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睿博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中的相關問題也逐漸凸顯。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產業結構變遷以及技術進步,都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和表現,但是為了促進經濟的持久發展,仍舊需要優化相關內容,使得經濟增長具有更加持久和明顯的動力。中國一直將發展作為關注的重點,在經濟方面的研究投入不斷增加,但是仍舊需要因為世界上不同經濟體制等造成的經濟問題而帶來的改革。文章中就當下的經濟產業結構和技術需要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經濟改革;體制變化
中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現有的基本經濟體制也是社會注意初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體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應對相應的問題。經濟增長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較多,如果不能很好的預防和控制相關問題的產生,將會帶來非常棘手的一系列問題,阻礙國家和社會的發展[1]。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和技術進步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也取得相應的成就。
一、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相關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已經保持了將近30年的持續增長狀態。但是這一個持續增長的趨勢以及能持續的時間,一直是研究和把握的重點。產業結構的變革對中國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貢獻,并對其技術進步貢獻也較為明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中,雖然產業結構的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較大。但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呈現出增加明顯的上升趨勢。由于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變遷所體現的市場化力量便逐步作用于經濟發展中的每個階段,解決經濟體制在發展中的阻礙因素,促進資源配置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依靠相關要素的投入,技術其實并沒有發揮顯著的作用,所以,對于產業結構的變遷需要持之以恒的關注。在新經濟的視角之下,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要素投入的增加,需要消耗相應的要素和資源作為代價,長期來看的持續性不甚樂觀[2]。
二、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相關問題
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并不等于技術的進步,只是代表技術進步是發展中一個相當大的誤解。更重要的是,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初級階段,純粹的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已經遜于市場的具體變化。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改革所帶來的收益可能是需要慢慢體現出來。我國在發展中一直以第一產業為主,但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漸發展,占據主要地位。第二產業的結構變遷效應是正值,但是低于第二產業的生產率增長。第二產業雖然是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但是依舊需要取決于技術效率的變化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而不是簡單的產業間的要素優化問題。對于第二產業而言,產業內的計數效率變化。技術進步等導致的效率嗯提,都是因為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實際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文題。經過對發展效率和相關要素的研究和資源配置優化,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狀態[3]。
三、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相關建議
產業結構的變遷對勞動生產率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產業的發展也是第二三產業的基礎,所以經濟發展中的相關結構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發展中應該保證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落差不會太大。資源配置效率落差不斷擴大而且持續擴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城鄉二元結構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得剩余勞動力大量涌現,價格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隨著人均收入增長,社會需求不斷擴大,就業結構變遷的因素也會貫穿始終。就業結構隨著就業者的意愿發生變化,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市場的走向,使得市場中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會出現變化。如果單靠技術的進步解決問題,是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的,所以需要對經濟結構和技術進步進行進一步研究,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但是由于現實因素的阻撓,作用的發揮通常都是在階段性和小范圍中,所以發揮的作用也欠缺一定的效用范圍。我國經濟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同時也表明反市場因素依舊存在,加大了完善我國市場機制的動力。產業結構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雖然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但是根據二者的關系轉換,可以很明顯的體會到二者不尋常的關系,所以對市場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持續發展是必要的[4]。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效率有著重要關系,和技術進步也有著一定的關系,雖然具體的表現不同,但是對社會發展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相關研究一直是有關人員的關注重心。社會不斷推進過程中,為了使得經濟發展適應現實的要求,相關發展和改革也逐漸成為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偉,張輝.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和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08(11):4-15.
[2] 劉敏.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和技術進步[J].財經界:學術版,2014(3):14-14.
[3] 高玲玲,周華東.中國區域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變遷[J].科學決策,2013(12):16-26.
[4] 芮剛.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與技術進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