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構建以問題導學的概念課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關注科學概念課出現的問題,對教師有效調控課堂也起著重要作用。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努力探尋提高科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多角度突破以往的教學研究框架,確立以問題導學為中心的概念課,真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字:小學科學;問題導學;策略
新的小學科學核心素養確立了我們最終要培養的學生要具有“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1]”小學科學課堂也成為培養這類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對科學概念進行有效處理,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一、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黑格爾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科學概念課能巧妙設置趣味性問題,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創新欲望。構建科學概念有效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問題產生和解決的過程。在任教六年級上冊《斜面的作用》時,筆者找了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頭文字D》,片中主角在盤山公路上賽車,場面非常震撼[2]。對于這類素材,只要稍做修改,其實可以為教學所用,筆者把影片的對話改編成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師:“為什么這路修的彎彎曲曲呢?讓人心驚肉跳!”生:“這里的路修成這樣,開車非常危險,千萬不能模仿!山路一定要修建成S形?”學生看后對所要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回答影片中提到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巧用這些與潮流接軌的素材進行情境導學,真的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為后面的有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3]。
二、巧設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探究欲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所提問題是否有效、合理,最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科學已有感性認識,通過科學課堂的設疑解惑,將感性認識與理論知識結合,從而更好理解科學概念,不斷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因此,在概念課的授課過程中要巧妙設置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思維點巧妙引導。在執教六年級《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時,筆者向學生拋出的問題是: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容器大小有關嗎?桌子上分別擺放著四根蠟燭和容積不同的四個瓶子,四支蠟燭分別在密封的四個容積不同的瓶子里燃燒,燃燒的時間會一樣嗎?學生各抒已見,大致給出了三種可能性:有的說燃燒的時間相同而且不會熄滅;有的說燃燒時間相同而且會同時熄滅;還有的說有的蠟燭燃燒的時間長一點,有的短一點,而且都會熄滅。教師這時順勢利導:你們能用實驗來證明你們的猜測?學生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積極參與實驗來驗證他們的假設,并記錄數據(列舉其中一組學生數據,下同):
從實驗數據中學生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在不同容積的容器里,蠟燭的燃燒時間是不同的。教師在這個基礎上再導出下一個問題:那有辦法測量容器的大小嗎?有的說:量出來;還有的說:裝水測量。師再問:那能做實驗測量嗎?學生為了釋疑就要借助實驗進行探究,從而得出數據:
你們能利用上面的數據進行作圖,并找出其中的規律嗎?
從坐標圖中,學生發現:容器的容積越大,蠟燭燃燒的時間會越長。在學生獲得實驗成功感的基礎上,繼續創設新情境:假如有位朋友送老師一個花瓶,容積是300毫升,我把蠟燭放進去,蠟燭大約能燃燒多長時間呢?這樣一環扣一環的問題式導學,注重了過程性的成效,從定性分析到量化實驗,學生的表現都非常投入,思考也非常積極,記錄的數據也很清晰,課堂的生成自然而真實,把科學問題導向更深的地方。
三、巧設問題實證,增強教學有效性
培根曾說過: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前概念不一定正確,因此基于探究的概念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科學的本質是實證,講究事實和證據;科學活動是一種求真,體現一切用事實說話。用問題引導學生對概念產生實證意識尤為重要[4]。如三年級上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況,筆者設計的問題是: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塑料、木頭、金屬、紙、竹簽、番茄、石塊、泡沫板等材料,同學們先預測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再用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測?并把你的結果記錄到表格中:
從中學生不難發現:像金屬類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沉;像木頭、塑料、泡沫類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浮;有結構性的容易浮在水面,而竹簽是沉入水中。在這個環節中,筆者沒有直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是借助學生對問題的猜測和疑問,及時追加了問題,讓學生從實驗探究中尋找答案,明白探究活動需要實證才具有說服力,而不是憑空猜測臆斷的。
要想讓科學概念課堂教學變得生機盎然,趣味生動。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問題導學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發現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解決;學生能總結的規律讓學生去探索;學生能提煉概括的概念由學生去歸納;學生能表達的讓學生去解讀體悟,學生能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去設計操作。以問題為導學的小學科學概念課的教學,切實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梅云霞.有效教學特征的復雜性思考[J].江蘇教育,2007,10:4-6.
[2] 張志鵬,羅巧慈.“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探索[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10.
[3] 陳華曲,黃河清.“問題導學”下的方法課教學模式[J].廣西教育;2011.17.
[4] 盛桂興. 基于學生前概念的科學概念建構策略[J].探秘(科學課),2012,(02):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