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寧蒙蒙
在神經內科中腦卒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1],本次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重要依據,幫助患者早日康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腦卒中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范圍48~78歲,中位年齡為(65.34±2.3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基礎護理:①醫護人員幫助患者平臥,同時讓患者頭部抬高15°~20°左右,以確保患者腦部血液供應并有利于腦靜脈引流;將患者將頭部偏向一側,保證患者呼吸暢通,及時幫助患者咳痰。②壓瘡預防,醫護人員每2h~3h幫助患者翻一次身,同時還需要確保患者皮膚清潔與干燥。③應激性潰瘍預防,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患者消化道反應,倘若發現消化道出血,則可以采用冰鹽水腎上腺素洗胃配合云南白藥對癥處理。
實驗組還加以康復護理:①按摩康復護理:醫護人員對患者腳趾、關節、肌肉等進行活動和按摩,防止患者肌肉發生萎縮。醫護人員可以采取按、捏、揉等手法,按摩的順序先是從遠心端,然后至近心端進行按摩。同時還需要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關節屈伸、旋轉、外展、內收,幫助患者經絡得到通暢以及關節滑利。然后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以達到鍛煉目的。②針灸康復護理:取穴:頭針取足運動感區、運動區;體針,遲緩性癱瘓以陽陰經、膀胱經穴為主,痙攣性癱瘓以陽陰經、膀胱經穴為主,痙攣性癱瘓以厥陰經、少陰經為主,尺澤,風池,肩髃,曲池,腰陽關,內關,環跳,百會,足三里,神門,手三里,腎俞,合谷,華佗夾脊,風市,委中,陰陵泉,解溪,太溪,豐隆,太沖,加上四關穴以醒腦開竅,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頭部取1~2個,上肢取穴3~4個,腰背部2~3個,下肢3~4個,患側、健側交替取穴,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局部消毒,然后采用一次性針灸針進行刺入,得氣之后接針灸治療儀,對刺激量進行有效調整,大小以患者舒適程度為準,留置時間為30min,隔一日進行一次或者兩周進行一次,一個療程為10次,一共治療60d。
1.3 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可以獨自抬動癱瘓肢體、并且可以獨自坐起、站立、能夠緩慢行走;有效:患者可以獨自抬動癱瘓肢體、并且可以獨自坐起,但需要有人攙扶才能夠站立或者緩慢行走;無效:患者無法抬起癱瘓肢體、依舊只能臥床、不能進行任何運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數據,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選擇X2檢驗組間對比,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情況表[(n)%]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老齡化,腦卒中的發生率不斷呈現上升趨勢。腦卒中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而在臨床上一般以偏癱為多見。由于腦卒中不但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同時也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家庭負擔。而本次康復護理中,首先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確保患者良好的體位以預防壓瘡,并積極預防應激性潰瘍;其次對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嚴密監測,積極了解患者病情的康復情況;再次,積極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關節、肌肉進行按摩,防止患者肌肉發生萎縮的情況,最后采取針灸的方法,進行取穴和刺激穴位,以達到促進康復的效果。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腦卒中的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