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詠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是推行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進行情景創設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新課導入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情景創設;教學;導入;學生;語文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通常僅有3到5分鐘的時間,如同戲曲的開場白,歌曲的前奏曲,舞蹈的揭幕詞,但引導學生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起到較大的作用。一個成功的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引領學生直奔課文中心;可以引發學生求異思辯;可以營造師生和諧氛圍;可以激起學生求知欲望。那么,如何使新課導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的開局。現就針對小學生的心理進行情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方面進行研究,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點滴體會。
一、情境創設的含義
情景創設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語言、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有效結合,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上觀色、聞香、品味,從而逐步達到知、情、行相統一的教學目標。
二、創設情境的原則
1、誘發性原則。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新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積極思考。
2、真實性原則。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盡量使情境真實或接近真實,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學生在“眼見為實”的豐富、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面前,通過對情境相關問題的探究,完成對主題的意義建構。
3、接近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創設問題的深度要稍高于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4、合作性原則。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并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考慮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之間愉快地交流、協作,并共同克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
5、沖突、和諧統一的原則。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注重考慮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課堂“活”起來,還要考慮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師生相互啟發,誘導,達到融為一體、和諧共振的境界。
6、層次性原則。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盡可能依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架設好學習的框架,有層次,有梯度,考慮好問題的銜接與過渡。
三、小學生影響教學活動的心理特征
小學生有五個心理特征,包括記憶特征、注意力特征、興趣特征、以及想象力特征。這也是影響所有教學活動的主要心理特征。
1、記憶特征方面。小學階段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時間,擁有著強大的記憶能力,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記和機械識記為主,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記住,有效刺激才能激發這種強大記憶出來。
2、注意力特征方面。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而且小學生的注意范圍較小,常出顧此失彼的現象,因此小學生無法像大學生一樣進行長時間枯燥的學習活動。
3、興趣特征方面。小學生因其年齡特征,好奇心強,對于許多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從而趨向于接觸它們、認識它們和掌握它們。他們的興趣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低年級,由于知識的貧乏,活動的目的性差,因而,他們的興趣往往容易受當前具體生動的形象所吸引和誘惑,總是從對事物本身的喜愛出發來認識事物。到了中高年級,他們的認識水平提高了,對活動的目的性不但有所認識,而且能主動去關心它。這時,他們對于事物的興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新異、動人引起的,而是由于他們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起的。但興趣的穩定性并不強,既可以很快地產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
4、想象力方面。小學階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現最活動的時期,無論是創造性想象,還是再生想象。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的內容常常是事物的簡單再現,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隨著教學的深入,生活范圍的逐漸擴大,知識經驗的豐富,表象的積累和言語的發展,中高年級小學生的再造想象更富有創造性成分,而且以獨創性為特色的創造想象日益發展起來。
四、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方式導入新課的原則
結合小學生的四大心理特征,最有利于優化低年級語文課堂導入的原則主要有:
1、針對性原則。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應該針對的教學實際有二方面:一是要針對教材中各單元的目標、內容而設計,使之建立在充分考慮了與授課內容的有機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教學導入都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三是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的差異程度。
2、趣味性原則。新課導入要有趣味性是使課堂上學生的認識活動積極化,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基礎,導入做到引人入勝,趣味無窮,形成懸念,激發情趣,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意中進入新課的學習當中。小學生喜歡新奇的感覺,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的,所以教師要充分注重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3、簡潔性原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好的導入是簡明扼要,切實可行,直接將學生的興趣引入到新課當中,而不是冗長繁雜的,讓學生在視聽和理解上都感到吃力。endprint
4、過渡性原則。注意導入與新課內容的契合點,在自然中進行銜接,而不是突然襲擊式的導入,讓學生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5、多樣性原則。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強,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長期使用單一的導入方法難免會使他們覺枯燥乏味,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所設的課堂導入要新穎多樣,運用豐富多樣的導入方式。
五、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方式導入新課的方法
1、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法。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新課導入中的運用不拘一格,有很多運用方式。而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則是其中最為常用的情境創設方法。多媒體的出現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讓情境的呈現更為生動、逼真。如在學習《火燒云》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從互聯網上所收集到的豐富而直觀的圖片制作成視頻短片,直觀而動態地展現給學生,帶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沖擊。這樣更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
