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貴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和踐行做人。做官是一陣子,做人是一輩子。做人是人生永恒的課題,貫穿于生命全過程,只有學業(yè),沒有畢業(yè)。學會做人,才能成事,方可為官。那么,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子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黨員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毛澤東同志當年倡導的五種人,即“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人民的人。”本文擬從狹義角度談談做人的八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學會認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不怕犯錯誤,就怕是犯了錯誤不認錯,或者是認錯不改錯。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講過:“我們黨有一個規(guī)矩,允許人犯錯誤,也允許人改正錯誤。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事情就能辦得好一些。”吃一塹長一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認錯是改錯的前提。認錯是一種美德。認錯是一種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認錯的能力是做人的基本能力。一個人如果總也不認錯,那就是大錯特錯,是心理不健康、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一個從來不知錯、不認錯也不改錯的人,是不靠譜、不可交、不可信、不可用的。這種人外強中干,貌似強壯如牛,內(nèi)心實則空虛。道教創(chuàng)立者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講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滿。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退。一個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遠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力量還要大。
第二項修煉:學會柔和
柔和相對于堅硬。人的牙齒是堅硬的,人的舌頭是柔軟的。在少年、青年、中年時段,牙齒和舌頭的差異并不明顯,它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fā)揮著各自的功能。到了暮年時段差異就凸顯出來了,滿口的牙齒會逐漸脫落甚至掉得精光,而舌頭卻依然如舊、完好無缺,還在持續(xù)地工作著!人類社會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發(fā)展與演進,剛性管理的時代業(yè)已結(jié)束,現(xiàn)代領導干部必須學會剛?cè)嵯酀⒁匀釣橹鳌⑷嶂袔偂⒁匀峥藙偅嗟剡\用軟性工作方法,要善于通過影響力提升領導力。中國古代的銅錢文化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銅錢內(nèi)方外圓,寓意是:做人要有方有圓,方圓結(jié)合,方是根本,圓是方略。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jié)合。
第三項修煉:學會隱忍
隱忍,講的是做人的耐力和韌勁。人高在忍,人貴在善,人杰在悟。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會亂大謀”。清代文學家鄭板橋先生的著名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所描寫的就是這種耐力和韌勁。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zhàn)》一文,正是針對當時我們隊伍里的一些人存在著的“畢其功于一役”的速決戰(zhàn)思想,告誡大家要充分認識抗日戰(zhàn)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抗戰(zhàn)時期,駐扎沙家浜的新四軍某部指導員郭建光曾這樣告誡戰(zhàn)友們:勝利往往就存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逆境中長出來的豆芽菜才能粗壯。美國開國總統(tǒng)華盛頓先生有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得到了多少獎賞,而在于越過了多少障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進一步刀光劍影,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摔跤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了自己不能爬起來。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來的人;最成功的人,是每次跌倒不僅能站起來、還能堅持走下去的人。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在他的著作《成功學全書》中寫道:“當你在連續(xù)失敗12次之后,仍然能躍躍欲試,這說明天才的種子,在你的心中已經(jīng)生根、發(fā)芽、開花,給它陽光吧,給它雨露吧,它一定能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來。”
第四項修煉:學會溝通
溝通能促進理解,溝通能增進友誼,溝通能化解矛盾,溝通能構(gòu)建和諧。不溝通則會產(chǎn)生是非、爭執(zhí)和誤會。溝通無處不在,家庭里有溝通,單位里有溝通,社會處處有溝通。一句話,一切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溝通。溝通能力,人人都需要,領導者和管理者則更需要。溝通是管理的本質(zhì),溝通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有研究指出,學會了人際溝通,就等于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完了85%的路程,還等于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走完了99%的路程。幸福家庭五要素包括溝通、信任、慎重、換位和快樂,其中溝通排在第一位。王健林先生在管理萬達集團過程中總結(jié)出20條天規(guī),其中第18條是“溝通能消除一切障礙。”溝通分為三個維度,即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平行溝通。溝通是為了達到三個共識,即發(fā)現(xiàn)共識、發(fā)展共識和傳播共識。每一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都是千變?nèi)f化的,隨著角色的變化,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其策略和側(cè)重點是不盡相同的。與父母溝通重在尊重,與子女溝通重在民主,與愛人溝通重在理解,與領導溝通重在領悟,與下屬溝通重在傾聽,與同事溝通重在坦誠,與鄰里溝通重在真誠。領導干部必須緊緊圍繞以下三項能力修煉提升溝通藝術(shù):一是表達能力,即能夠清晰、準確、邏輯地表達思想。二是傾聽能力,即能夠用心去聽,準確地理解和判斷。三是概括能力,能夠高度概括溝通結(jié)果,形成溝通共識。
