每天翻看大量國內外優秀攝影師的作品。他認為,對于一位攝影初學者來說,找準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只有確認了方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NK CHU一開始就確立了通過不同的角度觀看世界的想法,所以無人機對于他來說是非常好的拍攝工具。
當代年輕攝影師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非常強,他們能靈活地將新科技、新事物與內心想法相結合,并通過攝影這種媒介表現出來。NK CHU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通過自己的視角,記錄下城市發展在某個狀態下的影像。從一名攝影愛好者到職業攝影師,NK CHU完成了自己的蛻變。如今,他也在商業攝影領域耕耘,并與NB、Apple、Nike等國際大牌都有過合作。回想自己的攝影路程,NK CHU認為,是對攝影的熱情支撐他一直向前。也許,這也正是當下許多年輕攝影師所需要的。我們只有不斷嘗試、探索、學習,才能保持對攝影的熱情,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在題材與內容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啟發他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