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維有
一、 信托理財產品的現狀
2007年實施“一法兩規”,促進了信托業的發展,信托業資產在過去十年中穩步增長。截止到2017年年末信托資產余額已達24.41萬億元,伴隨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斷擴大,受宏觀經濟影響,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速也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隨著信托業的發展,國家對信托業的監管也在增加。2016年之后,隨著市場的發展與監管的嚴格,信托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也尤為重要。
二、 信托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2.1 分散和組合投資領域較單一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統一監管以及去杠桿化和去渠道化是過去一年資產管理行業的主題。資產管理行業面臨嚴格的政策監管以及嚴格規范監管文件的控制。受益于基金子公司和經紀資產管理渠道業務的阻礙,渠道回報信任效應顯著提高,信托資產規模仍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33.86%,信托資產規模僅次于銀行理財規模。當然,信托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資產管理市場競爭加劇,互聯網金融日益繁榮,大資本管理時代的到來都削弱了信托公司系統的股利優勢,給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壓力。
2.2結構化設計不合理
信托公司為了獲取最大化的預期收益,同時為了打破傳統的房地產、證券和基礎設施的投資領域的局限,為了盡可能的滿足高凈值客戶的需求,理財產品越做越復雜,這就使得理財產品之間出現了“價格競爭”。為了能夠讓推出的產品博取投資者的喜愛,追求更高的短期收益,一些信托公司開始不顧自身的發展, 推出一些有違公司發展、行業發展及市場發展的產品。造成了信托市場的混亂,從此可以看出信托公司產品結構的不穩定與不合理很有可能會導致某些風險過于集中,一旦市場波動,將會出現零甚至負回報。
2.3信息披露質量低
在中國,信托信息披露主要體現在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財務會計報告的損益表中。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沒有統一的規范。盡管監管機構試圖通過一項法律和兩項法規來規范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過去,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以公開年度報告的形式披露。但是對于(高級管理人員變動、重大訴訟案件、重大經營管理決策等)在年中發生的突發性重大事件就往往會存在滯后公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判斷。通常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會對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避重就輕,可能對一些不良資產的情況,可能就不會披露相關的情況,對于相關資產質量的內容,可能就會模糊說明。
三、 信托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優化設計必要性分析
3.1 提高資源的有效配置
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經營目標,想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通過企業內部協調組織,讓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有效地協作,相互制約,既能夠將他們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同時又能讓他們彼此擁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使得1+1大于2的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過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并將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優化,對于企業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2科學化設計產品結構
信托市場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市場,只有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信托公司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所以公司在業務創新上也在不斷地尋求方法。高端的客戶資源、優質的項目資源和專業的人才資源都將為科學化產品結構的設計提供幫助。在產品設計方面,將主產品和輔產品按照合規比例組成特色理財產品。主產品主要投向非公開定向增發的股票,輔產品主要為銀行理財產品,主、輔產品之間的由對沖基金驅動連接,使得主、輔產品之間既能同時分享超額的收益,也能共同承擔產品風險。從而保證產品合理化的收益。
3.3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一個公司要想提升在行業中的地位,主要是要有良好的信譽度,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就是重要的體現。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僅要包含普通的財務數據,還要有股東的分布情況、管理者信息、擔保事項、市場所占份額、人員流動情況等,信息披露制度是增強內部信息透明度,給投資者予以公正、公開、公平的獲取所需信息。
對于信托理財產品來講,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于防范理財產品的風險是尤為重要的。第一,公司應該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審核機制,使各個部門都必須在統一規范的限額內進行產品交易,并且嚴格制定規范的操作流程。其次,公司要具備危機意識,從容面對理財業務中將面臨到的諸多挑戰,提前對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在結合實際,預估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程度,并對不同的風險進行量化,分別提出相應對的風控措施。
3.4建設健全的風險控制制度
在信托業發展的早期階段,信托業務的定位尚不明確,信托業務與銀行業務存在同質化的問題。一些信托公司與銀行進行類似的公共信貸交易。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監管當局分別在1982年,1985年,1988年,1993年和1999年對信托業進行了五次大規模清潔。信托貸款和信托投資業務受到監管,信托業在發展中逐步與銀行和證券業分離。信托公司的數量也從最高時期的1000多個減少到60個左右。國家對信托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地加強,信托行業在遇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在我們大力發展公司業務的同時,我們應該吸取國內外信托公司行業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內部風險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李浩,金融理財產品風險控制分析,《經濟》,2016年,第06期。
[2] 李悅,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分析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年,第02期。
[3] 吳世亮,黃冬萍,中國信托業與信托市場,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P133-142。
[4] 王芳菲,淺析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風險[J],金融時代,2016年,P20-22。
[5] 菲利普·卡雷爾(Philippe Carrel)著,朱曉輝譯,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打造后危機時代企業文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P20-56。
[6] 向敏,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及風險控制研究,金融經濟,2014年,P102-103。
[7] 曾忠生,中國信托機構風險管理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8] 馬小娟,我國信托理財產品風險研究,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