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關系進行辯證分析的基礎上,對公共圖書館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圖書館是使用古籍進行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總結了制約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文化傳承的主要因素,最后以問題為方向,提出了完善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建議和對策,希望對加強國內大學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傳承 高校圖書館 古籍保護 對策
1前言
隨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工程”的提出,古籍保護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現存古籍數量已超過4000萬冊。作為中國古籍保護的主要部門,高校圖書館一直承擔著古籍保存和修復的任務。雖然目前大多數古籍在高校圖書館都可以得到妥善的保護,但仍會出現古籍被毀、古籍保有量下降等情況,這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在文化傳承的需求繼續深化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圖書館對古籍的保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古籍保護的技術水平,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圖書館古籍保護機制,并在工作實踐中得到解決。
2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的關聯性分析
2.1古籍保護是實現文化傳承的必然途徑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是中國政府印發的古籍保護工作最重要的文件。本文件使古籍保護更加具體、科學。第二部分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古籍保護問題。具體來說,保護古籍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古籍的力量弘揚中華文化,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更好發展。堅持“保護第一、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科學理念,注重法律保護和科學保護的基本原則,使古籍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更加和諧。總體目標是按照總體概念進行合理規劃,對不同類型的防護提供具體的指導,在強調重點的基礎上逐步實施防護。中國之所以重視古籍保護,是為了通過古籍的力量和作用,弘揚中華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是協調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根據人民的實際需要擴大服務種類。
2.2通過古籍保護實現文化傳承是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
20世紀70年代中期,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傳統大學圖書館的社會功能。第一,發展社會教育;第二,傳遞科學信息;第三,開發智力資源。21世紀初,再次出版了一本書《大學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在本書中,順應時代發展,重新定義了大學圖書館的任務,即以豐富的資源和優質的服務提高用戶的滿意度。這里所說的用戶滿意度,不僅是指用戶獲取資源、信息、實現良好個人發展的需求,還涉及到用戶的娛樂休閑需求。一般來說,高校圖書館除了為用戶提供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從思想和意見方面獲得所需的知識外,還需要承擔一些社會穩定和發展的職能。國際圖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加強知識傳播,積極為公眾服務,不僅是現代圖書館的正確方向,也是圖書館積極承擔的基本社會職能。從這個角度看,大學圖書館可以通過保護古籍實現中國文化思想的傳承。
2.3我國高校圖書館具備古籍保護與利用的基本能力
作為中國主要的古籍收藏機構之一,中國高校圖書館的古籍收藏總量已超過2700萬冊,約占全國古籍收藏總量的70%。與古代圖書館相比,現代大學圖書館不僅要對古籍進行相應的保護,還要根據社會實際,圍繞古籍的價值開展各種延伸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古籍館藏價值的最大化。此外,國家文化部關于古籍保護條例(草案)”對圖書館提出了具體要求:高校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古籍資源,只有在其文學價值和學術價值達到頂峰的同時,才能真正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基本功能,避免資源的浪費。
3高校圖書館利用古籍進行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
3.1利用古籍再生性保護充實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庫
古籍畢竟是古代文化資源的一種記錄形式。雖然它們的表現形式遠不符合現代文學存儲的要求,但其隱含的意義卻超出了現代文學資源的范圍。通過古籍的修復和可再現性的保護,高校圖書館可以使我國的文化思想以機構的形式更準確地傳承下去,從而避免夏商周朝文化年代的痛苦局面。同時,依托現有的數字處理技術,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以多種方式存儲古籍的真實情況,極大地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促進了古籍的再利用。
3.2利用古籍開展古典文獻的研究
發揮古籍的文化傳承功能是高校圖書館發展古籍文化傳承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高校圖書館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僅僅停留在數字化處理和傳統借閱的階段,古籍文獻資源的文化傳承功能和學術價值就無法發揮,保護古籍文獻資源的根本目的就喪失了。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句子閱讀,注釋的典故,傳記,醫學、草藥、個人姓名和地名,以恢復其基本內涵。另一方面,根據數字開發和處理的要求,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特征處理典籍文獻資源檢索系統和輔助功能,所以古代圖書文獻資源可以更直接轉化為文學研究學者的基本
材料。
3.3利用古籍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古代書籍和文獻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不僅是發揮其學術價值,但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可以利用古籍進行古典文化教育社會中所有的人,以繼承和發揚中國的輝煌和燦爛的文化。首先,大學圖書館可以通過閱讀推廣、公開講座、線上線下宣傳、展示圖書館的保護成果等方式,促進人們對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統印記更加清晰。其次,古籍資源保護展能進一步喚起人們對古籍資源保護的意識,為全社會古籍資源保護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使用的活動“十一五古籍保護的成就展覽”宣傳古籍文獻保護的相關知識,并顯示古籍保護的成就,引起當地人民的關注,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關注的古籍文獻資源的保護。
4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的制約因素
4.1古籍保護與使用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圖書館都有相當數量的古籍。然而,出于保護的需要,很少有大學圖書館對外流通和使用古籍。這樣,古籍的使用價值就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兩個方面。首先,古書由于年代久遠質量低劣。與現代書籍相比,它們在手動傳輸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損壞。其次,大多數讀者缺乏對古籍保護的基本認識和科學的保存方法,古籍流通對普通讀者的損害率將大大提高。雖然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致力于將古籍數字化,以供讀者閱讀,但在現實中,這本書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古籍保護與古籍利用之間的矛盾是無法立即解決的。
