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清
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發展趨勢
文/ 郭清

郭清
簡介: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麻省醫藥學院名譽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榮獲: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十大醫改新聞人物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健康管理杰出貢獻獎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中國(浙江)全面小康特別貢獻人物
國之名醫·優秀風范榮譽稱號
移動醫療是近年來醫療行業備受關注的新興研究領域,為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構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徑。然而移動醫療在改變傳統診療模式、給予患者便利的同時,也因行業內同質化問題嚴重、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欠佳、產業鏈的不完善導致移動醫療無法充分發揮其能效。隨著醫療健康資本市場的持續升溫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不斷應用,移動醫療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用戶需求將被不斷挖掘,探索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BAT、 三大運營商、 手機廠商對移動醫療行業的布局促使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競爭加劇。在移動醫療方面,阿里巴巴已經借助支付寶在某些大型城市推出了相關的掛號、醫院導航、繳費等服務,作為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的一部分,包括藥物配送、轉診、保險審配等服務也都會普及到支付寶的日常服務中。而百度主打的則是智能健康平臺Dulife,其通過智能血壓儀、手環等設備對健康實時監控,并將數據收集到云端,通過分析處理對用戶進行相應的健康提示。與此同時,騰訊也在通過微信打造全程就診平臺,欲通過手機實現掛號、繳費、候診、檢查報告查詢等流程。相比BAT主打的用戶移動端移動醫療體驗,三大運營商則致力于在中心城市及農村邊遠地區推進移動醫療應用。
《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制度意見》確立了2017年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的目標和工作戰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分級診療已經被確立為本輪醫改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特點有四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診。移動醫療企業需要搭建分級診療的平臺,并且開展新業務如家庭醫生等,推動醫療資源流動與整合,促進分級診療格局多樣化,并最終幫助實現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未來移動醫療企業不會局限于提供線上醫生咨詢等服務,還會進一步拓充線下業務,通過完全自營或者與線下衛生機構開展合作,搭建分級診療平臺,為患者合理就醫和轉診建立必要的通道,推動醫療資源和患者流量的流動與整合,促進互聯網分級診療逐步深化。

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造血能力差等原因,2016年,就醫160、尋醫問藥、 好大夫在線等企業接連被曝出裁員新聞,而知名醫藥電商“ 藥給力” 因為融資未果而停止運營。資本的理性回歸導致企業融資門檻提高,企業需要挖掘自身潛力,打造競爭優勢,提高盈利能力,一方面深度切入行業痛點,真正解決用戶看病問題,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投入研發、布局閉環等手段建立起競爭壁壘。目前部分移動醫療企業面臨營收上的難題,但隨著移動醫療服務內容多元化,服務對象多方化,未來移動醫療企業能夠在藥品制造、臨床治療、保險產品制定、廣告精準投入等方面收獲新的商業價值,帶動企業發展。
移動慢病管理是醫療健康產業互聯網化發展過程中的又一新興細分領域。隨著移動醫療市場的快速發展,移動慢病市場也在隨之發展成熟。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殘率的大幅攀升、醫療資源消耗、患病人群年輕化等問題越加顯現,引發市場尋求更完備、更高效、更有效的手段來防止這一現狀的進一步惡化。移動醫療天然具有滿足患者對醫藥產品、精準及時慢病指導、數據監測及分析、經驗分享、生活習慣改善等多種需求的特性,而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在慢病管理服務互聯網化的基礎上,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更貼近患者對慢病管理服務的需求。根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6年,23.5%的用戶希望慢病管理應用可以提供更加個性化、 綜合化的個人健康管理服務,并且他們期望與更多醫生進行線上即時交流。個性化和綜合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是未來慢病管理應用的發展方向,加之平臺逐漸與多種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連接,像運動、 疾病、 睡眠等多維度數據會被導入到慢病管理應用中,全面影響個人健康管理計劃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