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人才是強桂之基、崛起之本。當前廣西面臨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盡快有效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雙核驅動”“三區統籌”,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廣西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離不開產業發展、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驅動,而歸根到底要靠人才,特別是那些掌握核心技術、善于創新創業、能夠引領產業升級的高端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
在堅持黨管人才的格局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下簡稱“廣西人社廳”)著力抓好全區專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職稱改革和綜合管理工作、專家推薦選拔管理工作、人才小高地建設工作、博士后工作、留學人員工作以及人才招聘管理政策等工作,為“廣納天下賢才”助力人才強桂戰略,廣開進賢之路,走出專技人才管理工作新路子——
引才:讓高層次人才“愛上”廣西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左二),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喻云林(左三)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寧波(右一)的陪同下視察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優秀成果展
今年5月,廣西人社廳、自治區外國專家局在廣西人才大廈舉行全區首批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頒證儀式,36名來桂工作的外國高層次人才領到“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
今年7月,作為全區目前唯一一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廣西·中關村創業創新人才基地自2016年7月“誕生”至今滿“周歲”以來,累計簽約25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意向落地廣西,其中包括15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正式入駐基地并組建團隊運營的高層次人才項目11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項目7個),推動與100余家區內企事業單位形成合作對接。基地篩選項目近700個,累計入駐孵化項目68個,孵化項目累計注冊資本超過3.2億元,專利和在申請專利60項,4個項目已獲得天使輪投資,實到投資金額980萬元,68個項目提供6000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這個由廣西人社廳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同建設的基地,為廣西持續引進領軍人才、引進創新項目、引進創業導師開創了立足廣西、面向東盟、國內領先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
近年來,廣西人社廳堅持人才引領創新發展,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導向,創新高層次人才政策,全面實施人才項目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區有兩院院士1名,院士后備人選7名,國家“百千萬”人選36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39名,自治區特聘專家132名,“十百千”第二層次人選589名,博士后“兩站”在站博士262名。
與此同時,廣西人社廳完善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辦法,實行對來桂工作并獲得國家人才項目經費資助的海內外專家人才,由自治區財政按國家資助經費標準給予1∶1的地方經費配套。堅持“靶向引才”,組織強優企事業單位赴北京等地開展集中招聘活動;實行“錯位引才”,合理引進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產業發展需要相符合、有利于彌補區域和行業領域人才短板的急需緊缺人才。
廣西人社廳積極探索引智引才機制創新,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區內項目單位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與交流,積極配合“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指導邊境地區試點跨境勞務合作。圍繞“中國制造2025”產業發展戰略,資助和指導實施直接服務“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培訓項目,共派出106名重點裝備制造企業的一線技術骨干和技能人才培養管理機構負責人赴德國、美國培訓,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小高地建設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已成為廣西重大人才項目的品牌。自治區財政根據小高地建設的需要,增設人才小高地人才培養基金,重點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從專項經費中拿出一定比例設立小高地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金,設立人才小高地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和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重點用于人才小高地院士后備人選、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選送培養。第一批7名院士后備人選中,有5名是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的領軍人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湯濤副部長到廣西調研時,對廣西人才小高地建設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廣西繼續堅持抓下去,把它打造成為人才聚集、作用突出、特色鮮明的人才項目品牌。
在2017年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寧波指出:“高層次人才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人才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研究制定《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引進海外人才工作實施辦法》《特聘專家制度實施辦法》《深化職稱制度改革辦法》《加強博士后管理工作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積極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廣西人社廳圍繞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行業發展需要,科學合理地加快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組織實施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培養、特聘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等各類重大人才工程,充分利用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兩站”、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工作平臺,加快引進和培養“高精尖缺”人才,讓高層次人才“愛上”廣西、服務廣西。
愛才:職稱制度創新和人才評價改革讓人才“心屬”廣西
在大力推進職稱管理改革的過程,廣西人社廳頻出“高招”。一是開展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直評,制定《關于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直接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直接評審的政策適用對象、評審條件、程序及評審組織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2016年全區共有20人申報直評,評出正高11人。二是修訂完善職稱管理主體文件。根據國家和自治區職稱改革新政策新要求,修訂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職稱推薦評審認定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職稱推薦、評審和認定辦法。三是順利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及時研究下發實施方案,確保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順利開展。2016年全區共評審出正高36名、副高2270名。四是指導各系列開展高級評審工作。加強對各系列開展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指導,確保評審工作順利進行。2016年首次實行二次公示,將公示主體由自治區職改辦調整為系列職改辦,縮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社會滿意度。五是組織各系列修改完善評價標準。調整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資格考試政策,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endprint
推進人才評價改革是廣西人社廳專技人員管理工作一項創新。廣西將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實行差異化的評價考核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堅持以社會化、市場化為方向,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改革。完善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考核辦法,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周期。加強評審專家數據庫建設,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改革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職稱評審前置條件,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放寬急需緊缺人才職業資格準入,完善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制度,對急需緊缺和貢獻突出的優秀人才,可實行高級職稱直評直聘。在職稱評審中加大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的傾斜力度,對在縣以下基層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重點評價其業績貢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稱制度創新和人才評價改革的一系列舉措,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和獲得感,讓人才“心屬”廣西。
育才:讓人才輩出助力廣西
“筑巢引鳳”之后,如何讓人才輩出助力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廣西專技人員管理的重頭戲。視野指引事業前進的方向,創新決定事業發展的成敗。為了拓寬技能人才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廣西人社廳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財政廳等部門組織5個服務指導組到56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開展專項服務指導活動,重點為小高地載體單位實施提升工程、履行合同、引才育才、服務發展、發揮示范作用、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提供服務指導,組織舉辦人才小高地高層次人才及管理人員培訓班,開展專題培訓,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廣西人社廳專技人員管理處研究領會國家、自治區人才工作指導精神,眾“智”成城,先后推出新舉措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
完善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機制。深化與國家部委、先進地區的人才戰略合作,創設實施專項計劃,爭取更多人才項目幫扶,借勢借力培養高層次人才。改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支持方式,完善特聘專家制度,加強人選梯次儲備培養,加大資助力度,努力在人才入選國家重大人才、科技項目上實現新突破。
全面實施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按照《關于實施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的意見》要求,圍繞“三個提升”,即突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實現人才小高地引才育才能力的整體提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現人才小高地服務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堅持內涵式、特色化、可持續發展人才小高地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加強服務管理,強化督促指導,全力打造人才小高地“升級版”,促進各級人才小高地質量提升、效益增長、發展升級。2017年新評選出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8個,目前全區有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64個,成為各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以人才小高地為支撐,建設25個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帶動全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規模擴大、結構完善和質量提升。
人才決定事業成敗。廣西人社廳將匯聚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讓人才輩出,為推進廣西“兩個建成”目標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