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沖
一、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圓滿落幕,金磚合作未來可期
9月3日到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行,期間,還舉行了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晤和對話會,并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發表了題為《深化金磚伙伴關系 開辟更加光明未來》的重要講話。南非總統祖馬、巴西總統特梅爾、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出席。本次會晤中,五國領導人圍繞“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的主題,就當前國際形勢、全球經濟治理、金磚合作、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等深入交換看法,回顧金磚合作十年歷程,重申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為金磚合作未來發展規劃了藍圖、指明了方向。4日,大會發布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
作為“主場外交”的最新活動,這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成果顯著:一是首次邀請了一系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會晤,提出“金磚+”合作模式,吸納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與金磚合作;二是進一步擴大了金磚國家的合作領域,達成了諸多合作共識,為未來進一步加深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三是全面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啟金磚合作的第二個“金色十年”;四是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建設廣泛的發展伙伴關系,攜手開辟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本次會晤擔負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使命,為金磚國家下一個“金色十年”的合作開了好頭,意義十分重大。
二、朝核問題持續發酵,東北亞局勢走向有待觀察
9月3日,朝鮮宣布第六次核試驗成功試爆氫彈,使東北亞局勢呈緊張態勢。11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375號決議,決定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制裁力度遠超8月的2371號決議,包括墨西哥、秘魯、科威特和西班牙在內的多國也相繼驅逐朝鮮大使。15日,朝鮮再度試射導彈,韓國隨即進行“玄武-2”彈道導彈的射彈射擊演習進行回應。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上威脅要“徹底摧毀”朝鮮;21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罕見發表國務委員會委員長聲明正面回應特朗普的指責,稱將堅決采取行動予以回擊。23日,朝鮮舉行10萬人的反美游行。25日,朝鮮外務相甚至放出美已對朝“宣戰”的言論,美國當即予以否認。對此,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國始終是致力于和平的力量,為半島核問題的和平解決做出了不懈努力。不管形勢如何演變,不管需要多長時間,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中國都將堅守半島無核化的目標,堅持對話談判的方向,堅定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盡管近期美朝“口水戰”進一步加劇了半島緊張局勢,但國際社會普遍主張通過對話和外交途徑和平解決朝核問題。一方面,自韓國正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來,美日韓咄咄逼人態勢盡顯,朝鮮多次試射導彈,甚至通過核試驗來展現保衛國家的決心,希望擁核自保避免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國的境地。另一方面,朝核問題并沒有完全走進死胡同,美國國內對待朝核問題已出現了不同于特朗普表態的聲音,日韓元首表示對本國陷入戰爭泥潭的擔憂,中俄也發出了打破朝核問題惡性循環的呼吁,朝鮮下一步會如何行動,東北亞局勢下一步走向仍有待觀察。
三、英國再次爆發恐怖襲擊,根除恐怖主義應追本溯源
當地時間9月15日上午8時20分,倫敦地鐵帕森斯·格林站發生爆炸,造成29人受傷。此系2017年以來英國發生的第五起重大恐襲事件。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它的一支“分遣隊”制造了該起襲擊。英國當局預期短期內會有新一輪襲擊爆發,首相特蕾莎·梅隨即決定將全國反恐級別提升至最高等級“危急”。截至21日,英國警方已經逮捕了六名犯罪嫌疑人。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歐洲地區已發生至少13起恐怖襲擊,涉及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瑞典、芬蘭等多個國家,造成至少58人死亡、300多人受傷。歐洲各國面對難民問題和恐襲問題焦頭爛額,似乎已找不回曾經有過的和平安寧。
“9·11”事件之后,雖然國際社會反恐力度越來越大,但卻面臨“越反越恐”的窘境。恐怖主義雖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時代之殤。歐洲恐襲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中東地區連年戰亂、局勢動蕩,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難民問題由此而生,宗教極端主義因此抬頭,恐怖主義借此發展。目前恐怖主義的發展已經遠遠超越了歐洲各國預期,也不是某一國家能夠單獨解決的問題,而再強勢的軍事反恐也無法根除恐怖主義。保持中東地區局勢穩定,讓中東人民安居樂業,消滅恐怖主義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才是標本兼治的方法。
