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耀晗
【摘 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民生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生力軍要積極發揮教育引導作用,要從民生新聞的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和人情味等方面準確把握宣傳報道方向,通過對事實的報道,倡導正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創造美好、和諧、文明的社會生活環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
【關鍵詞】民生新聞 教育引導 社會和諧
2002年,隨著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一檔全新欄目《南京零距離》的正式播出,不覺中這種以平民視角觀察生活、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民生類新聞已經走過了近15年的發展歷程。在媒體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民生新聞在新聞報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有增無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黨對新聞宣傳工作的指示精神中,特別強調新聞報道的主旋律作用,作為新聞報道的生力軍,民生新聞同樣需要擔負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
然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一些新聞工作者對此存在著模糊認識:一些人認為,民生新聞主要是對時政新聞、經濟新聞、文教新聞等行業新聞的補充,是起傳遞信息作用的;也有人認為,民生新聞主要是報道奇聞趣事的“花邊新聞”,是起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作用的……因此,在采訪、報道民生新聞時,只重視它的趣味性、新奇性,忽視了它的教育導向性。這些認識和做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民生新聞不僅僅是報道百姓家長里短、名人趣事、社會熱點、奇談怪事,更多的是反映有關社會秩序、社會風氣、公共道德等社會民生問題。從內容上概括民生新聞,就是指以“民生、民情、民意”為主要關注點,以百姓“身邊事、關心事、麻煩事、感人事和稀奇事”為主要報道題材,能體現社會倫理道德關系、具有教育意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因此,民生新聞自身的特點決定其具有很強的教育引導作用。新聞工作者只有正確認識并把握民生新聞的特點,才能有效地發揮其本應具有的教育引導作用,更好地服務百姓、服務社會。
民生新聞的知識性特點
民生新聞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也相應地向受眾介紹了相關方面的科學知識,這是民生新聞不同于一般科技新聞報道的特點,也就是民生新聞的知識性特點。民生新聞報道風景名勝、考古發現,目的是介紹科學知識;民生新聞報道百姓生活、自然界的奇聞軼事,如多胞胎、千年古樹、日食月食等等,目的也是介紹科學知識;民生新聞揭露巫婆神漢、網絡賭博等迷信欺騙活動,目的同樣是宣傳科學知識。民生新聞通過鮮活的事實、百姓關注的事物所反映的知識,比一般的知識介紹和理論講座要生動有趣,人們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宣傳教育效果好。例如,前一段時間很多新聞媒體都報道了“氣功大師”王林通過所謂的神功進行空盆來蛇、紙灰復原、懸空提水等騙術,人們通過這些新聞報道進一步弄清了偽科學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強了防范意識,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再比如,有關法制案例的報道,2016年8月15日《新北方》報道了沈陽王女士暑期給孩子報了游泳班,可孩子剛上了一節課后,眼睛就出現了急性結膜炎。于是王女士準備要對方退回余下的學費,但雙方因為事先模糊的學習合同問題產生了糾紛。人們在關注事件的同時,也了解了這樣的知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受法律保護的,一切活動必須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寓知識于宣傳報道之中,通過事實向人們傳達正確的觀念,普及科學知識,是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生新聞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積極社會教育作用的一個顯著特點。
民生新聞的趣味性特點
民生新聞之所以能吸引廣大受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趣味、有看頭。但是這種趣味性不是西方社會新聞所獵取的“恐怖新聞”“桃色新聞”“名人隱私”等類型的所謂趣味性。社會主義國家對新聞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因此,民生新聞應該是寓教于樂,將教育蘊含于趣味之中,既要有趣味、吸引人,又要能夠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富有教育意義。
