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毅峰
【摘要】課堂上種種混亂是教學的大敵,意味著無秩序和不安定,是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重要原因和表現,但混亂引發的困境往往也隱含著轉機,如果教師能夠趨利避害,智慧利用其中的積極因素,反而有可能因此提高教學效益。如何借用混亂,觸發靈感和創意,引發多樣和競爭,激發自主和自由,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機和活力值得我們進一步反思。
【關鍵詞】課堂教學 混亂 活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62-01
一、混亂打破了師生的專注,卻能觸發靈感和創意
九年級的一節思品課上,遲到了的方同學未喊報到就氣沖沖走進教室,同學們見狀紛紛議論開來。原來她上學時執意要將共享單車停放在校園內,與值班老師發生了言語沖突,被喊至德育處接受批評教育。面對混亂的課堂秩序,我并沒有呵斥大家安靜下來,而是只聞不問,任憑混亂發酵和升級。待這陣熱情漸漸褪去,我卻不經意地延續話題,讓大家分析目前共享單車使用中的“優”與“憂”,并結合本課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相關知識暢所欲言。有了之前的混亂做鋪墊,同學們發言踴躍,靈感和創意不斷涌現,就連方同學也終于忍不住加入進來,她不好意思地表示,以后在充分行使權利時一定會嚴格遵守規則、自覺履行義務。
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保持高度專注,這也是不少教師有效、高效教學的重要秘訣。但遺憾的是,學生在一節課上的注意力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不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產生疲勞,還特別容易受到內部和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而大打折扣,這時即便我們強迫學生集中注意力,帶來的可能也只是形式上的專注和實質上的低效,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會因此喪失殆盡。
當課堂上的專注被各種混亂打破時,我們應當理智面對。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習固然需要專注和努力,但更離不開靈感和創意,課堂上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提高能力和素質。混亂雖然會導致三心二意,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件或領域上,但如果我們能夠順水推舟地利用好混亂中的積極因素,就有機會為延續專注或創造新的專注帶來有利條件,不僅促使教變得輕松,學變得愉悅,課堂教學會變得更有活力。
二、混亂打破了團隊的凝聚,卻能引發多樣和競爭
每學期伊始,我都會在任教班級建立自主探究團隊,每隊6—7人,隊員職責分工明確。可拿到本學期團隊成員名單,我驚奇地發現,每張新名單上仍是上學期的老面孔,成員沒有絲毫變化。回想上學期,因為自由組團,故人以類聚,各團隊成員都是那些平時志趣相投的學生,每次團隊活動總是一帆風順、其樂融融。可這種表面上的祥和安定和良好秩序并不能掩飾背后存在的問題:各團隊內部意見總是高度統一,缺乏必要的爭論和探究;優秀、能干的隊員常常任勞任怨地包辦了任務,導致有人忙的不亦樂乎,有人閑的無所事事;課上活動看似熱熱鬧鬧,課后評價反饋效果卻總不盡如人意。為此,本學期我將原各團隊中的成員全部打散并“隨機”分配至新團隊。至此,團隊活動中久違了的混亂開始不斷涌現,各個團隊不僅要應付“外患”,還要解決“內憂”,雖然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磕磕碰碰,但卻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我們都非常關注團隊凝聚力建設,有了凝聚力,學生對所在團隊和組織就有了高度的身份認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僅個人舒適度高,團隊效率也高,這是非常理想的境界。可實際上,團隊學習特別需要各種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如果我們總是強調凝聚力,過分的團結就會讓學生個體乃至整個團隊缺乏多樣性,過度的合作則會讓團隊內部缺乏競爭力。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重新審視凝聚和混亂這兩者對于團隊和課堂教學的價值。過分的凝聚看似帶給團隊舒適和高效,但卻嚴重限制了多樣性和充分競爭,這種凝聚只能帶來低水平的合作,還可能導致部分團隊成員的不作為,最終降低課堂教學效益。缺少凝聚的團隊雖然會遭遇更多由混亂帶來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但卻有利于不同的想法和智慧在課堂上交流和碰撞。借混亂打破凝聚,尊重多樣性,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課堂教學會變得更有活力。
三、混亂打破了教學的計劃,卻能激發自主和自由
國慶小長假后的一節思品課上,我安排學生自主復習期中考試的相關知識,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里卻隱藏著混亂和不和諧,不少學生假裝復習,實際卻忙著寫作文。待我克制住惱火,一問才曉得,不少學生因未能認真完成主題作文“換個角度看祖國”,語文老師要求他們重寫。看著一張張“無辜”的臉,聽著一句句哀求的話,我頓時心生憐憫。我想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何不借題發揮呢?我當即宣布這節課改為作文課。正當學生歡呼雀躍之際,我又補充道,必須緊密結合思品知識,并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寫作。就這樣,大家得到了補作業的機會,卻把作文本放到了一邊,首先主動拿起思品資料認真學習起來。課后,當我翻閱一篇篇富含思品要素和意識的作文時,我驚喜地發現,這一節課雖打破了預期的復習計劃,但卻超過了預期的復習效果。
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對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計劃和安排,并希望課堂教學自始至終在教師掌控下按照既定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可計劃是靜態和穩定的,課堂卻是動態和鮮活的,課堂上的學生、教師、學習內容等要素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若忽視這些變化或突發的混亂,繼續被動或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不僅達不到原計劃的效果,還會使課堂教學走入死胡同。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認識到,課堂教學瞬息萬變,各種混亂雖然在我們的計劃和預料之外,但往往也在情理之中,都有其發生、發展的必然性,這些混亂雖然打亂了課堂節奏,卻恰恰能夠表現出課堂最真實、美麗的一面。我們要借混亂打破計劃之機,因勢利導地調整計劃,而不能一味的限制、束縛學生、課堂和我們自己。當我們敢于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善于給課堂充分的自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課堂教學會變得更有活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混亂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包含著危險,也蘊含著機遇。如果我們能夠更加辯證地看待混亂,有效地利用混亂,甚至是智慧地制造混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精彩,我們的課堂會因此擁有更多的生機、活力,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也會因此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