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民
亞健康:身體對你的警告
文/李愛民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受傷害,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健康的標志包括: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痛苦。
2.處世樂觀,態度積極,勇于承擔責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無炎癥。
8.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牙疼、牙齒顏色正常、無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痛。
10.肌肉豐滿,皮膚彈性好。

李愛民
主任醫師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教授、研究員
逐條對照一下,您的身體是否處于健康狀態。不幸的是,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而經過醫生檢查、診斷出疾病的人也只占20%,其他75%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之中。
亞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狀態,是誘發疾病的過度狀態,是健康的中轉站。它是軀體、心理、社會及環境適應處于欠佳狀態,又稱“慢性疲勞綜合征”或“第三狀態”(灰色狀態)。
1.綜合環境因素導致的心理緊張和工作壓力增加;2.引發心腦血管和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增加并流行;3.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4.環境污染的影響。
其中,經商人士、中年知識分子(包括新聞工作者)、體育明星、影視明星、中青年領導干部、交通司機等六種人群為亞健康高危人群。他們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大、生理透支過大、心理壓力過載、作息不規則、生物節律紊亂、缺乏運動等生活狀態,導致了“四多三低”的身體狀況,包括疲勞癥狀多、器官功能紊亂多、負荷(精神負擔,體力透支)多、高體重(超重、肥胖)多,以及免疫功能低、工作效率低、適應(環境、社會、角色)功能低。
一、軀體不適。1.全身疲勞無力,不愿多干活,不愿多走路,自感體質虛弱、步伐沉重;2.渾身酸疼、頭昏、頭疼、腰酸背痛、四肢肌肉酸痛,常稱為“風濕”“腰肌勞損”等;3.睡眠障礙,天天昏昏沉沉,頭腦不清醒,想睡睡不著,睡著睡不深,睡深睡不久,睡久睡不安,經常做一些怪誕的惡夢;4.機能低下,免疫功能下降,性功能低下,男性常表現為陽痿,性交不能,早泄,女性表現為性淡漠、性恐懼、性厭惡;5.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感覺忽冷忽熱,愛出汗,皮膚經常出現燒灼、針刺樣不定位的疼痛,以及麻木、蟻走樣等異常感覺;腸胃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欲不振、厭食、惡心,腹脹、腹瀉、便秘等。
二、心理不適。表現為精神不愉快,情緒不穩定、焦躁、易怒、緊張、恐懼、嫉妒、焦慮、抑郁、記憶力下降,精力不集中及反應遲鈍。
三、人際關系不協調。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看不慣,牢騷滿腹,固執己見,看問題主觀片面、偏激、愛吵架,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脫離群眾。與同學、朋友、家庭成員關系緊張,自己感到很懊惱,很孤獨,工作效率很低。
如果你自測具有亞健康的臨床癥狀,這就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值得引起你的重視。在這種狀況下,雖然不需要立刻到醫院進行治療,但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進行“自我調節”。努力做到生活有規律性,避免經常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提升睡眠的質量。定期進行體檢。在空閑時間一定要經常做一些如慢跑、散步、游泳之類的運動,并長期堅持。
腦力勞動過重和食無定時的工作者特別要注意胃腸健康,多補充必需營養成分,不要疏漏蔬菜和水果,以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同時,長時間固定姿勢的工作者,尤其是媒體人要注意不能久坐或長時間低頭,要保持良好的姿勢。應定時活動頸部,做做抬頭運動,增強肌肉鍛煉,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盡量保持生活規律,減少不必要的熬夜。學會自己減壓,懂得傾訴,保持和朋友的聯系,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當遭受心理障礙、發生情緒危機時,還可直接求助于心理醫生和心理醫療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