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李國敏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年齡(2.04±1.21)歲。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8個月~6歲,平均年齡(2.59±1.34)歲。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干預,步驟如下:①心理干預:針對小兒患者脾氣習性,針對性的進行交流溝通,同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溝通;②基本干預:為患兒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兒的病情發展情況,如出現不適癥狀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向其家屬講解飲食注意事項,建議合理的飲食方案;③呼吸道干預:根據患兒的病情發展,護理人員采用相應方式有效去除患兒呼吸道內的痰液,改善患兒的呼吸狀態,調整患兒的體位,指導患兒平仰于病床,有利于患兒平緩呼吸。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癥狀體溫恢復時間、咳嗽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記錄觀察患兒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如體溫恢復時間及咳嗽緩解時間等,記錄出院時間。記錄分析治療中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 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中,觀察組出現1例(2.86%)并發癥(皮下氣腫1例);對照組出現8例(22.86%)并發癥(膿胸2例,肺破裂3例,皮下氣腫3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χ2=4.590,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s,d)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s,d)
組別 體溫恢復時間 咳嗽緩解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n=35) 5.09±1.59 5.36±1.73 8.37±2.79觀察組(n=35) 2.43±0.81 2.76±1.04 5.20±1.94 t 8.819 7.620 5.519 P<0.05 <0.05 <0.05
小兒肺炎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具有發病急促及病情發展快的特點[1][2],由于患兒自身呼吸系統功能不完善及其機體抵抗力較差,使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3]。治療中因小兒自身特性以及病癥發展,患兒對于治療會出現消極心理,影響其治療的效果,所以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舒緩其不良情緒、引導患兒積極治療相當重要。
優質護理干預從患兒本身出發,結合病情發展情況,制定利于患兒治療效果的護理措施。從患兒心理、病情發展及基本護理干預等方面促使患兒快速治愈,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兒病癥發展,如患兒有異常現象發生,及時告知醫生予以治療。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治療過程和護理方法,讓患兒家屬對病癥知識及治療中注意事項了解透徹,以便輔助患兒培養正確的生活能力及飲食習慣,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活動方案,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預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咳嗽緩解時間、患兒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中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使患兒可有效及時得到治療,減少患兒治療中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臨床應用優勢突出,加快患兒的體溫恢復并緩解咳嗽等不適癥狀,有效降低治療中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