應該看到,人的欣賞品味有高有低,愛好趣味也各有不同。民生新聞在報道題材選擇上應該摒棄那些庸俗、低級的內容,選擇那些格調較高的事實,通過新聞事件本身的有趣和語言、表現形式的生動活潑,吸引受眾的注意,引導、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情趣,發揮潛移默化的積極教育作用。2016年8月29日新疆博湖縣《頭上頂天線!半歲綿羊長五只犄角》這條新聞,報道了新疆博湖縣69歲的買買提明·伊斯馬伊力老人家里養了一只長有五只犄角的小綿羊。這只小羊頭上的犄角最長的16厘米,最短的有10厘米。從頭部來看,挺像無線路由器的5根天線。這是一條趣聞,很吸引人,人們看了之后必然要思考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專家認定是由于近親雜交產生基因變異的特殊現象后,人們由此會產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需要強調的是,把握民生新聞的趣味性特點,一定要處理好趣味性與科學性的關系。我們提倡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而不是低級庸俗的情趣。民生新聞以及時準確地報道一些新奇的現象,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同時提供科學知識,還可以防止有人利用自然界的一些奇異現象來麻痹和愚弄群眾。因此,認識和把握民生新聞的趣味性特點要像諷刺喜劇一樣,既要讓人們開懷大笑,又能發人深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類新聞不偏離正確的導向,更好地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
民生新聞的人情味特點
從報道的內容上看,民生新聞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反映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如婚姻、家庭、鄰里等新聞。民生新聞力求用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來教育、感化受眾,鞭撻缺乏人性的行為,因此必然充滿著人情味。所謂人情味,就是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種給人以愛與關懷的奇妙感覺,是一種由內而外感染他人的個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溫暖人心的思想感情。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怎樣使用和處理這些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有的處理得好,彼此之間就相處融洽;處理得不好,就會產生矛盾、隔閡;有的甚至失去理智的控制,就會鋌而走險,違法犯罪。比如,有這樣一條民生新聞,在宜賓工作的一名河南籍女士,因輕信丈夫的一名網友精心編造的丈夫有小三的秘事,被騙12萬元幫助化解一場本來沒有的“家庭危機”,最后險些造成一場真正的家庭危機。民生新聞就是要通過對這些事實的報道,歌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友誼、愛情和團結協作、彼此尊重的精神,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社會風氣,創造美好、融洽的社會生活環境,批判那些損人利己、危害他人,違反社會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的行為,起到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
應當注意的是,民生新聞中,尤其涉及到人的問題,無論是正面典型還是反面典型,采訪報道時都要注意適度,不要片面,不要過火。正面的人和事不要“什么都好”給人留下完美無缺、高大上的印象,一定要實事求是。對于批評報道,有經驗的記者主張“十分事實七分寫”,既把問題講清楚,又留有回旋的余地,有時還要給受批評者“留個臺階”,使其有改正的機會。有些消極的事件也可以做積極的報道,既體現出人情味,又可以避免這類事件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民生新聞的新奇性特點
新聞講求一個“新”字,民生新聞也自然不例外。但民生新聞的“新”不但是時間上的新,新聞事實本身也要新奇。很多民生新聞之所以流傳甚廣,正是因為新奇,唯有新奇才能激發人們的興趣和興奮,人們才打聽、才流傳。民生新聞如果不新不奇,人們就對其失去關注。而民生新聞的新奇是指新聞事實本身不落俗套、有新意、有意義,使人有新鮮意外之感。這種求新好奇的心理是人們共有的。因此,民生新聞應當反映這種廣大受眾欲知、應知、未知的重要事實。如果民生新聞只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內容,就滿足不了受眾的需要和求知心理,也不可能起到很好地教育人、鼓舞人、影響人的作用。但必須明確的是,所謂的新奇絕非那些光怪陸離、荒誕不經、故弄玄虛、聳人聽聞的東西,更不是西方社會媒體所追逐的那種“刺激性新聞”“爆炸性新聞”,而必須是有益于社會、對人們有教育意義的新聞,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民生新聞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民生新聞的本質區別。
民生新聞來源于現實社會生活,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獨到反映,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手段,同時它又服務于社會生活,民生新聞的任務和作用是其他類別新聞不可替代的。鑒于此,我們應該通過對事實的報道,倡導正氣,鞭撻邪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創造美好、和諧、文明的社會生活環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讓民生新聞這種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宣傳報道形式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
(作者單位:葫蘆島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盛蓉.樹立精品意識 辦好民生新聞,《青年記者》2005年第6期;[2]王鐵軍.淺談社會新聞的教育作用,《聲屏新論》200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