第五項修煉:學會放下
現(xiàn)代領導干部重要的不是擁有,重要的是放下。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很多很多,我們肩上的包袱已經(jīng)很重很重,我們已經(jīng)累得十分憔悴,有時候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究其原因顯而易見: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甚至到了越俎代庖的地步。我們必須學會把不該提的東西放下,人就會感到輕松了。我們必須學會把不該管的事情放手,人就會感到灑脫了。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抓大放小,抓住重要的放掉次要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抓不出所以然的。魚和熊掌試圖兼得,這樣的幾率是不多的。領導干部要善于用人。領導干部是組織者、指揮者、協(xié)調(diào)者、激勵者、駕馭者、引領者。有位企業(yè)家向一位管理學家咨詢求教:請用一句最簡潔的語言告訴我,管理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于是,這位管理學家讓他記住三個英文字母“ABC”,意即請把你手頭的全部工作按照重要程度排排隊分三類,最重要的事情放在A類,相對重要的事情放在B類,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放在C類。分類之后,集中你的時間和精力認真破解A類的事情,而且必須親力親為,他人不可替代,因為A類的事情都是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整體的;A類的事情處理完了,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轉(zhuǎn)向B類。原則上講,列入C類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放下。任何一位領導干部的時間都是既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既定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無法窮盡天下事,必須懂得取舍,必須學會放下。選擇造就卓越,平推永遠平庸。endprint
第六項修煉:學會感恩
記人好處,看人長處,幫人難處。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所謂敬就是懂得感恩。所謂畏就是知道懼怕。不懂得感恩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不知道懼怕是不清醒的象征。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講的是知恩圖報。要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要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要感激組織的培養(yǎng)之恩,要感激領導的提攜之恩,要感激同事的相助之恩,要感激愛人的支持之恩。在當今社會上,有恩不報的有之,過河拆橋的有之,反目為仇、恩將仇報的也有之。選人用人必須謹慎為之。一生中,你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你讓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幫助你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期選人用人問題有過許多重要的論述,最核心的要義就是六個字,即“忠誠,干凈,擔當。”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待、刻不容緩:孝敬父母不能等待,學習充電不能等待,養(yǎng)生保健不能等待。
第七項修煉:學會生存
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變化迅捷、競爭日趨白熱化。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呢?我認為,只有復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新要求。現(xiàn)代社會的復合型人才標準是什么?筆者的觀點是:三商(智商、情商、康商)并舉、同步提升、缺一不可。智商是成功的基礎,情商是成功的關鍵,康商是成功的保障。智商,即人的聰明程度。情商,即做人的成熟度。康商,即身心健康水準。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必須把康商開發(fā)提上重要日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健康與衛(wèi)生大會上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有了健康,不等于就能擁有一切。但是,沒有健康,肯定會失去一切。
第八項修煉:學會學習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不重視教育培訓的組織是不可持續(xù)的。一個不學習不充電的人是注定要被時代淘汰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依靠學習走到現(xiàn)在,也必將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文盲的定義在不斷地演繹變化,概括起來大致分為三類:傳統(tǒng)文盲、現(xiàn)代文盲和未來文盲。傳統(tǒng)文盲僅指不識字的人。現(xiàn)代文盲包括不識字的人、看不懂現(xiàn)代圖標和標識的人以及不懂得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技術(shù)的人。對于未來文盲,著名的未來學專家阿爾文·托夫勒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想學習不會學習的人統(tǒng)統(tǒng)是未來社會的新文盲。”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學習才有希望,不學習就跟不上!再好的手機也要充電,再好的系統(tǒng)也要更新,再優(yōu)秀的人也要不斷地學習。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的人類學習要重點解決好四大問題:一是學會生存,二是學會交流,三是學會學習,四是學會技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在學習問題上為全黨各級干部作出了榜樣,五年來已集體學習了42次,平均40天左右學習一次,補充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增長本領。
(作者系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客座研究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