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速機器視覺平臺”“智能便攜超聲診斷設備”“無人駕駛及蛇形機器人”到底是什么呢?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以下簡稱“海創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震撼登場,通過專家解讀、視頻演示、圖文展現等方式,現場觀眾認識了這些聽起來高大上而又未來感十足的科技成果。
據了解,此次“海創展”吸引來自美、英、德、法、日等國家和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區的103位高端人才,攜10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創新創業項目參展,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項目58個,涵蓋電子信息、醫療健康、能源環保、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制造等產業領域。這些成果,大部分代表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在行業領域內堪稱 “風向標”。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華教授帶來的“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自動駕駛機器人”項目,針對國內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物流領域,在自動化工廠、物流倉儲和加工、大型物流調配等方面,自主研發了無線自動裝載機器人,實現對高密度、快速海量自動提貨、裝載、配送的全程自動化和智能化。
國家 “千人計劃”專家黃凱博士帶來了兩個項目。其中,“無人駕駛”項目主要專注于城市復雜環境的應用,在復雜環境獲取、認知計算、智能決策、規劃控制等方面開展深入的算法和應用研究,并在多車交互協同、車路協同等方面實現多車通信、多車協同規劃控制;另一個“蛇形機器人”項目,可以在許多人類和其他種類機器人不能工作的“禁區”執行任務,比如在探險救援、反恐防暴及軍事、危險或者不易到達環境下工作。

“海創展”現場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陳友斌博士的“基于人臉識別、智能搜車的智能安防系統”項目,通過視頻應用統一管理平臺,進行人、車、物等視頻圖像處理,實現人、車、物聯動搜索,達到統一監控管理的目標。比如,在搜人方面,只要攝像機抓拍到人臉,即可根據時間、地點、人的各種屬性搜查定位,與公安部門相關平臺對接、實時發送該人信息;在搜車方面,可根據車輛的各種屬性,進行車輛搜索,不受假牌、套牌、無牌等行為影響,實現以圖搜車、車臉搜車、真牌還原。
還有很多“接地氣”的成果和產品。例如,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吳哲博士的“智能便攜超聲診斷設備”項目,取代傳統聽診器,改善臨床診斷方式,提高臨床診斷效率,可以應用于醫院臨床、緊急救護、病情跟蹤、術后護理、醫生巡診、野戰醫療和個人疾病排查等諸多場景。姜興茂博士的“納米抗菌防霉”技術,可以應用到納米銀抗菌砧板、抗菌棉襪以及抗菌保鮮盒等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終端產品。許立博士的“無機納濾陶瓷膜生態凈水”產品,著眼于國內城鄉飲用水微污染特點,采用無機納濾陶瓷膜,實現就地無排廢保留原水礦物質生態凈水,能有效解決廣大農村飲用水問題。
“海創展”現場專門設立了“智造小屋”,集中展示了虹膜識別技術、通用智能高速機器視覺平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包及控制系統、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控制器(EPS),有刷/無刷、BMS、自動變速箱控制器TCU、電機控制器及DC600-12車載電源、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視頻分析系統等一批高新“智造”類科技成果。
“健康小屋”則集中展示了一批醫療行業領先技術成果。例如,新型移動耳鳴醫療系統、智能便攜超聲診斷設備、醫療健康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產品系列及體外診斷試劑系列、自動化細胞培養設備、泌尿系結石健康管理系統、區域心腦血管危重癥搶救協同云平臺等。
此外,“海創展”的項目路演推介也精彩紛呈,觀眾可以看到“能喝的消毒水”“不會發霉的砧板”“自動版無線充電寶”“嵌入式人工智能”“醫療大數據及智能醫療信息云平臺”等高端科技及產品的實時發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