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然
摘 要:公共建筑的設計必然要考慮城市的整體情況,令建筑能夠與當地的整體外部環境融為一體,甚至能夠推動地區功能的創新。外部環境影響了公共建筑的設計,而公共建筑的設計又對外部環境具有反作用力。本文通過研究公共建筑設計中的外部環境功能,指出在外部環境功能中對經濟效益、城市交通、地標形象和歷史文化傳承功能的創新作用。
關鍵詞:公共建筑 建筑設計 外部環境 功能創新
中圖分類號:TU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b)-0164-02
建筑一定會建立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之中。這種外部環境有可能在指氣候水土等自然環境,也有可能是指經濟文化等人文環境。公共建筑的形式有很多,主要功能更多,在建筑過程中,一方面受到了外部環境極深的影響,在另一方面,也會不可避免地對外部環境產生反作用,對城市功能造成影響。在公共建筑的設計環節中,對外部環境功能的創新表現,正在成為衡量公共建筑成功與否的因素之一,只有擁有更多創新功能的建筑,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高標準的需求,為社會發展提供助力。
1 公共建筑設計中的外部環境功能
1.1 公共建筑設計
公共建筑是指能夠供應人們進行公告活動的建筑,包括的類型有很多,例如辦公樓、交通建筑、劇院影院、醫院體育館、學校等。而公共建筑設計,即是為滿足人民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求,在由政府出面主持,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以及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進行某一公共建筑的設計[1]。設計內容從圖紙、外觀、作用到所選擇承包建立這一公共建筑的企業等各個方面都包括在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2 外部環境功能
外部環境功能在實質上是指能夠滿足人民需求的前提下,對城市整體造成的影響。這種功能區分是通過對建筑內外功能作用進行分類的。對內,即是公共建筑的內部功能,這種功能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在建設時預計能夠起到的功能。也就是說,對學校而言即是教育功能,對醫院而言即是醫療功能;而建筑的外部功能即是對城市整體而言產生的功能,例如會不會影響交通、能否為城市取得經濟效益、外形上和城市風格特色是否相適應,等等。能夠具有外部功能創新的公共建筑設計,才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作用。
2 外部環境功能創新
2.1 創造經濟效益功能
公共建筑的設計,首先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同時更要滿足其外部經濟功能。建筑設計本身首先要受到經濟的影響,建筑設計之初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成本,當預計投入的成本比較低時,自然不可能采用太過于高價的原材料和內部結構。反之,資金充裕的前提下,投入的成本較高,建筑建成的效果也會更好。而建成的建筑,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自然也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例如某一個大型商場的建立帶動了商圈的發展,自然會導致周圍的土地等要素的價值升高,從而在公共建筑外部創造大量的經濟效益,最終能夠起到提高城市整體發展速度的作用[2]。
2.2 城市綜合創新功能
城市的公共建筑同時也能夠創新城市功能。公共建筑在建設之前首先需要考慮的內容之一,就是城市的整體環境,其中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經濟政治等人文環境,因此公共建筑在設計之初,就一定會考慮建成后對城市功能所能夠起到的創新影響。建筑對城市功能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也就是對交通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區域空間整合的影響。
(1)交通聯系
首先在交通環境方面,公共建筑設計能夠起到加強城市中各地區間交通聯系的作用。在一個城市中,交通環境的流暢程度決定了這一城市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度,如果交通連接的緊密程度有所不足,那么城市的發展注定會受到限制。由于現代城市的交通正在不斷地發展,對公共建筑參與城市交通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而二者之間的統合也在展現出一種創新的模式。例如許多商場會與天橋相連,許多情況下,行人可以通過商場的二樓直接離開商場,甚至利用交通通道直接從商場二樓前往另一個公共建筑的高層,而避免了多次上下樓的麻煩。公共建筑和交通之間被越來越緊密地融為一體,導致了城市的交通聯系方式的不斷創新。
(2)區域整合
現代居民對公共建筑的要求增加,導致公共建筑往往都具有復合型的作用,比如既能夠購買商品、又能夠觀看電影,甚至提供有限的醫療服務。而公共建筑在建設時,一定會將周邊的環境納入考量范圍,以求融匯到周邊環境中。因此,建立起的公共建筑也會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從而推動對周邊區域空間的整合能力的提高。城市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建筑群,即使考慮到采光等要素盡可能地拉開了建筑之間的距離,公共建筑的密集程度也是比較集中的。從城市整體的空間環境出發,對公共建筑進行設計上的創新,能夠在滿足城市空間區域整合要求的前提下,將相關的要素全方位進行關聯,以保證多功能整合,進而提高區域的整合程度。
2.3 地標形象展示功能
城市的一部分公共建筑,在作為為城市居民提供生產需求的建筑的同時,也起到了城市地標的作用,能夠全面地展示一個城市的形象[3]。例如我國上海地區的“東方明珠”,在作為廣播電視塔,承擔廣播電視功能的同時,更是上海市的地標建筑之一,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內部更是有許多不同方面的景觀和設施。作為上海市的地標建筑,它全方位地展現出上海市作為我國經濟中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展示出了上海市的整體形象。公共建筑由于在近年來越來越集合了眾多的內部功能,因此,越是重要的公共建筑,就越是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公共建筑的樓層數越來越高,在城市中的影響范圍和重要程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導致對城市的整體輪廓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城市的地標之一。因此,加強對公共建筑外觀的設計,能夠展示出一座城市,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形象。
2.4 歷史文化傳承功能
國家的歷史文化傳承不僅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城市建筑的風格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傳承。例如提到江浙地區,很容易想象到小橋流水、竹樓笑語的文雅意境,而提到東北地區,卻會立刻浮現出金碧輝煌、大氣磅礴的建筑風格。公共建筑的設計往往會受到當地文化因素影響,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最終展現出當地獨有的文化風格。在公共建筑的創新發展過程中,由于新材料和技術的出現,導致與原有文化風格相矛盾之處出現是很自然的,設計師應該在設計環節加強與城市中原本的風土人情之間相互銜接整合,從而令公共建筑也能夠具有傳承歷史文化、展示當地風土人情的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設計對城市的外部環境功能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能夠有效地推動外部環境功能的創新。對一個城市而言,為了維持城市正常的運作和不斷的發展,建設大量的公共建筑是不可避免的。而公共建筑在城市中也會影響城市的形象和功能,因此,考慮到城市發展的方向,不斷加強公共建筑的外部環境功能的創新,是一項必要的工作。本文通過研究公共建筑設計中的外部環境功能,指出在外部環境功能中對經濟效益、城市交通、地標形象和歷史文化傳承功能的創新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亞婷.符號學下的商業外部環境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
[2] 梁岑.城市外部空間構形手法對建筑復合空間設計的啟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3.
[3] 吳濤,徐明新,謝金容.地下公共建筑外部空間環境構成要素分析及整合[J].建筑與文化,2012,11(3):7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