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一、引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家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表現為對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能力。專利信息是知識產權制度帶來的重要創新資源和市場資源。專利信息在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有效利用專利信息,可以掌握科技發展的動向和趨勢,促進和完善創新構思,科學地制定科技創新戰略,縮短研究開發進程,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技創新起點和層次。專利信息作為記載人類智慧及創造成果的載體之一,是集技術、法律和經濟信息于一體的復合型戰略信息資源,在政府管理決策、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專利文獻信息已超過9000萬件,經加工處理的專利信息資源是集合了工業產權情報、技術情報、商業與經濟情報于一體的情報資源,開展專利信息的傳播利用服務,不僅是增強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改變發展模式,更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瓶頸,順利過渡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實現經濟增長最大份額的關鍵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發展,激發社會創新活力,讓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有效集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放大社會生產力的乘數效應,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創新發展離不開專利制度的有利支撐,更需要專利信息的廣泛傳播和有效利用。
二、陜西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工作概況
近年來,陜西省在推動專利信息傳播與利用工作不斷發展,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專利信息傳播與利用工作服務于知識產權強國及強省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
1 努力推進區域專利信息傳播網點建設
陜西各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顯著,但是各區域經濟發展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不協調,陜西努力推進區域專利信息傳播網點建設,旨在促進區域知識產權協調發展。以西安、咸陽、寶雞為主線的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區,建設關中五市一區知識產權強市群,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高地。以銅川、延安、榆林為主的陜北轉型持續發展區,促進銅川、延安、榆林三市圍繞能源精深加工、能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加快形成核心知識產權,支撐陜北建設全球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以商洛、漢中、安康為主的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區,圍繞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等,推動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特色產業。
2 加快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
專利信息平臺建設是陜西省知識產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保障。為提升陜西專利信息傳播利用率,全面保障我省政府、企業、產業的專利信息運用能力,近年來我省先后建構了各具特點的專利信息運用平臺,并形成了全省各級知識產權部門、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全方位、立體化”系統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了專利信息的資源共享以及服務的功能。
三、陜西專利信息傳播工作規劃
(一) 陜西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工作規劃
1 網點布局規劃
拓展地方專利信息傳播利用服務的覆蓋面。繼續渠道下沉,在市級層面通過設立專利信息分中心、工作站、引入服務機構、與專利文獻網點合作等適宜的方式推進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工作,增加服務工作站點的覆蓋面,豐富服務網點的職能,在全省范圍內逐步構建起省、市兩級縱向的專利信息傳播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輻射到有條件的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區。
地方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工作規范化,進一步開放專利信息資源。細化地方專利信息傳播利用服務站點的設置標準、資源配置、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對工作的內容進一步的規范。同時,在擴大專利信息傳播利用覆蓋面的同時,針對不用層次的創新主體,專利信息利用能力的深度還有待拓展。協同地方知識產權局加強本地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推廣應用,增強平臺功能和服務水平,讓地方獲取專利信息更加便捷。
地方專利信息傳播利用能力提升。針對地方不同區域、不同層次、將專利信息傳播利用能力培育工作的開展“階梯化、層次化”,根據對專利信息利用程度的深淺來調整能力培育的深度。將能力培育細化成模塊,區分基礎性模塊和提高性模塊,服務網點可根據自身情況具體開展工作。
2人才培養及培訓規劃
(1)強化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的政策支持。
力爭形成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政府穩定投入機制建議省政府設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專項基金”,省教育主管部門、省知識產權業務主管部門在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省級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學科、省級精品課程、省優秀教學團隊與省級實踐教學中心等平臺給予政策傾斜與大力支持,向條件成熟的高校擴大投入,促進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向精品化發展,推動省內有條件的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
(2)推進人才管理規范化。
積極與省人社廳等省級相關部門聯系,力爭盡快將知識產權從業人員職稱考試納入全省職稱考試序列,不斷擴大和提升知識產權從業人員的整體規模和水平,推進全省專利人才管理規范化。在知識產權講師團內部開展業務水平評定工作,制定評定標準指標,根據專業領域和能力水平,設定初級、中級、高級和專家級職位,設立科學規范的遞級規則,不斷提高講師團成員整體業務水平。
(3)實施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引進及培養工程。
將知識產權人才引進納入全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根據陜西知識產權發展實際需求,大力引進從事知識產權研究、教學、管理、運用的高端人才、緊缺人才、拔尖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在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高價值專利評估、理論研究、維權援助等重點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注重“外援”專家選用,分領域建立“知識產權國際專家庫”和“知識產權國內專家庫”,邀請國內外知識產權領域相關專家“入庫”,加大知識產權人才國內外雙向交流和培訓力度,選派一批優秀人員到世界知名大學、研究機構進行交流、訪問和培訓,形成專家庫-講師團-信息員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的快速成長。
(4)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和知識產權學科專業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原則,以高等院校、地方優勢培訓資源為依托,在關中、陜南、陜北,有重點地分期建立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強化條件設施、管理制度、工作機制和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升級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管理學和經濟學中增設知識產權專業,在理工科專業學生中開展知識產權教育,探索實踐理工科專業與知識產權專業“雙碩士”學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加大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國際化合作力度,開展定制化培養。
3 平臺建設規劃
(1)平臺架構立體化。繼續完善陜西知識產權數據平臺構架的軟硬件設施,配套相關資源政策,保證省市縣三級,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機關團體及個人五類信息通暢、資源共享、全面覆蓋,并根據各創新主體的具體需求,開展專利數據深加工和分析,建設健全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平臺。
市縣則一方面確保省上所開展的公眾服務覆蓋本區域和行業,另一方面則應結合區域或行業專利信息傳播利用與服務方面的特點和需求,并及時向省上反饋。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充分利用專利信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確立市場競爭優勢,完成知識產權戰略目標。
(2)開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專利信息平臺的建設。按照“一產業一方案、綜合施策”的辦法,持續推進西安工業設計產業、西安光電信息產業、西安高新區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咸陽電子材料產業、安康富硒食品產業、陜西3D打印產業、陜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陜西鈦產業、陜西稀有金屬材料、陜西生物醫藥、榆林蘭炭、韓城大紅袍花椒等12個產業12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發展,并配套進行產業專利信息平臺的建設。
(3)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精準扶貧數據平臺。把知識產權工作同精準扶貧有機相結合,在摸清區域內具有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價值的產品和產業的前提下,建立并利用平臺優勢,培育孵化、廣泛宣傳,實現技術的轉化運用,探索知識產權助力精準扶貧之路。
(4)加強專利信息服務工具的建設。一是加強商用專利檢索軟件與公用免費專利檢索軟件的建設力度,提高專利檢索軟件利用率。二是加強與科學文獻、科技成果信息等科技信息的功能互補,構筑對科技創新活動的信息支撐。圍繞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用,擴充其他知識產權服務功能,構建知識產權法律專家信息庫、技術專家信息庫、技術交易信息庫、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信息庫等,為科技創新提供系列配套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三是加強各類專利數據庫建設,做到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開發與平臺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于知識產權信息戰略和技術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