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文
摘要:社會在發展,教育工作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逐漸由單一的行政管理轉型為具有市場經濟特性的經營管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轉型期,各種開放和經濟轉型無不都在影響和促進著教育工作的科學、健康發展,特別是青少年兒童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發展和社會、家庭的影響,什么逆反心理、叛逆的青春期、獨立的心理都接踵而至,教育工作成了全社會和萬千個家庭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關鍵詞:基礎教育;健康發展
但是,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看法總是那么的片面,總以為教育孩子單純就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對教育的現實表現為:“期望質高而容忍度低”,造成了對教育工作的片面性認識。其實,教育應該是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共同擔負責任的教育;應該是社會、家庭、學校統籌兼顧、科學配合、齊抓共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全面、健康、和詣”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辦好教育,首先是地方黨委政府要結合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現狀,找準教育發展方向的定位,加大對人、財、物的投入,整合好教育資源,逐步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其次是社會、家庭、學校要溝通配合,齊抓共管,萬眾一心,上下聯動,這樣才能辦好我們的教育,才能管好、教好我們的孩子,讓教育發展,讓孩子成人、成才。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
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社會是青少年成長的沃土,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往往起到導向統帥作用。一方面,社會各界要高度認識社會管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號召全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積極聯動起來,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環境,做好對未成年少年兒童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影響。要通過美好的社會現象和身邊先進事跡感染、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對青少年教育處處有人抓,時時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認真引導和鼓勵青少年走出家門,實踐社會,積極參與各項有益的社會活動,把學習同生活聯系起來,廣泛接觸社會,正確了解社會,從而分清社會美丑,正確抵制各種不良社會現象的侵蝕,使廣大青少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愉悅身心,拓寬眼界,增長見識[1]。
二、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要建立師德高尚、管理科學、質量優先、學風濃厚的學校育人環境。建立健全科學的學校管理制度,采取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結合,建設一支專業文化知識和技能優良的師資隊伍,教育引導全體教職工要樹立“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終身學習”的教師形象,以友善的愛心、嚴格的要求和淵博的學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好書、育好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2]。
三、強化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要樹立父母及其監護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教意識。孩子的健康成長最關鍵的是家庭的責任和正面教育意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及整個一生都會產生及其深遠影響,政府和學校要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家長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和家庭育兒教育,增強家長對孩子的正面教育意識,用實際行動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達到言傳身教并行的目的。家長要多與孩子和學校交流溝通,改善并建立平等、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以家庭的榜樣、親人的慈愛和溫暖來感化、管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3]。
四、關愛特殊群體,促進教育和諧
相關部門和學校要關注對“留守”、“單親”家庭少年兒童及孤兒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單親”家庭少年兒童及孤兒之家,做好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扶持教育力度,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關懷和學校的溫馨,在政府的關懷、“師愛”的引導下健康成長。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希望社會、學校、家庭聯動起來,各司其責,多一點溝通理解、少一點埋怨指責;多一些合作謀劃,少一些責任推諉。相信我們的教育將會迎來燦爛的明天,我們的孩子將是健康陽光的、最棒的!
參考文獻
[1] 余會春.完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促進基礎教育健康發展——關于高考改革與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01):200-203.
[2] 劉紅麗.多元化開展德育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健康發展[J].學周刊,2013,(34):162.
[3] 楊勇.重視縣域綜合實驗,促進基礎教育健康發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09):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