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新課導入階段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提前制作課件,預設多媒體情境。唯有如此方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在小學語文新課導入階段創設多媒體情境,讓多媒體情境盡可能發揮出其應有功效。
2、結合音樂創設情境導入法。音樂是人類的最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傳達語言所不能描繪的情感,一曲歡快而輕松的樂曲可以幫助聽者消除不良情緒,帶給聽者有一種身心上的愉悅與放松。因此可以用音樂來導入新課,通過播放相關的音樂,渲染歡快而愉悅的氛圍,可以激起學生特定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的學習,從而為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打下堅實的情感基調。如教《觀潮》一課時,利用多媒課件出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使學生直接去感受錢塘江壯觀的美,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景,很快進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3、結合游戲表演創設情境導入法。小學生心理學指出:在表演、游戲等活動中最容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小學生而言,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可以經常運用游戲表演的方法來創設學習情境。把課文放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用游戲、表演的方式導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篇目,特別適宜游戲和表演。如教《理想的風箏》一課時:上課了,我讓同學們拿著自己做的風箏到操場上放飛,他們好高興啊,風箏也飛得好高啊。然后我問他們:“當你們的風箏在藍藍的天空中飛翔的時候,你們想到了什么呢?”這樣,學生歡快地投入到了學習活動中。
4、結合問題創設情境導入法。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正是推動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才能產生主動求知的動力,那么學習自然就會成為一種樂趣,一種追求,一種發自內心的主觀行為。為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來激發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帶著心中的困惑來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如教《山中訪友》一課時,先將題目板書于黑板上,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在山中你會去訪問哪些朋友呢?這樣將文章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展開充分的交流。這樣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關注,自然能夠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5、結合故事創設情境導入法。小學生都是故事迷,將故事與教學結合在一起,以生動的故事來引入新知的學習,自然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更加專注于新知的學習。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課時,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有一次,周總理在做外交部長的時候,一個外國記者這樣問周總理“你們國家為什么要搞計劃生育,是不是擔心孩子生多了養不起呀?”你猜,周總理是怎樣回答的呢?他很幽默風趣地說:“我們國家不管是工業、農業、商業、還是建設、教育都是有計劃地發展的,當然,生育也是有計劃地進行的。”這樣的回答不但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更是維護了我們祖國的尊嚴,他就是這樣熱愛著我們的新中國,在工作上更是如此,那他是怎樣工作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周總理是怎樣工作的,這樣使學生對周總理偉大人格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
6、結合謎語創設情境導入法。謎語是一種充滿魅力的文字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謎語的魅力是無窮的,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語文新課學習興趣,更加有效的實現小學語文新課導入。例如教《月亮之謎》一課時,我是這樣實現新課導入的:“老師昨天新掌握了幾個謎語,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玩玩猜謎語的游戲啊?”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普遍贊同。于是,我在黑板上寫道:“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打一天體)”謎面剛拋出的時候,同學們有點犯難,但是很快就有學生給出了正確謎月亮。看到同學們的精彩表現之后,我又給出了一個謎語:“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打一天體)”該謎語自然也難不住學生,謎底也是月亮。接連玩了兩個猜謎語游戲之后.同學們的課堂注意力也逐漸集中起來,我說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和月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是《月亮之謎》。希望大家接下來能和我一起認真學習??”謎語是小學生所普遍喜愛的,結合謎語在小學語文新課導入階段刨設情境無疑會產生理想成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教學之前可以搜集與新課教學主題教學的謎語,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
7、結合演說創設情導入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認識水平的提高,導入新課時,采用語言描繪可以創設優美意境,可以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的共鳴。如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先設計一段演講:“我們的祖國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白浪滔天的萬里大川,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有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湖泊,??特別是在我們偉大祖國的西南方,更有一處因山清水秀的風景而聞名于世界的地方,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會把我們帶到那馳名天下的桂林,去領略那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風景。” 這樣給學生增加了地理知識,使學生迫切想了解桂林的山水,增加了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總之,情境對于語文教學必不可少,它是連接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感情的紐帶。當然,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課文題材體裁的不同,根據創設情境的具體目的,結合本班孩子現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選擇最恰當的導入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樂娟. 創設情境“六法”——淺談小學語文新課的導入[J]. 課程教育研究, 2013(5):39-39.
[2] 王海龍.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J]. 長治學院學報, 2001, 18(2):89-90.
[3] 張曉麗. 導入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與策略[J]. 現代教育科學, 2014(6):150-150.
[4] 張志. 解析小學兒童心理學指導下教學情境的創設[J]. 赤子:上中旬, 2015(7):309-309.
[5] 曹世欣.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策略[J]. 學周刊, 2015(25):167-167.
[6] 杜紅彬.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新課導入中的運用淺探[J]. 東西南北:教育, 2017(6):00072-0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