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佳穎
[摘 要]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及多元文化的不斷滲透,對高校女大學生婚戀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對在校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調研,發現女大學生普遍存在戀愛盲目、擇偶功利、愛情觀片面及缺乏性健康教育。加強對當代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她們婚戀價值觀念存在的問題與不良傾向,引導其積極樹立正確、健康的婚戀觀,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教育資源的整合。豐富婚戀觀教育的內容,切實促進女大學生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引導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0-0165-03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網絡時代信息的極度豐富與開放,多元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根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教育統計數據,全國女大學生人數已連續4年超過男大學生。當代女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女性的引領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為重要。當代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對其未來工作、生活以及選擇配偶、組建家庭、養育下一代產生重要的影響。而近年來,高校女大學生盲目戀愛、校外同居等負面報道不斷,她們因對婚姻、愛情、性知識的正確認識缺乏而導致校園慘劇頻發。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通過調研及個別訪談,對女大學生的婚戀觀進行了調查,并對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進行了思考。
一、婚戀觀的定義
婚戀觀作為婚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在戀愛、婚姻等方面的具體表現,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婚戀觀,學術界至今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徐明(2006)認為,“婚戀觀是人們的價值觀在婚姻、戀愛問題上的體現”。黃希庭、鄭涌等(2005)認為,“婚戀價值觀是人們對戀愛婚姻的本質、擇偶的原則和標準、擇偶方式、美滿婚姻的基礎以及有關的道德問題等所持的內在尺度和評價標準”。劉亞麗(2003)認為,“婚戀觀指人們對戀愛、婚姻和性的基礎問題的看法,是人生觀的重要構成因素和具體體現”。筆者綜合相關資料及研究發現,婚戀觀應包括戀愛觀、擇偶觀、婚姻觀、性觀念等。
什么才是正確的婚戀觀?馬克思主義有關婚戀觀方面的基本闡述為“愛情是一對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所形成的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真正終身伴侶的最強烈的情感”。因此,愛情包含以下幾層意思:第一,愛情以一定客觀物質為基礎。第二,共同理想是愛情的社會內容。第三,在愛情的關系中男女雙方平等。第四,愛情具有排他性、熱烈性、持久性的特點。
正確的戀愛觀應包括認真嚴肅地并持有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去對待戀愛。戀愛動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更側重于選擇未來人生伴侶而談戀愛,而不是因為寂寞、打發時間、攀比跟風等其他不正當的目的。另外,還需端正戀愛行為,嚴肅對待婚前性行為、同居等現象。正確的擇偶觀應是理性地選擇配偶,將對方的品性、個人能力、共同興趣以及雙方的感情等作為首要標準,而不該把功利或是其他因素放在重要位置。正確的婚姻觀應嚴格遵守婚姻法律規定,符合家庭倫理道德觀念要求,對婚姻與家庭高度負責,承擔相關的義務與責任,夫妻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敬如賓。正確的性觀念首先應具備一定的性健康知識且明確個人性行為不僅需要對自己也需要對他人負責。
二、在校女大學生婚戀觀現狀
婚戀觀對社會條件具有一定的依存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將產生具有時代特征的婚戀觀。當代大學生對婚姻、戀愛的態度和行為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觀念的成熟而逐漸發展的。筆者通過對在校女大學生的觀察及個別訪談后,發現在校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戀愛盲目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正處于戀愛中的女大學生被問及為什么要戀愛時表示“不太清楚”,“周圍有同學談戀愛了,自己也試試”。也有表示聽說在大學應該談戀愛,所以嘗試一下。有不少女大學生在讀高中期間已開始談戀愛,跟風現象嚴重。幾乎沒有女大學生表示在談戀愛時會與未來的生活、婚姻等問題聯系起來考慮。可見在校女大學生的戀愛較為盲目。在結束了緊張的高中生活,擺脫了考試的壓力,離開家長、老師的束縛進入大學后,大學生擁有了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對父母、老師依賴性更強的女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孤寂感較強,不適應大學生活,心理相對比較脆弱,渴望得到關心與照顧。于是,不少情竇初開的女大學生便開始談起了自己似懂非懂的戀愛。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大多數女大學生與戀愛對象在觀念上、行為習慣上存在差異,而往往不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容易引發矛盾、爭吵,甚至頻繁“鬧分手”,這就嚴重影響了女大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狀態,給其造成心理困擾。也有不少女大學生在戀愛初期滿懷憧憬和激情,一味將自己的時間、經歷全部投入在感情上,影響學業成績的同時也與班級同學、寢室同學漸漸疏遠,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級體,甚至會引發同學矛盾等。
(二)擇偶功利性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女大學生擇偶標準的功利性呈現出逐漸增強的趨勢。在擇偶標準方面,女大學生紛紛表示對方的家庭背景、工作崗位、收入情況等是擇偶時考慮的重要問題。不少女大學生表示,這樣的擇偶標準也是受家庭的影響。不少父母希望孩子大學階段不要談戀愛,畢業后找個有經濟實力的男士結婚,這樣能使自己未來的生活比較穩定。由于大城市的戶口政策日趨收緊,也有不少女大學生表示希望找一個能幫忙落實目標城市戶口的對象,以保障日后的生活。因此也有女大學生在擇偶時將能接受男士的年齡設立得跨度很大,同時開出經濟收入高、有房有車等擇偶條件。部分女生還存在相互攀比、炫富等不正之風。
(三)婚戀觀片面
在校女大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且生活經驗不足,以獨生子女居多,她們與外界接觸較少,對婚姻的認識大都停留于感性層面,且受自己家庭成員的婚姻狀況的影響較大。調查發現,較多女大學生表示在戀愛過程中沒有考慮結婚等相關問題。她們對家庭與事業的關系認識不一。有些認為家庭很重要,表示愿意為家庭放棄事業。也有不少較為功利的想法,希望找個有錢的富二代,自己以后可以不工作。而另一些女大學生則表示事業對女性很重要,經濟獨立能使女性在家庭、社會中得到認可,不愿為家庭放棄工作。也有部分女大學生表示不愿意養育孩子,希望未來成為丁克族。調查還發現,女大學生普遍對婚姻法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大多數女大學生表示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未學習過相關的法律知識,對于婚姻的神圣以及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認識不足。endprint
(四)性教育缺乏
