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琪
摘 要:蕭紅創作的小說《呼蘭河傳》體現了很多獨特的藝術特性。在此部作品中,作者將下層民眾的凄苦生活蘊含于散文化的創作手法中,對于國民性進行了深入的思索。在探析《呼蘭河傳》獨特藝術性的過程中,應當能體會出其中典型的創作手法與情感線索。
關鍵詞:蕭紅小說;《呼蘭河傳》;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01
引言:
文學家蕭紅被譽為文學洛神,她生于亂世并且經歷了坎坷命運的波折,人生歷程也僅僅達到了31年。然而在短暫的生命里,蕭紅卻創作了富于特色的小說,其中典型就是《呼蘭河傳》。經過分析可知,《呼蘭河傳》主要表現為如下的藝術特征:
一、對于下層民眾的命運給予關懷
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描繪了下層民眾平日生活的真實狀態,對于出身卑微的下層民眾給予了無盡關懷,關注他們的命運走向。相比于歌頌大人物或者英雄人物而言,蕭紅對于下層小人物的刻畫更加具備魅力[1]。在閱讀小說時,讀者可以透過紙張感受到最底層民眾具備的樸實與勤勞品格,同時也懷有濃厚的悲憫心情。在底層社會中,出身卑微的下層百姓忍受著長期的苦難與生活壓迫,蕭紅通過小說來描述這種辛酸。
從整個小說來看,蕭紅善于借助反襯來描述下層人物歷經的各種辛酸,而非直接將其呈現給讀者。因此可以得知,反襯寫法往往更易于引發共鳴,讓讀者感受到油然而生的悲憫情懷。例如:漏粉工的容身之處僅僅是低矮破舊的茅草房,然而作者卻并沒有直接描述這些工人平日里的苦難生活,反而重點描述了他們在下雨過后品嘗野生蘑菇的喜悅,以此來反襯工人們缺衣少食的困苦狀態。此外,對于養豬戶的一家在進行描述時,作者也為讀者呈現了夜間聚在一起的閑散人員拉胡琴、唱秦腔的喜悅心情。透過這些喜悅與歡快的場景,讀者反而更加深刻透視到呼蘭河畔普通民眾所處的境遇與心態,進而對其產生了濃厚的悲憫情懷。
二、充滿童趣的表現手法
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孩子們對于世界與日常生活的觀察視角常常是不同的。這是由于,孩童還沒有經受世俗污染,因而他們觀察日常生活以及各種事物現象的眼光都是純真的。受到自身人際關系以及倫理道德等多樣化的約束,成年人往往很難體察到某些獨特的日?,F象,但是孩童卻能予以真切的體會。因此在創作與下層民眾有關的小說時,如果能借助孩童的視角來反映生活原貌,那么將會收獲獨特的效果[2]。
《呼蘭河傳》就運用了上述的表述手法,在孩童獨特的視角下表述了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事物。在呼蘭小城中,活潑好動的孩童們喜愛野臺子、跳大神以及放河燈這些平常的事物,同時也樂于接觸多種多樣的人物,例如拉磨工人、村里的寡婦、漏粉工等。上述人物雖然出身十分卑微,但是孩童在接觸他們時并不會顧及到地位以及身份等。作者運用了孩童純真的視角來描述自身的真切感受,因而讓整部小說都充滿了打動人心的感染力。
蕭紅不僅善用孩童的角度來表述事物,同時又把成年人應當具備的情感與立場滲透其中。通過運用這種獨特的藝術方式,小說具備了更強烈的吸引力與感染效應。作者在指責某些黑暗現象時,并非直接予以針鋒相對的責難,而是站在孩童觀看日常事物的角度來反襯黑暗與凄苦的底層生活。由此可見,充滿童趣的描述手法正是蕭紅創作小說的獨特之處,此種手法能夠讓小說具有更強烈的感人效果。
三、散文式的小說
通常情況下,小說的關注點都在于敘事,對于事情本身的線索進行全面的展開。但在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中,小說題材卻體現為更濃厚的散文化色彩。出現上述現象,根源應當在于屠格涅夫對于蕭紅帶來的創作影響,因而在蕭紅本人撰寫的較多小說中都借助了散文化的手法。早在初中時代,蕭紅就開始喜愛并且關注了屠格涅夫創作的多部散文,在此過程中也受到了抒情寫法的影響。因此在蕭紅自身創作的較多小說中,讀者都能感受到厚重的散文韻味,同時也感覺到了其中散發的濃厚詩意[3]。
與普通類型的小說相比,《呼蘭河傳》實質上并不具備完整度較高的全文線索,反而為讀者呈現了民俗特色的日常生活場景,在這其中串聯著多個平凡故事。在北方民俗中,娘娘廟大會、野臺子、放河燈及其他現象都是典型并且常見的,然而在平日的歡樂場景中卻融入了悲苦的故事片段,例如靠賣豆芽維持生存的寡婦、馮歪嘴、小團圓的媳婦等下層民眾的不幸遭遇。因此可以得知,《呼蘭河傳》本身就蘊含了悲憫與溫情的深厚情感。讀者通過閱讀,也能體察到作者具備的細膩與善感性格。
結語:
在整個二十世紀中,蕭紅都屬于優秀作家中的典型,同時也占據了上世紀文壇的關鍵位置?!逗籼m河傳》本身散發著濃厚的感染力,這是因為此部小說不僅運用了散文化的表述手法,同時也善于借助孩童的純真視角來描述悲苦的下層民眾生活。因此經過分析可知,《呼蘭河傳》應當構成蕭紅小說中的代表,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學史著作。
參考文獻:
[1]孫德林. 重讀《呼蘭河傳》——蕭紅人生之思的深度、廣度、力度和溫度[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9-20.
[2]董榮. 從《呼蘭河傳》看蕭紅的小說藝術特點[J]. 文學教育(上),2014(05):54-55.
[3]楊迎平. 《呼蘭河傳》:融匯各種文體藝術的奇文[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1):4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