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芬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214-02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屬于第二學段的水墨課。本課旨在要求學生在之前的基礎上,鞏固墨色的濃淡層次。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動物,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和毛發的質感,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畫家作品中,自我探究發現并學會用水墨技法表現動物毛茸茸的質感,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筆墨紙硯展開趣味性活動。學會欣賞水墨畫,了解、掌握祖國傳統水墨畫的特性及表現力,感受水墨畫獨特的韻味之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嘗試水墨畫來讓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并在神奇的墨色變化和技法運用中尋找快樂。培養學生的筆墨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
2.欣賞、感受水墨畫的簡潔生動的神韻,探究并嘗試運用獨特的表現技法畫毛茸茸的動物。在體驗中感受筆墨意趣,激發孩子對水墨畫的興趣。
3.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熱愛中國的傳統藝術,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巧用水墨技法表現動物的毛茸茸的質感。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在試一試和欣賞畫家作品中自我探究發現畫毛茸茸的方法,并來表現自己喜歡的動物。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基于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游戲激趣法、視頻演示法、觀察欣賞法、分析比較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通過引導學生說一說、看一看、畫一畫、試一試、評一評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進入美術創作的樂園。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在師生問好中感受毛茸茸,通過摸一摸皮毛,感受不同毛質給人帶來不同感受,通過圖片欣賞不同毛質的動物圖片,為待會用干、濕的不同技法表現不同毛質的動物有不同的效果打下伏筆。然后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墨的濃淡干濕,復習鞏固知識同時,也為下一步思考、嘗試繪畫方法做好鋪墊。
2.欣賞分析歸納方法技巧
在名作欣賞中領悟表現毛茸茸的技法。分干濕表現毛質,針對性的欣賞了當代藝術家韓美林的《狗》、清代虛谷的《松鼠》和韓美林的《熊貓》。引導學生欣賞名家名作,了解水墨畫的特點:簡潔概括的用筆墨表現生動形象的神韻。讓學生在欣賞名家名作中感受中國水墨畫獨特的韻味之美。通過設問畫家如何用干墨來表現“毛茸茸”的呢?學生在試練紙上試一試技法、嘗試不同的表現技法,在嘗試過程中探索出一些表現“毛茸茸”的技法,老師適時地總結歸納出干筆皴擦,絲毛等技法和濕筆破墨法。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出方法,增強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其創作的熱情也空前高漲。接著通過視頻演示法,演示了松鼠的畫法和一些毛質的表現法,降低學習難度,提升了學生的趣味。
3.探索實踐,創作表現
首先通過師生合作完成一幅鴨媽媽與鴨寶寶春游圖,干筆皴擦表現大鴨子的毛質,濕筆破墨表現小鴨子的絨毛,再次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毛質可以運用不同的筆法表現。然后讓學生們欣賞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感受表現動物時,要抓住動物的特征大膽表現其形象,突出水墨的神似與韻味,而不要過于強調畫得像。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用學到的技法大膽創作自己喜歡的動物”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表現童趣。
4.欣賞展示,評價激勵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說自己的作品名稱,夸一夸自己的作品。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在互評時應多說好的方面,說不好的時候要委婉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5.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好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通過視頻播放齊白石的《小蝌蚪找媽媽》的精彩片段激勵學生跟著齊白石學畫畫,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五、說反思
反思本課的教學,學生有情感投入、有自我探究的過程、有對本課提出的困惑等,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作業環節時間預留短、面向學生的面不夠廣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多地思考課本身,思考教學之本質,為了學生的一切,且行且研究,踏踏實實走好今后的每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