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
摘 要:戰例教學,在軍事理論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基于課程對象分析,提出培養學生四種能力的課程目標,針對課程目標,以長勺之戰和貝卡谷空戰為示例闡述精選戰例方法。
關鍵詞:軍事理論 戰例 課程目標 示例
1引言
軍事理論課程是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開設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軍事理論素養,增強國防意識和憂患意識,儲備軍事理論相關基礎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基于課程授課對象和課程目標,采用系列經典戰例實施教學。戰例教學,是指運用典型戰例研究作戰理論及作戰行動規律的一種教學訓練方法。許多有見識的軍事理論家都非常重視研究戰例,把戰例看作“最好的教員”、“寶貴的鏡子”。[1]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和積累,形成了系列經典戰例,深受學生喜愛,較好的解決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快提高學生能力目標的問題。
2課程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了解,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且少部分學生已具有較高文化程度,部分學生入學之前已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實踐能力較強,這為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較好的基礎。但也有極少數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明顯不足。
(2)學習態度與認知特征
學生普遍對軍事理論抱有興趣,學習態度端正,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按時完成作業,并能根據要求閱讀相關課外資料,少部分還是軍事迷,經常學習了解軍事知識。許多學生對近期的時事與熱點,如在敘利亞發生的戰爭等,十分關注,并經常與老師探討相關問題,如戰爭的正義性、突襲與防空等。學生對經典戰例有較大興趣,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戰例進行學習。
總的來看,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具有一定的自學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授課活動,但是,也存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跟不上等問題,導致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點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徹。
(3)總的學習任務對本課程的影響
學生除本課程外,還有較多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任務,課程安排較密集,自習時間偏少,因此,本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必須立足在課堂解決,并通過獨立作業、戰例學習和作業講解等過程及時消化和鞏固。
3課程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當掌握軍事理論的基本內容,通過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基本的軍事理論素養和相應的技能,培養學生四種能力,即自學能力、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和思維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學生依靠自己的學習而獲取軍事理論知識的能力,并善于發現軍事理論方面的新知識能力,能自學經典著作和新時代軍事思想,例如《孫子兵法》、《戰爭論》等經典著作。觀察能力是指在學習和理解軍事理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國內外各種復雜的且與軍事理論有關的事務及現象,并且從中發現和抓住實質的能力,例如能從目前中東發生的一系列軍事沖突中,找出一些現象背后的本質。辨別能力就是能夠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對各種政治、軍事現象進行比較鑒別的能力,分清哪些是非正義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相等,能辨別和對比分析古今中外的一些軍事思想及觀點等。思維能力主要是以已學的軍事理論基礎知識為指導,通過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揭示軍事理論的本質及其規律。
4戰例精選
通過經典戰例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讓其真正感受到學習軍事理論帶來的樂趣;通過采取講授系列經典戰例的方法,回顧歷史,把握軍事理論所揭示的戰爭規律,理解和體會指導戰爭的各種方法和藝術,加深對軍事理論的理解。在教學中,精選戰例至關重要,精選戰例需遵循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和普適性等原則和要求,課程選擇了許多在多個授課內容中都能用到的戰例,這些戰例即適合授課對象,又能達到課程目標,即提高學生四種能力的目標。
以長勺之戰和貝卡谷空戰為例進行戰例精選闡述,一古一今、一中一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示例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是指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于周莊王十四年。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后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后齊魯息兵言和。[2]
1)勝敗原因
魯軍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有其必然性。戰前,魯國統治者魯莊公采取整修內政、取信于民的政治準備,為展開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曹劌深具謀略,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在長勺迎戰齊軍。在戰場上,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沖擊,均未奏效。齊軍疲憊,士氣沮喪,魯軍陣勢穩固,斗志高昂。曹劌見戰場形勢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變化,建議莊公實施反擊。魯軍將士一鼓作氣,擊潰齊軍。曹劌和魯莊公的戰斗策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長勺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鼓作氣、后發制人、敵疲我打、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長勺之戰中運用了大量戰略戰術,即戰前正確選擇戰場,在作戰中遵循后發制人、敵疲我打等一系列積極防御政策,條件具備了適時反擊,一鼓作氣擊潰敵軍。
2)課程精選該戰例原因
長勺之戰蘊含的“一鼓作氣,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敵疲我打、后發制人”等豐富的軍事思想,在軍事理論課程中,可以作為講授古代軍事思想的典型戰例,也可作為孫子兵法、毛澤東軍事思想、當代相關戰略戰術思想等部分理論的支撐戰例,可以貫穿課程始終,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
(2)示例2--貝卡谷空戰
貝卡谷空戰,是指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軍經過一系列精心準備,成功奇襲盤踞在黎巴嫩貝卡谷的敘利亞薩姆導彈陣地的戰斗。以色列對黎巴嫩貝卡谷通過短短6分鐘的攻擊就徹底摧毀了敘利亞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導彈陣地,在其后兩天的多輪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利用先進的F-15、F-16、E-2C和波音-707改裝的電子戰飛機組成的混合作戰機群,在敘軍可能來襲的方向已建立了一道空中屏障,擊落了大量敘利亞戰斗機。貝卡谷地空戰是空戰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著名戰例,此戰充分顯示了電子戰在空戰中的巨大作用。[3]
1)勝敗原因
以色列空軍運用電子對抗等高新技術及全新戰術,以“偵察員”和“猛犬”無人機,E-2C預警機,F-15、F-16、F-4和A-4戰斗機組成的聯合編隊,將戰略戰術還沉浸在傳統導彈防空、飛機編隊空戰的敘利亞軍方打的狼狽不堪。這次空戰是世界上第一次將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無人機、殲擊機和戰斗轟炸機進行一體化作戰,而敘利亞軍隊不能跟隨信息戰時代的潮流,不能運用新的戰爭手段和樣式,注定會失敗。
2)課程精選該戰例原因
以色列對敘利亞,是精心謀劃對盲目自信、三代機打二代機、綜合信息戰體系作戰對單打獨斗。在軍事理論課程中,可以作為講授現代軍事思想的典型戰例,也可作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等部分理論的支撐戰例,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
5結束語
戰例及其內容的選取和精細化打磨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教學中需豐富內容和形式,采取視頻、圖片、動畫、文字等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并且能讓其有較大興趣在課后樂于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戰例,以便于加深對理論的消化理解。
參考文獻:
[1] 張小平.軍事理論課程應大力倡導戰例教學[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33).
[2] 春秋戰國著名戰役系列之長勺之戰(一).中國國學網.
[3] 曹曉盼.硬幣的另一面——貝卡谷地空戰新解[J].兵器,2005,(4):55-57.
作者簡介:蘇建新(1979-),男,漢族,籍貫:湖南新化,單位:空軍預警學院,研究方向:戰術理論、軍事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