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廣西容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圍繞中心,突出主業,服務大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發揮調解仲裁職能優勢,有效預防和化解了一批重大勞動爭議案件。2013年至2017年6月底,全縣仲裁機構共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42 件,涉及人數476人,金額505萬元,其中,涉及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302 件,涉及人數410人,涉及金額420萬元;涉及工傷保險待遇爭議10件,涉及人數17人,涉及金額92萬元。先后有2名仲裁員被評為全區優秀仲裁員,1人被評為全區優秀書記員。仲裁裁決書分別獲2012年度和2015年度全區優秀裁決書一、二、三等獎各1篇。
一、堅持以調為主,推動形成和諧勞動關系新局面
樹牢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工作方針,落實優先調解的工作方法,及時做好案件庭前、庭中、庭后的調解工作,把調解工作貫穿于案件處理的全過程。一是主動介入,提前調解。接到勞動爭議案件后,及時安排人員對案情進行調查了解,掌握情況,根據案情,分別動員當事人進行案前調解。同時,積極組織雙方進行“面對面”和“一對一”的調解。經統計,在2016年受理的218件案件中,庭前達成調解50件,庭后達成調解2件,涉及人數59人,涉及金額91萬元。二是換位思考,為當事人排憂解難。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都要進行換位思考,認真對待每一名當事人,熱心解釋每一個合理的法律訴求,引導當事人依法解決爭議問題。通過與當事人交心,體諒當事人疾苦,兼顧勞資雙方權益,適當照顧弱者利益,引導雙方通過調解的途徑解決爭議。例如2016年10月,封某等42人向縣仲裁委提起勞動仲裁,稱容縣靈山鎮某木器加工廠拖欠了他們從2014年11月起至2016年7月的工資80.5萬元,經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無效后,提起仲裁申請。由于工資拖欠時間長、人數多,縣仲裁委于仲裁申請的當天進行了立案并主持調解。在仲裁委的耐心解釋下,企業負責人認識到了拖欠工資的嚴重性及法律后果,愿意在2017年5月30日前分三期支付所拖欠的工人工資,工人也體諒了企業的難處,同意接受調解方案。至此,拖欠封某等42人工資長達1年9個月的爭議案得到圓滿解決。
二、優化辦案流程,力爭勞動爭議案件快立快辦快結
把處理農民工勞動爭議,特別是重大集體爭議案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首要任務,依法做好爭議案件的調解仲裁工作。向農民工、工傷職工和女職工等弱勢群體開通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快速處理,努力做到“快立、快辦、快結”,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針對集體爭議情況復雜、訴求不一等特點,為避免出現各類過激行為和盲目信訪,仲裁委工作人員及時引導當事人在法制軌道上解決爭議問題,指導當事人推薦代表,搜集證據,完善仲裁申請材料,并協調縣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為矛盾緩沖和化解贏得時間。此外,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書,做好案件的回訪工作,掌握案件履行情況,確保裁決事項得到兌現。2016年,全縣勞動仲裁累計處理3人以上的農民工集體爭議案件8件,涉及人數207人,其中,30人以上的3件,100人以上的1件,總共涉案金額244多萬元。對生效的裁決書,除1件因停工停產由法院按程序處理財產外,其余的均得到了有效履行。
例如2016年,容縣某瓷業有限公司因拖欠150名員工工資和生活費發生集體爭議,由于該企業已于2015年9月份停產,之后經勞動監察責令整改仍未如期支付工資報酬,造成無故拖欠工資行為,員工情緒激動,幾次到縣政府信訪,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為確保社會穩定,仲裁委通過簡化流程,做到優先辦理,并協調縣法律援助中心派出援助律師為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在仲裁委的提前介入下,該案得到了快速處理,仲裁委依法裁決瓷業有限公司一次性向150名申請人支付拖欠的工資和生活費共157萬元,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裁決作出后,雙方表示認可,均無異議,從而平息了一起重大集體勞動爭議。
三、剛柔并濟,依法辦案與優質服務并重
一方面,嚴格立案關,對職責范圍內的勞動人事爭議,按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做好爭議案件的立案工作。在投訴舉報、仲裁申請材料完備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當天申請,當天立案。同時,在仲裁過程中,分門別類對爭議案件進行歸納、總結,統一辦案思路和辦案尺度,力求做到準確規范、客觀公正。另一方面,堅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延伸服務”的原則,面向基層,做到服務企業“零距離”。每年組織仲裁員“送法入企”,深入用人單位開展“普法講座”和“以案說法”,現場宣傳勞動法律法規知識和勞動仲裁案例。通過宣傳,提高用人單位及勞動者規范用工和依法維權意識。2013年至2017年6月底,全縣累計開展勞動保障法律知識宣傳30多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多份。
四、加強裁審銜接,確保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案結事了
加強與人民法院的聯系,建立健全裁審工作制度。對情況復雜和疑難的勞動爭議案件,保持與法院的溝通聯系,共同探討研究,達成共識,盡可能保持裁審意見一致,提高仲裁辦案的法律權威。對重大爭議案,及時向法院通報案情,尤其是生效的裁決書,使法院提前了解掌握全縣勞動爭議的動態,便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2016年,容縣仲裁委作出容縣某瓷業有限公司支付150名農民工工資和生活費157萬的裁決后,當事人代表遲遲未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更有甚者置生效裁決書不顧,揚言上訪,給政府施加壓力。對此,仲裁委及時向法院通報了裁決案情,請求在當事人申請執行手續完備后,予以立案執行。最終,法院在收到申請手續后,啟動立案執行程序,實現了申請人權益保障。
五、健全調解組織,努力把勞動爭議化解在初始狀態
2011年,容縣成立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處中心,地點設在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由司法局派出駐點工作人員2人開展勞動爭議案件的接待和調解工作。同年,在縣經濟開發區和15個鄉鎮成立了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鄉鎮調解組織組建率達100%,配備基層調解員110多人。為了更好發揮縣調處中心的作用,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安排4名行政調解員進駐調處中心協助開展案件處理工作,通過充實人員力量,積極為勞動者提供從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到司法確認等“一站式”服務。結合投訴案件,仲裁員深入基層調解組織指導開展調解工作,傳授經驗技巧,提高基層調解員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實務能力,提升調解水平。2013年至2017年6月底,全縣各級調解組織共處理勞動糾紛案件450件,涉及人數1500多人,涉及金額400多萬元。由于基層調解組織工作成效突出,2014年玉林市全市勞動關系工作會議在容縣召開,與會人員參觀了石寨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情況。2016年,容縣經濟開發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被評為“2014—2015年度全區優秀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