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蕓
【摘要】認知負荷與學習效率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過程中認知負荷的變化情況進行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筆者以認知負荷理論為基礎,針對課堂實踐中幫助視頻存在的不足,以高二信息技術復習課為例論述幫助視頻的設計與應用要點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認知負荷 幫助視頻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223-01
認知負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過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資源的總量。當占用的認知資源超過了學生原有認知資源總量時,認知負荷產生,學習效率受到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操作中所付出的心理努力強度來判斷其認知負荷的大小。學生投入的心力太多或學習任務太難都有可能造成認知負荷偏重。要想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礙學生學習的認知負荷,優化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負荷。
筆者在高二信息技術復習課中,將操作題的步驟制作成幫助視頻,學生通過觀看,更好的自主學習。但是一段時間后,幫助視頻的不足逐漸顯現。筆者以認知負荷理論為指導,針對幫助視頻的不足,對其設計與應用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依托“不完整”—— 刪繁就簡,直奔主題
操作熟練后,許多學生不愿意看視頻,認為浪費時間。學生操作中必須付出一定的認知資源在拉動視頻滾動條上,增加了認知負荷,阻礙了學習。筆者嘗試錄制不完整的幫助視頻來降低認知負荷,刪除部分小題操作步驟,僅錄制較難小題的操作,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幫助視頻。
在學生已有基礎上循序漸進的篩選視頻錄制的內容。例如:學生具備了基礎的Word技能,對于文字、段落、圖片的設置已經信手拈來,這部分視頻就可省去。但是對于頁眉頁腳和紙張的設置等有難度的操作,就可以重點錄制。筆者嘗試錄制較難題的操作步驟,逐步漸減直到學生能熟練操作每個小題。從認知負荷調查問卷的結果上看,清晰簡潔的視頻確實可以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提高學習效率。
不完整的幫助視頻不但使學生愿意去看視頻,降低了阻礙學生學習的認知負荷,而且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沒有進行錄像的小題進行操作,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自主。
二、依托“標記”—— 強調重點,有的放矢
一些學生反映不能集中注意去看視頻,建議教師在視頻中添加標記來提醒重難點。筆者在視頻中難點的位置添加標記,標記本身不會給視頻帶來任何新內容,僅是能引起學生注意的詞、短語或特殊符號,使與標記有關的內容成為注意的中心,提高該內容被注意的可能性。學生根據標記的提示,清楚地明確重點操作,減輕認知負荷,提高學習效率。
成語“有的放矢”,比喻說話做事有明確的針對性。教學中“的”不是箭靶子,而是學習的發生、學生的發展,“矢”不是箭,而是促使學習發生和學生發展的工具和手段。通過視頻中的標記,學生把有限的認知資源集中在觀看重難點上,“針對性”促使學生認知負荷得到降低,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三、依托“錯誤”——引發思考,洞察細節
很多學生不注重操作中的細節規范,缺乏思考。對于簡單易錯題,下發正確的幫助視頻,學生未經思考,還是重復犯錯。其實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并且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筆者試圖在幫助視頻中利用糾錯來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意識到一類問題的錯誤。雖然糾錯會耗費一定的認知資源,看似增加了認知負荷,但只要能建構起正確的圖式,這類認知負荷便是促進學習的。長此以往,學生遇到類似問題,就能獨立解決,養成良好操作習慣。錯誤的陷阱和糾錯的過程,使學生將信息技術學習中種種細節和種種操作規范,在潛移默化中積淀在深層心理上。
四、依托“歸納”—— 揭示規律,延續時空
學生利用幫助視頻學習后,如果還有剩余的認知資源,就可以將這部分資源用于與學習有直接相關的歸納中。通過歸納將題目所涉及到的知識結合到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進行圖式構建。雖然這樣的歸納活動也會耗費認知資源,但這些認知資源的耗費與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容直接相關,可以導致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這類的認知負荷對學習是有積極效果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視頻完成操作后,及時歸納總結操作的規律與方法。
隨著新課程理念逐步推進,認知負荷理論逐步走進教學,它為教學材料的設計提供心理學的依據。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對于幫助視頻的看法和建議,觀察教學中學生認知負荷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幫助視頻的設計與應用策略,更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慧,張凡.認知負荷理論綜述[J]. 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04:45-47.
[2]王歡.認知負荷理論在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