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人類任何有意識的動作,都產生于心靈內在的啟示。話劇藝人在舞臺上每一個肢體動作以及言語都是心靈深處之情感的形象表達。這其間兒童劇藝人在肢體言語的表達能力上要求的更為嚴格。做為一名多年活躍在孩童劇舞臺上的人來說,我認為:兒童劇從創造規律和創造技法上與成人話劇有相同之處,但它卻更難于成人話劇的創造,其主要原因在于孩童劇的創造主體是成人。因而,受生理、心思、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會的影響和制約,使得成人與孩童的心思狀況有著很大的區別。怎么縮短這種距離,這就需要創造者去靠近孩童、了解孩童心思,了解孩童的情味、愛好和生活習慣等,有必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從童心動身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看這個世界,賞識他們眼里的全部。
關鍵詞:兒童劇;人物;創作
一、兒童劇人物創作
1、持有一顆童心。都說童心能夠使人年青,多跟孩子溝通能夠發現他們的思想是多么的純真。作為一名兒童劇演員更要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和絢麗的童趣,當孩子跟你密切接觸時他們會發現你們沒有間隔,孩子毫無保留地在你面前裸露他們的真摯,有利于咱們積累更多的寶貴經歷,也惟有堅持一顆童心才干讓咱們對人物創作有無量的創意。我從事話劇表演已有多個年頭,在演出中與小觀眾密切接觸、熱心溝通,那一刻我真的忘記了我的年紀、我的身份,徹底融入到人物中與他們一同去開心的感觸兒童劇到來的高興!
2、豐富的想象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有著豐厚多彩的幻想力和創造力。孩子新鮮絢麗、天真活潑,對世界充溢輕盈、甜柔的愛,愛郊野里的小草以及小花,愛銀河中的星星、月亮,愛藍天上游弋的小鳥、白云,愛江河里跳動的小魚、小蝦。他們是用心靈去擁抱自個喜愛是事物,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愿望、獵奇好問、喜愛模仿以及愛好廣泛等特色,因而孩童劇創作的特別規則和特色是和孩童的生理、心思的狀況息息相關的。了解孩童生理及心思的特色是孩童劇創作者的基本要素,只有盡力掌握孩童所認知客觀國際和反應出的客觀國際的特色,觀察孩童奇妙的心靈改變,關于創作者來說便會得到無竭的啟示,會在成人看來無足為奇的事物中產生出無量的情味和豐厚的幻想,能從中捕捉到最為純真、童趣、香甜的形象來。
3、語言的塑造能力。兒童劇深受孩子的喜歡是因為它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內容、奇幻的舞臺布景、生動的人物造型還有符合孩子生理、心思期間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夸大詼諧的肢體表現與言語表現。在表演中不單要有肢體的夸大,還要有很強的言語刻畫才能。好的藝人可以用聲響刻畫各種不一樣的人物類型,給角色添加魂靈的一筆。如小鳥的叫聲似歌聲般明澈,大象的叫聲結實有力,而山君的呼嘯就很有王者風度雄厚威武等等,這都是咱們調查生活收集的一些經歷、知識。可以迅速的捉住人物言語的特征就可以協助咱們迅速的捉住人物的魂靈,捉住人物的音色特征更能給人物添墨加彩。
4、人物性格化。生活中每個人的性格都有不同之處,無論是成人或孩子都如此。我們想讓塑造的人物更加豐富飽滿,那人物的性格是當然少不了的,不然就像是白開水淡而無味。熟讀劇本,分析人物關系,找出每個人物之間的聯系與矛盾之處,理解臺詞正反面的意思,分析對手臺詞中的給予自己的東西,這樣不難找出自身人物的性格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對我們把握人物的分寸、臺詞的處理基調都有很大的幫助。《老巴克與小巴克》首演結束后,有人這樣對我說:你把一只小豬演的很憨厚、善良、真誠且勇敢,最關鍵的是這小豬是個倔脾氣!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作為一個演員最值得開心、驕傲的就是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好評。那一瞬間我真的很幸福!
二、對兒童劇發展的啟示
1、細分觀眾群體,有針對性地創作兒童劇。兒童劇演出雖然針對的就是廣大兒童群體,但由于青少年在每個年齡段都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對劇目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創作過程和演出作品必須做好觀眾群體的劃分,根據地域、環境、家庭背景、性別、年齡等諸多內容設定劇目的演出,注重劇本的娛樂性、互動性、文化性以及趣味性。年齡較小的孩子關心的是舞臺劇本中演出的逼真度,年齡較大的青年群體則關心作品本身的深度以及所能獲得的情感體驗。
2、重視娛樂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孩子們走進演出單位,觀看兒童劇,最終的目的是想獲得快樂和愉悅,從中汲取正能量,并從心理和情感上得到充實,提升自身對美的感受。所以,兒童劇在演出和創作的時候不僅要關心孩子的愉悅程度、表達舞臺的藝術,還要強調觀眾的心理需求,注重兒童劇的思想性特點。從孩子的角度而言,要讓他們通過觀看兒童劇獲得對社會的認知,了解一些社會的基本現象;對于家長而言,最好能夠讓他們從劇目中得到反思,明白如何和孩子相處,并反思自己,在演出結束后引起家長的思考。
3、加強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兒童劇作為舞臺劇的一種,表演的目的不是自我演出,而是要做好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形成一種互動。在幼兒和幼童眼中,表演者和他在舞臺上所塑造的人物幾乎是重合的,和表演者進行互動、溝通和交流,他們會認作是在和兒童劇中塑造的人物進行交流。這能夠很好地滿足兒童的溝通需求,同時也是兒童電視劇、兒童電影難以實現的,在兒童劇的創作中應盡可能多地設置開放式的環節,鼓勵兒童發揮想象力,參與到兒童劇的創作中來,并提供條件鼓勵兒童把自己所構思的內容表演出來,這種深度參與模式更能夠喚起兒童全身心的投入,并有助于他們拓展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當然,在兒童劇的實際舞臺演出中,為了做好與觀眾的互動,還要做好舞臺的設計,根據演出的劇本呈現更好的表演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聽覺和審美上的享受,并通過音樂、妝容等的設計為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總之,大家新的需求以及社會新的現象,以前所沒有的廣度與深度敞開著大家的心智。尤其是孩子,接觸和見識都比以往開闊了許多許多,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快。這就要求咱們兒童劇的工作者需求拓寬視界、拓寬知識面、拓寬咱們的思想空間,進步本身的文明素質、進步精神境界、不斷探索尋求,為了祖國的明日,讓孩子們可以得到全部的教學,創作出更多更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 李靜.淺談兒童劇人物的創作[J].戲劇之家,2014(16):24-24.
[2] 杜邨.兒童劇不能“站著寫”試論兒童劇創作中的人物塑造[J].上海戲劇,2016(9):38-40.
[3] 宋寶珍.兒童劇:守望與審思,兼談第八屆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J].中國戲劇,2015(7):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