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斌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本專科院校繼續教育生存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時代,將繼續教育從以學歷提升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向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專業技能培訓和終身教育服務的創新模式轉變勢在必行。本文針對我國目前高等職業繼續教育發展現狀,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職繼續教育發展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繼續教育 市場需求 高職 創新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b)-0217-02
1 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伴隨新中國成立,已歷經六十余年的歷程。作為終身學習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繼續教育,在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學習型社會目標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兩個部分即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以2014年統計數據為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招生規模已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39.9%,其中占在校生比例達33.5%。隨著我國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和推進經濟轉型等重大決策的實施,各類高校也積極探索諸如“學分銀行”和“社區教育”的新型的創新模式,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2 高職繼續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繼續教育發展的機遇
充沛的市場需求,龐大的教育資源和有效的政策扶持是繼續教育發展的三大動力。未來的5~10年,是我國快速邁向60%城鎮化的關鍵時段,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比,就需要大量智力開發與繼續教育的投入來提升勞動生產率質量,這也是發展繼續教育為進入創新型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重要契機。
2.2 繼續教育發展的挑戰
毋庸置疑,隨著高等教育已成為大眾教育重要組成,繼續教育作為學歷補償教育的功能正在逐漸衰減,取而代之應該是學歷教育之外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的補充教育。目前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類模型。
(1)為配合職務提升提供的成人學歷教育,主要包括高起專及專升本的學歷提升渠道。
(2)為培養行業各類技能人才培養提供的職業技能取證和技能鑒定服務。
(3)為配合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結合員工素質提供的定制式教育培養。
目前,除學歷教育和技能鑒定外,大量市場份額已經被大量國際教育機構和民辦培訓機構搶占。繼續教育特別是高職層次的繼續教育面臨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的競爭與挑戰,這些機構雖然完全沒有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的價值意義,且經常會采取一些非正當的市場競爭手段謀取最大利益。但不可否認,這些培訓機構信息技術的快速、靈活運用也顛覆性地改變了他們教育模式與教學效果,各類網校、課工廠等教學模式確實從教學內容設置和培訓方法與職業需求的契合性較高,部分培訓機構在課程設置,職業定位和人才推薦上成效顯著。大規模社會培訓機構的興起與迅速發展也暴露了我國繼續教育模式傳統單一、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種種弊端,為高校的繼續教育敲起警鐘。
3 以市場需求導向實現高職繼續教育戰略轉型
3.1 整合教育資源,打造特色專業與精品課程
優質的課程資源是創建品牌的保障,充分利用高校師資與課程建設資源,搭建特色專業與精品課程平臺,實現內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有效轉化;慕課等網絡教育模式對繼續教育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伴隨著機遇,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的有關研究指出,慕課和一系列創新的教育模式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高等教育當今最前沿的發展趨勢,這對面向成人教育人群的繼續教育是很大的機會,可以通過提供免費增值教育服務,使用慕課向學生提供面向全球范圍內的教育教學資源,有效銜接相關專業學科及技能證書;利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學習、借鑒以及采用精品課程資源;積極與優秀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創建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兼顧的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與就業效果;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進教學模式變革,優化課程學習平臺功能,以實現學習更加主動、便捷與個性化。
3.2 拓寬辦學視野,實現繼續教育模式多樣化
豐富繼續教育模式,將學位提升課程、職業證書與技能鑒定課程、企業培訓課程、學分與非學分課程以及其他教育課程融為一體;體驗嘗試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有效利用企業與培訓機構資源合作共贏;積極開展針對職業院校師資培訓項目,通過校企合作開展教師專業技術培訓;針對高職繼續教育無法獨立開展本科學歷教育的局限,結合專業特色加強開發重點本科院校網校合作資源,充分尊重受教者學習模式與學習需求,將函授、遠程教育、在線教育以及業余面授等各種手段靈活運用,為學習者提供最大方便。
3.3 主動出擊市場,加強品牌推廣與宣傳力度
(1)加大繼續教育招生與品牌宣傳力度,通過創建微信公眾號作為服務先行者,學生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得集招生宣傳,新聞速遞,教學教務信息發布、查詢和服務信息推送等多重功能的服務。
(2)在實現移動宣傳,點對點即時互動的同時,繼續加強繼續教育網站建設,將專業設置、辦學特色、培養效果、校企合作、資訊報名、在線學習、資源分享與個人信息查詢等功能整合。
(3)繼續優化紙媒宣傳效果,設計、編輯繼續教育宣傳手冊,拍攝專業級別宣傳片,利用普高、中專招生宣傳機會(如電臺、電視臺、網絡以及面對面宣傳)對繼續教育同步宣傳。
(4)探索教育大數據和Social CRM應用,通過網絡平臺記錄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和學習成果等大量數據,并對教育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和營銷。
3.4 珍惜客戶資源,創建龐大專家與客戶信息數據庫
(1)深入開發各類課程專家資源信息,為創建優質課程開發與教學授課儲備力量。
(2)完善畢業生信息并定期跟蹤、回訪,充分利用畢業生的龐大市場資源進行聯絡與宣傳,進一步實現招生與就業指導工作的高效掛鉤,作為儲備與專業相關重點用人需求單位聯系信息。
(3)創建公司企業聯絡目錄,定期與其進行需求咨詢與溝通聯絡,深入與企業合作的力度和密度,充分利用高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高、保障高、價格低等優勢,承接企業內部員工培訓。
利用企業用人需求的長效性,幫助將學員引入企業,實現深度、多樣的校企長期合作、雙向參與、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的。
3.5 經費多元化,管理規范化
繼續教育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通過多渠道宣傳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面對學生消費能力多層次,生活條件不統一的情況,繼續教育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政策措施幫助學生實現校方協助貸款、學生自貸、獎學金等形式幫助解決學費問題,達到學校和個人共同分擔教育經費的機制。在管理上權責明確,規范嚴格,實現繼續教育在市場競爭中有序化管理,實行與市場接軌的企業化管理。
繼續教育特別是處于夾縫中生存的高職繼續教育發展是一項宏偉而復雜的建設工程,需要在研究與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獲得學校、社會、教師的共同支持;隨著繼續教育實踐領域的拓寬,終生教育已深入人心,繼續教育在越來越被認可和肯定的同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盧俊杰.深化校企合作創新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東北大學的實踐為例[J].繼續教育,2015(2):3-5.
[2] 張霞燕.論地方綜合性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轉型、重構與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13(12):13-16.
[3] 周鴻祎.互聯網思維[J].商周刊,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