婚前性行為如今已不再是新鮮的話題。大多數女大學生在調查中表示能理解婚前性行為、校外同居等行為,但表示自己不會輕易嘗試。但當問到了解多少性健康知識時,她們紛紛表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有些高中曾接觸過生理健康課的女大學生所了解的相關知識也僅局限于女生青春期發育的表現以及與例假相關的問題,而對于相關的生理健康知識、性健康知識等都知之甚少。大多數女大學生對女性生理結構了解不全面,缺乏女性常見疾病及其預防的意識,對生理期護理、性健康、避孕等方面的認識嚴重不足。在如此開放的觀念下,女大學生性方面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足、性健康教育缺乏等問題,應引起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重視。
三、引導當代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婚戀教育對于幫助女大學生全面發展,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并最終順利建立婚姻家庭幸福地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應重視婚戀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女大學生健康成長。
(一)重視家庭教育,父母做好表率
家庭是婚戀觀教育的起點,父母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對女大學生的婚戀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家庭往往存在只關注子女在知識技能、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教育,但在婚戀方面特別是性教育方面提及得很少。父母對“早戀”問題很敏感,往往反對子女在讀書期間談戀愛,以免耽誤學業,也很少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與子女探討關于戀愛、婚姻等問題。不少女大學生的母親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教育僅限于說教式的“要自我保護”“不要早戀”等,極少從生理、心理及教育等角度給予解釋與幫助。因此,父母應當以身作則,積極地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愛,并引導子女正確地認識戀愛和婚姻的關系。同時,應善于與子女溝通,特別是對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的子女生理、心理的變化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子女進入大學后,父母應保持與子女進行溝通,以朋友的身份經常與孩子談心,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愛情、婚姻的態度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
(二)開設相關課程,豐富學校教育方式
高校作為在校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主要場所,應更多地整合多方面的教學資源,為在校女大學生開設女性心理健康、婚姻與愛情、女性生理學等課程,通過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形式,使在校女大學生獲得相關知識。隨著網絡教育的不斷發展,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設相關的在線課程,以方便女大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高校應積極建設主題教育網站及相關移動學習平臺,系統地介紹有關婚姻及性健康的知識,對中華傳統美德,如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勤儉持家等也應該做全面的詮釋。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也應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增加女性心理、生理知識,及時關注女大學生在婚戀方面遇到的問題,在生活、情感等上給予關心和幫助。高校心理咨詢室應配有專業的教師為女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女大學生走出感情困境等。并通過設立線上討論組、咨詢平臺,邀請專業教師“坐診”,為女大學生提供有關婚戀、身心健康等綜合的咨詢服務。
同時,高校應豐富以女大學生有關問題為主題的校園活動,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及輿論導向,引導女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通過社團活動、文娛活動、學術論壇等積極組織討論女大學生的婚姻、愛情、事業等主題的講座、論壇,以幫助女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堅定理想信念,做好人生規劃。
(三)加強自我教育,引發社會關注
在校女大學生是婚戀觀教育的主體,新時代的女性在思想上、行為上更為獨立,綜合能力也越來越強。因此在大學期間,女生更應該注重個人修養以及知識文化儲備,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主動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努力使自己在經濟上、精神上做到獨立自主,對自尊有更深刻的認識并主動自覺地追求。女大學生只有更好地完善自己才能在面對就業壓力、生活困境時展現自己的堅強與才能,也可以對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存在的性別歧視等問題給予強有力的回擊,從而引發社會的關注與思考。對于女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用人單位也應從觀念上擯棄掉“男尊女卑”等舊觀念,給女大學生就業提供平等的機會。政府、高校等也應多渠道拓展畢業生就業方向,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使女大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擇業就業,克服依賴、等靠、逃避等心理。
四、結語
加強對當代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她們盡量減少在婚戀價值觀念方面出現問題與不良傾向,引導其積極樹立正確、健康的婚戀觀,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教育資源的整合。高校應積極豐富婚戀觀教育的內容,切實做到關懷女大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幫助其擁有更豐富的內心世界、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全面的文化素質,推動女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建新.師范院校女大學生婚戀觀探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8(4):14-18.
[2] 孟莉,段鑫星.女大學生戀愛心理沖突的家庭因素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72-75.
[3] 徐明.某高校大學生婚戀觀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8):699-700.
[4] 黃希庭,鄭涌,等.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8.
[5] 劉亞麗.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特點及引導[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28-30.
[6] 張瑩,林麗,李靈.團體輔導對女大學生戀愛心理危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9):971-972.
[7] 馬天芳.關于當代高校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研究——以廣州×高校為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0):170-172.
[8] 韓鳳儀.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調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9] 閆莉玲,葉松慶.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現狀與教育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59-62+66.
[責任編輯:龐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