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麗麗
被忽視的骨質疏松
文/房麗麗

房麗麗
女,醫學博士。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快速康復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就職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手術部,擔任急性疼痛組(acute pain service, APS)組長。從事麻醉和疼痛學科工作10年,尤其在急性疼痛多模式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骨質疏松大部分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起初可以沒有任何的不適,當骨質流失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癥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系統也將發生退行性改變,出現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其實,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只是骨質疏松的一種類型(Ⅱ型),除此之外,還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這三類同屬于原發性骨質疏松。與原發性相對應的便是繼發性骨質疏松,例如,甲旁亢、使用激素類藥物導致的骨質疏松。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卻常常被人們忽視,往往等到出現嚴重癥狀時才到醫院就診,而那時不僅需要支付更高的醫療費用,也存在更高的致殘致死風險。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采取一些措施預防和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服用藥物使骨質重建,將大大改善患者的預后。接下來,本文就將原發性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介紹給大家。
如前所述,骨質疏松大部分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起初可以沒有任何的不適,當骨質流失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癥狀。例如:疼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
多表現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鈍性疼痛,與重癥肌無力的晨輕暮重不同,骨質疏松性疼痛日間輕、夜間重。尤其在負重增加時疼痛會加重,有時用力咳嗽、用力解大便后疼痛加重,甚至無法翻身、起坐及行走。
骨質疏松嚴重時可出現身高縮短或脊柱變形。胸椎壓縮性骨折導致胸廓畸形,位于胸廓內的心臟和肺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腰椎壓縮性骨折可能會改變腹腔內胃腸功能,導致便秘、腹痛、腹脹、食欲減低和過早飽脹感等。
患有骨質疏松癥后,從身高或低于身高的高度跌倒在地面可能就引起骨折,而發生了脆性骨折即可診斷骨質疏松癥。脆性骨折多見于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后女性。脆性骨折常出現在胸腰段脊柱位置、髖部(大腿近端)、腕部、手臂(靠近肩膀端)等。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疾病,而且每個人的易感性不同,因此,不僅需要盡量避免上述非固有的危險因素,進行骨質疏松風險評估也能為盡早采取合適的防治措施提供幫助。
據2013年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報告:全球每3 秒鐘有1例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約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在50歲之后會遭遇初次骨質疏松性骨折,一半的初次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再次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傷殘,髖部和椎體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預期壽命,長期臥床者的致死率可達20%、永久性致殘率可達50%。那么,對這個進展緩慢、預后極差的疾病我們就束手無策?事實并非如此,首先我們可以盡量避免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通過風險自評測定存在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出現身體不適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通過一些簡易基礎的方法進行預防,或使用藥物延緩疾病的進展。
除了一些固有的危險因素,如人種,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通常白色人種和黃色人種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高于黑色人種。也有一些非固有的危險因素,如低體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煙、嗜酒、飲過多咖啡、體力活動缺乏、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鹽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等。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疾病,而且每個人的易感性不同,因此,不僅需要盡量避免上述非固有的危險因素,進行骨質疏松風險評估也能為盡早采取合適的防治措施提供幫助。在這里我們推薦2種簡易的評估方法作為初篩工具:
1. IOF骨質疏松癥風險一分鐘測試題
①您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骼?
②您的父母有沒有過輕微碰撞或跌倒就發生髖部骨折的情況?
③您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品嗎?
④您身高是否比年輕時降低了(超過3cm)?
⑤您經常大量飲酒嗎?
⑥您每天吸煙超過20支嗎?
⑦您經常腹瀉嗎?(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腸炎而引起)
⑧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歲之前就絕經了?
⑨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除了懷孕期間)?
⑩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陽萎或者缺乏性欲這些癥狀?
只要其中有一題回答結果為“是”,即為陽性。
2.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A)
OSTA指數計算方法是:(體重-年齡)×0.2,結果評定如表1:

風險級別OSTA指數低OSTA指數>-1中-4≤OSTA指數≤-1高OSTA指數<-4
也可通過以下圖(表2)根據年齡和體重進行快速評估:

表2年齡、體重與風險級別
雙能X線吸收法(DXA)測量值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骨密度的測量方法,是公認的骨質疏松診斷的金標準。
目前,還沒有辦法直接測定骨強度(骨強度是由骨密度和骨質量決定的,骨密度約反映骨強度的70%),臨床上采用骨密度/骨礦含量測定作為評估骨質疏松程度的指標。通常發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同時,需要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因為后者將走向不同的治療方向。
雙能X線吸收法(DXA)測量值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骨密度的測量方法,是公認的骨質疏松診斷的金標準(見表3)。拿到DXA測定骨密度值的結果后請到正規的醫院專科門診就診進行解讀。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絕經史、脆性骨折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和(或)骨密度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診斷。

表3
絕經后婦女和大于50歲男性采用T值來表示骨密度水平。
T值=(測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
對于兒童、絕經前婦女以及小于50歲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議用Z值表示。
Z值=(測定值-同齡人骨密度均值)/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
骨質疏松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因此,在做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前,需要排除其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轉移至骨的惡性腫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等。接診的醫生可能會根據詢問的病史,申請進行以下的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鈣、磷、堿性磷酸酶、血沉、性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甲狀腺功能、皮質醇等。
一旦出現明顯的骨質疏松癥狀,生活質量下降,治療費用升高,療效不盡人意,因此預防顯得更為重要。完整的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包括基礎措施、干預治療及康復治療三個方面。
1.基礎措施
“基礎”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必須全程貫穿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
①飲食:選擇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
②日照:進行適當戶外活動和日照;
③不良嗜好:戒煙戒酒;
④友好環境:避免光線昏暗、有路面障礙物、地面濕滑、地毯松動、衛生間缺乏扶手的環境,尤其存在增加跌倒危險的疾病和用藥(如肌肉無力、感覺遲鈍,服用睡眠藥、抗驚厥藥等);
⑤保護措施:使用關節保護器;
⑥補鈣: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mg(鈣元素),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但是要避免超大劑量補充鈣劑,否則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⑦維生素D:成年人推薦劑量為200單位(5μ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故推薦劑量為400~800IU(10~20μg)/d。維生素D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時,劑量可為800~1200 IU,還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應用維生素D制劑時須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并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劑量。
2.藥物干預
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需考慮藥物治療:
①確診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T值≤-2.5),無論是否有過骨折;
②骨密度低下患者(骨密度:-2.5<T值<-1.0)并存在一項以上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無論是否有過骨折;
③未進行骨密度測定時,已發生過脆性骨折或OSTA篩查為“高風險”,也需考慮藥物治療。
具體方法請參照前文風險評估和診斷與鑒別部分。
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包括:①雙膦酸鹽類,②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③降鈣素類,④雌激素,⑤重組人甲狀旁腺激素片段1-34(rhPTH1-34),⑥活性維生素D類(阿法骨化醇),⑦維生素K2,⑧鍶鹽,⑨中成藥。
需要強調的是,選用哪一類藥物治療需要結合胃腸道疾病史、腎臟功能做出判斷,有的藥物在使用期間需要監測血鈣、尿鈣水平,并且,每6-12個月復查骨密度的變化以評價藥物的療效。
3.康復治療
建議根據個體的生理狀態和運動機能差異、居住環境和地理狀況等選擇負重、抗阻、超負荷和累積的運動,例如:快步走、啞鈴操、舉重、劃船運動、蹬踏運動等。負重運動每周4~5次,抗阻運動每周2~3次。強度以每次運動后肌肉有酸脹和疲乏感,休息后次日這種感覺消失為宜。
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mg(鈣元素),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但是要避免超大劑量補充鈣劑,否則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