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現在的學生學習方式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于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所以,在初中的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關系到整個初中學生思想改革的效果。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思政;問題意識;方法
在我們國家新課程的改革過程中,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整個初中生學習方式改革的效果。因為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出發點,人們所說的問題意識指的就是,人們在認識的活動中,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一些抽象的理論問題產生的一種困惑、懷疑和探索的心理,而在實際中,這種心理狀態會使人們的思維變的更加積極,使人們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1]。
一、問題意識的概念分析
在每一個人的求學經歷中,問題意識的倍養及其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可以說影響重大。沒有問題和質疑,一個人很難做到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沒有問題意識,一個人也很難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很難取得成就。正如合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約翰·格登在回答央視記者的提問時說道:自己和伙伴能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長期持有“好奇心”。而記者的另一個提問卻讓我們迷惑和尷尬:為什么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沒有一位中國科學家獲此殊榮?其實,如果我們對每個歷史時期的教育思想做一個簡單回望就不難發現,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一直為中國歷代教育家和學者所重視并身體力行[2]。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新課程改革要求提倡學生研究性的學習,這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將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目的在于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養成獨立思考、評價、判斷、選擇和創造的意識,只有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想問題”的方式,才能使學生關注社會、自然社會和學生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和教師主動的配合,達到教學的目標。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時,一定要使學生們帶有疑問和興趣去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探究奧秘的好奇心充分的調動起來,主動的完成教師所留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愉快和刺激性。
3、有利于學生發掘探究問題的本質。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的一個目標就是使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對社會的一些現象有一個感官的認識,并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逐漸的掌握社會運行的各種規則。如果想要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問題的本質,那么就需要對學生的“探究、好奇”心進行培養,提高問題意識。
4、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要有了問題意識,就會對問題產生一種心理基礎,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欲望和沖動。學生的創造意識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不斷的培養鍛煉出來的。
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1、轉變舊的觀念,樹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相應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的,為了使學生在期末的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分數,忽視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所以,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思想品德老師只是將學生看作是一種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所以,學生沒有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離開教室。因而,在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下,學生問題意識從何而談。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下,我們應該充分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給學生充分自由的時間,讓他們在思想品德課程外也可以達到培養問題意識。所以,思想品德教學一定要樹立新的教學觀,使學生真正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2、師生關系要和諧、平等。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學生有問題意識,但是其是不是能夠真正的發展起來,這主要是和學生所處的環境密切結合的,教師應該在內心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感覺。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氛圍下,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和激情才能夠被激發出來,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問題意識得到真正的發展,使學生和老師可以平等的對話,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體現和張揚,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教學中的新亮點。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重視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的能力的培養。在一節普通的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最大限度讓學生有時間可以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發現能力才可以提高,用這種方法來啟發學生,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問題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所提高,鍛煉了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斷的使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這種方式教學中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自己只是教學中的輔助者和引導者。
4、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提出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問題是一種極具情境性的,那么它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大大的增強,使學生的思維朝向多元化的發展,但是學生培養問題意識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技能。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引導學生得出問題。多媒體課件可以使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它將一些具有探索性的主題圖片和情境生動的表現出來,這樣就會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使學生的思維變的活躍起來,進而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之后,老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一個回答,使學生對民族關系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樣就可以達到教學目標[3]。
四、結語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相機提出有意義且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的成功,也體現著學生的思維活力得到激發,大膽的質疑精神又促使了學生的實踐和進一步的深入思考,而大膽的實踐和深入思考的習慣就是創新能力的體現。這正是當前對學生進行倍養的終極目標:即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勇于實踐,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面對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并且可以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和困難。
參考文獻
[1] 梁舒鵑,何輝.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10)90-91.
[2] 劉洪磊.淺談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J].中國科技財富,2015(6)225.
[3] 殷平華. 論問題意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培養[J]. 才智, 2012(2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