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學生能夠在情感教育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感受語文情感教育的快樂之處,能夠積極的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發掘出語文經典文章的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
一、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從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文素養,就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依據語文教學知識內容,來創設優秀的教學情境,把課本知識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產生共鳴、進而升華,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在情感教育工作中,學生很容易被課堂氛圍所感染,具備較強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愿意自主、積極的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師生之間共同構建優秀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之間能夠互相配合,加強溝通和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困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教師可以利用自身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成語“愛屋及烏”便生動而典型地概括了這一獨特的情感現象。我們相信,教師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但是,教師的情感投入也講究一個適度和方法切莫急功近利。
因此,開展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技巧性
1、生動性的技巧。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必須把語文課本知識中的文字變得生動化,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真實感人,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教學內容中的美感。當語文課堂教學具備較強的生動性,才能夠把課本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對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
2、美育化的技巧
加強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審美意識,不僅能夠發現語文教學內容中的美,而且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美好的事物。語文教學中包含了很多經典名句,加強審美意識才能夠感悟出來,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感悟課本中的美,學生不僅僅做到發現美,還能夠去創造美。
3、表達性的技巧
語文不但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講解方式展現出來,還可以用寫作的方法傾訴在作文中。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意開啟學生情感的激發點,極力吸引學生去體會心靈的自由、思想的快樂和創造的渴望。點化學生的表達技巧,強化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建立優秀的師生關系,達到心靈的相通,學生也會主動去欣賞美的事物,提高學生投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三、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注重應試教育
教師過分的注重應試教育,忽視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的情感不能得到真正的熏陶。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個性化發展,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積極性。
2、教學方式單一化
語文教學模式單一化,導致情感教育工作不能圓滿化。單一的教學方式很易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例如,部分教師不愿意使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傳統朗誦課文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書本內容,無法讓情感教育工作順利的實施下去。一些語文課堂內容需要采用多媒體技術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教學內容,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培養審美情感,鑄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師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感受事物的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達到對人生意義的體驗和感受,這才是語文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