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李瑩
代謝綜合癥是指人體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物質出現代謝紊亂的狀態,易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胰島素血癥等[1][2]。為降低代謝綜合癥的發生,本院采取健康管理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干預。具體過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體檢人群中隨機抽取106例代謝綜合癥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健康管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30~64歲,平均(46.43±3.21)歲。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27~66歲,平均(46.33±2.7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對其血糖、血壓等各項指標變化進行采集記錄。觀察組患者進行健康管理,主要包括:①檔案建立:首先針對入院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為其建立個人檔案,內容需涉及患者的生活、飲食及行為習慣、相關的疾病史、內科檢查指標等。②健康知識宣講:定期為患者舉行健康知識講座,幫助患者了解代謝綜合癥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預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項等。③運動管理:根據患者具體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建議患者每日進行30min的體力訓練,訓練強度適中,幫助患者減輕體重和提高免疫力。④生活管理:勸誡患者戒煙酒,日常飲食要健康合理,忌油膩、辛辣。用餐次數及量要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不可暴飲暴食。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⑤用藥指導:為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定點定量用藥,嚴格遵循醫囑。
1.3 評價指標 生活方式: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日常生習慣;根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3]來判斷患者的腰圍、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FPG)等指標的達標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活方式 干預后觀察患者在吸煙飲酒、遵從醫囑、飲食合理、規律運動、定期復查等生活方式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各項指標達標率 觀察組患者的代謝綜合癥各項指標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方式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者代謝綜合癥各項指標達標率對比[n(%)]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地分析并制定相應管理措施的過程,其主要通過調動個人及集體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充分利用資源以達到最大的健康水平[4][5][6]。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漸被人們重視,特別是在醫療費用逐漸上升的情況下[7][8]。
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健康管理的代謝綜合癥患者的生活方式優于對照組,代謝綜合癥的各項指標達標率也較對照組高,表明健康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進代謝綜合癥指標恢復正常,原因在于健康管理做到將患者的個人情況及相關信息進行了解、記錄、評估,為患者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方便護理人員為其制定合適的健康康復計劃。代謝綜合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不良生活習慣,較差的生活習慣會引發人體機能及免疫能力下降,健康管理幫助并監督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證身體機能的日常消耗,同時幫助患者制定合適的運動鍛煉,提升其免疫力。藥物治療在代謝綜合癥患者治療過程中必不可缺,但患者常由于不及時定量用藥導致病情拖延,未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從而缺乏治療信心,護理人員針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和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有利于患者康復,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健康管理對體檢者的代謝綜合癥預防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進患者代謝綜合癥指標恢復正常,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