四、美俄外交沖突升級,兩國關系“斗而不破”
8月31日,美國國務院宣布,作為對俄羅斯要求削減美駐俄外交人員的回應,美方要求俄方在9月2日前關閉俄駐舊金山總領館及位于華盛頓和紐約的各一處外交設施。其后大約1小時,俄羅斯新任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抵達華盛頓并表示:“俄羅斯將專業地和冷靜地對美國政府關閉俄羅斯外交設施的決定采取行動。我們不需要歇斯底里的沖動?!?月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此舉違反國際法,并又一次為雙方開展對話制造困難,破壞了雙方的合作機會,俄方對此表示強烈抗議。
特朗普上臺后,美俄關系并無預期的明顯改善,新舊問題疊加使得兩國關系短期內難以轉暖。一方面,美俄兩國在國際秩序觀、歐洲安全秩序等問題上看法不同,兩國經貿關系薄弱等固有結構性矛盾難以提振改善雙邊關系的愿望。另一方面,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國內“倒特”勢力通過“通俄門”牽制特朗普,國會中對俄強硬派勢力有所抬頭,這種國內政治基調逐漸在雙邊關系發展中發揮主導性作用。但是,兩國關系斗而不破,仍有轉圜余地。此次外交摩擦,美俄雙方都只采取了非常有限的報復手段,并且兩國政府都表達了對話意向。
五、默克爾成功連任德國總理,聯合組閣已成定局
9月24日,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初步計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得了33%的選票,基本確定勝選;社會民主黨獲得20.5%的選票位居次席,該黨領導人、前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當日承認敗選;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排名第三,獲得12.6%的選票,并將首次進入聯邦議會,這也是二戰結束以來首次有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進入聯邦議會;自由民主黨、左翼黨和綠黨等也都順利進入聯邦議會。默克爾自2005年成為德國首位女總理以來,已連續執政12年,如果不出太大意外,即將再度當選的默克爾將追平德國前總理科爾創下的在任16年的紀錄。endprint
德國大選基本塵埃落定,但聯邦政府如何組閣尚存懸念。過去幾屆都是執政聯盟成員的社會民主黨很有可能不再參與組閣,自由民主黨和綠黨則極有可能加入新一屆執政聯盟。默克爾的再度當選將會讓過去12年間德國政府的政策保持一定延續性,對面臨英國脫歐談判等重重困難的歐盟而言也是福音。默克爾出任德國總理之后,先后十次訪問中國,此次再度當選,對中德關系繼續平穩向上發展也大有裨益。此外,德國另擇黨首次進入聯邦議會,引發許多民眾不滿,默克爾也曾表示,如果當選,不會與該黨組成聯合政府。
六、特朗普在聯大首秀“放飛自我”,美駐聯合國代表忙滅火
9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攻擊包括敘利亞、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等一系列主權國家;抨擊聯合國機構改革;重提“美國優先”,并首次闡述“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敦促各國也將本國利益擺在首位。此言一出,各國嘩然,被點名指責的四國對特朗普都進行了直接回擊,而包括德、法、奧、瑞典在內的一些美傳統盟友也對特朗普的發言表示質疑。20日,美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急忙為特朗普的言論滅火,稱美仍然希望通過外交對話方式解決朝核、伊朗核等一系列問題,特朗普的某些言論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雖然特朗普的一些言論夸張且充滿戲劇性,但總體上迎合了美國國內部分保守勢力的觀點,同時也有向美國傳統外交理念回擺的跡象。一是點名批評朝鮮、伊朗等國,威脅“毀滅”朝鮮、廢除伊朗核協議,有意借此樹立其果斷應對威脅挑戰的形象,但這一主張在美國政壇爭議較大,難以實現;二是指責聯合國機構改革沒有為美國利益服務,意在討好美國國內“新保守主義”勢力;三是再提“美國優先”,并強調各國都要以本國優先,力避“美國孤立”,試圖緩解日益加大的國內國際壓力。
七、俄白軍演觸動北約神經,歐洲軍事對峙恐再度升級
9月14日至20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合舉行了“西方-2017”軍事演習。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防部長紹伊古等人的陪同下在列寧格勒州的盧加靶場觀看演習,并對演習情況給予高度評價。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總結軍演時表示,演習不針對任何第三國,而是為了保衛俄白聯盟的國家利益。北約派出多架次戰機和偵察機監視俄白演習,美國也派出戰略轟炸機向俄白展示肌肉。
雖然此次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宣稱,此次軍演不針對任何第三國,但毫無疑問是對此前北約在俄羅斯周邊的數次軍演的正式回應。2017年以來,美國和北約在俄羅斯周圍動作頻頻。6月,北約“鐵狼-2017”軍事演習在立陶宛展開,7月烏克蘭和美國舉行“海上微風”聯合軍事演習,同期舉行的還有北約“軍刀護衛”軍事演習,其規模之大遠勝以往。此次俄白軍演可以看做是對這幾次軍演的回應,而雙方愈演愈烈的軍事演習表明,新一輪的軍事對峙已經在俄羅斯和北約之間形成,美國加強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也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加強自身軍力,這對歐洲地區甚至是全球而言都不是好事。
(責任編輯:潘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