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和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文章從現實生活與德育相結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在課外活動融入德育、在教師示范中融入德育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開展少先隊活動 提高小學 德育實效性
引 言
教育按照類型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德育、智育和體育三類,其中德育是基礎,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德,才能在此基礎上學到更多的知識。為此,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礎和首要任務。小學階段是每個人學生生涯或者說是成長和發展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開始學習的入門階段,其德育教育問題應該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
1當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單一化,缺少創新精神
一是教材不規范,許多小學的德育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多為思想品德方面的內容,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教師的授課方式多為照本宣科且缺乏靈活針對性;二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向學生灌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非常有限,常規采用的榜樣示范、說理等方法無法有效實現德育教學目標;三是缺少優秀德育教師,某些教師身兼數職,專門從事德育課的專業教師非常缺乏,同時學校對小學生德育的重視度不夠,沒有在學生的健康成長過程中扮演好引路人角色。
1.2德育教育太過形式化
有很多學校對德育教育的工作沒有足夠的充分的認識,德育教育的工作一定要以學生來作為主體,進行開展素質教育的工作,但是有部分學校卻沒有對學生的德育教學足夠的重視,反而對一些表面的形式重點的關注,比如:開會、評比或者是德育主題的活動。而舉辦德育主題的活動是一件好事,也比較有利于德育教育有效的進行開展,但是,學校重點是放在活動上面,沒有對實際的情況以及活動產生的進行重視。這一問題不但大大的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校園的校風,也對德育教育實際的目的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2如何開展少先隊活動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
2.1創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德育教育
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端正的思想認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教育的滲透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且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不是當前才興起的,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特點,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講究創新,不能一直沿用過去的傳統式教育。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和網絡,對學生進行及時而又有效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明確事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2在課外活動中融入德育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單向的說教有時候收效甚微,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德育活動。小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情況等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然后在課間、體育課堂及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進行有效培養。例如,可以組織無敵風火輪、信任背摔等素質拓展活動,也可以舉辦拔河等趣味運動會,這些課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可以使小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可以很好地增加學生的見識,在集體活動中樹立集體意識,發展團隊精神,這顯然比教師一味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灌輸更加有效。同時,小學德育活動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小學教師可以根據教育目標進行定期更換,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或季節等更換德育活動內容,使小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良好發展。
2.3豐富德育教育的活動內容
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活動的內容非常重要,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對德育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與實際聯系起來,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學生在小學六年的生活中,每個年齡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都不一樣,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豐富而有意義的德育教育活動中得到教育和影響。具體來說,在進行活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切實地了解不同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德育教育內容。比如,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剛從幼兒園過渡過來,加上本身年紀比較小,心態不夠成熟,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時便可結合一定的故事情節,引出德育的有關道理,他們也容易接受。
結 語
為了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質量,需要針對小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著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以輔助于小學生的日常學習,促使小學生成為真正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我國的建設與發展奠定更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曾瑜莉.小學德育教育的創新性發展[J].考試周刊,2018(12):19.
[2] 楊國強.試論走出當前農村小學德育實踐困境的對策[J].考試周刊,2018(14):41.
[3] 王芬.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實施“鼓勵賞識”教育[J].考試周刊,2018(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