4.2基層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設施設備亟待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致力于古籍保護的設施和設備不斷投入到高校圖書館的應用中,如恒溫恒濕的現代古籍存儲圖書館。但現實情況是,這些先進的設施和設備大多存在于省級以上財力雄厚的高校圖書館,市、縣圖書館在古籍保護設施和設備建設上仍然落后。如果古籍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它們將年復一年地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由于酸化、微生物腐蝕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古籍材料的纖維素黏度將繼續下降,變得越來越脆弱。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古籍,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長的保存,基礎大學圖書館需要加強古籍保護設施和設備的
建設。
4.3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專項人才匱乏
按照工作方向,古籍保護專業圖書館員可分為古籍修復和古籍整理兩大類。其中,古籍修復的主要內容是最大限度地恢復不完整的古籍,古籍整理的主要內容是古籍的編目、鑒定、價值開發和學術研究。就國立大學圖書館系統而言,兩者都嚴重缺乏人才。古籍修復人才,雖然在國家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古籍修復技術培訓課程”的培訓館員目前有近一千人,但相對于巨大的圖書館,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尤其是在地州、市、縣基層圖書館幾乎沒有圖書館員參與類似的培訓,從而使國內古籍修復工作的整體進展受到嚴重影響。在古籍整理方面,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歷史、古文等學科的背景能力才能勝任這份工作。而縱觀國內高校圖書館系統,從事這項工作的工作人員,一方面可以算作專職人員。這使得古籍中所蘊含的中國古典文化難以得到及時的挖掘,尤其是文化的傳承。從這個角度看,古籍保護專業人才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文化傳承的瓶頸問題,必須有效解決。
4.4保護技術不完備
古籍數字化、復制、影印是解決古籍藏與用的最好方法,可以使古籍長期保存,并能對外實現文獻傳遞、借閱服務。但古籍數字化還存在技術上的弊端,如古籍中的不少生僻字、異體字在現代電腦系統字庫中不存在,盡管有些古籍收藏單位已開展數字化處理,為了不影響瀏覽,通過下載相應字庫來解決,但還是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給古籍的開發利用帶來很多的麻煩。另外文獻二次開發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存在對原文獻造成破壞的風險。因此,地方圖書館都在觀望,致使這項工作進展緩慢。
5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的建議與對策
5.1大力推動古籍數字化建設,緩解古籍保護與使用的
矛盾
隨著數字應用的逐步普及,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古籍專題數據庫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的關鍵方向。建立專門的古籍數據庫,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古籍保存與使用之間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古籍研究的深入發展。古籍專項數據庫的建立可以從建立古籍數字化標準和實現古籍數字化內容入手。其中,建立古籍數字化標準是實現古籍數字化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按照《標準》的規定對古籍內容進行數字化,才能促進古籍數據庫的共享閱讀和協調發展,方便用戶及時獲取和使用。在古籍內容數字化方面,主要包括古籍書目數字化、載體數字化、圖文數字化,古籍書目數量目的是將古籍書目轉化為現代計算機系統能夠識別的數字檢索內容,為建立古籍書目數據庫奠定基礎。古籍載體的數字化,旨在將古籍本體本身轉化為圖像數字化,使讀者能更真實地在線閱讀古籍的全部內容。古籍數字化的目的是對古籍的內容進行數字化,使讀者可以對古籍進行查閱和比較。
5.2利用現代化技術環境優勢,拓展古籍數據庫的開發利用途徑
建立專門的古籍數據庫是高校圖書館保護古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探索古籍專項數據庫的開發利用途徑,使其在文化傳承目標下發揮更廣泛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比如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知識進行古籍數據庫的整理應用,以實現古籍文獻資源的深入勘探的目的,實現多層次、多維古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考慮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技術平臺,將古籍文化傳承與閱讀推廣活動相結合,直面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推動古籍讀者更廣泛地了解和接受古籍數字化
資源。
5.3多元化爭取扶持,切實提升基層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設施設備水平
良好的古籍保護設施和設備是古籍長期保存的前提和基礎。古書傳世不易。當前,普及古籍保護設施和設備的關鍵在于基層圖書館。一方面,積極爭取同級政府和上級業務指導部門的財政支持。雖然大多數市、縣政府沒有專門的財政預算來保護古籍,但這并不意味著基層圖書館應該放棄這種做法。畢竟,金融資金是最有力、最及時的幫助方式。另一方面,基層圖書館也應該大膽探索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古籍保護的路徑和模式,比如當前政府倡導的投資模式,這是非常值得探索和利用的基層圖書館。
5.4實施古籍人才發展戰略,加大古籍保護專職人才的培育培訓
古籍修復技術雖然有了突破,但歸根到底還需要專業人才來操作。因此,進一步實施古籍發展戰略,加大古籍專職保護人才的發掘和培養,是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文化傳承的重中之重。這對于基層圖書館來說更加重要。
6結束語
作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記載,古籍體現了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需要我們的精心保護和傳承。因此,各級高校圖書館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古籍的保護,在此基礎上,促進對古籍多樣化價值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黃東霞.論圖書館古籍圖書的保護與利用[J].農家參謀,2017(20):204.
[2] 黃成.古籍文獻資源整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簡論[J].蘭臺世界,2016(12):75-77.
[3] 韓晶.新疆古籍文獻資源數字化保護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5,37(11):59-61.
[4] 尹會紅.小議高校圖書館古籍的保護與方法[J].辦公室業務,2015(03):95-96.
[5] 劉志軍.網絡環境下古籍文獻資源的保護與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22):25-26.
[6] 王莉.高校圖書館古籍文獻收藏與利用的若干問題及相關建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03):145-147.
[7] 汪琳.談高校圖書館對古籍文獻的保護、開發與利用[J].河北科技圖苑,2011,24(04):50-52+42.
[8] 李敏,陳秀云.海南地方古籍文獻的再生性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31):24-25.
[9] 劉秀榮.淺談高校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與管理[J].晉圖學刊,2008(06):59-62.
作者簡介:汪德彪,館員,主要從事南詔大理文獻的開發和書院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