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彩霞
摘 要:隨著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服務內容單薄、服務模式陳舊等問題凸顯,亟需尋求破解之道。通過對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功能研究文獻的梳理和分析,認為高校圖書館應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強化文化陣地功能,夯實育人功能,延伸服務教學和科研的功能,并順應信息化時代要求,迎接機遇和挑戰,謀求轉型和發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功能 信息化時代 綜述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a)-0242-04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t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service is weak and the service model is obsolet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find the solution.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he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a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should expand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function, Consolidat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 exten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comply with th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seek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Function; Information Age; Review
高校圖書館最早出現于12世紀的歐洲,隨著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高校圖書館在西方國家得到快速興起。我國近現代意義上的高校圖書館始自西學東漸。1903年,我國第一個圖書館,也是第一個高校圖書館—— 文華大學圖書館,在武昌建立[1]。自此開始,我國高校圖書館逐漸進入人們視野,在傳播科學知識和推動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高校圖書館規模與水平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發展息息相關,而科學技術、人文歷史、經濟社會、教育體制等則對其發揮著直接或間接影響。至20世紀末,高校圖書館一直沿襲傳統服務模式,其功能主要定位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任務集中在文獻采集和管理、文獻閱覽和查詢服務、情報咨詢和服務等方面。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圖書文獻以及信息情報來源渠道不斷拓寬,電子圖書資源不斷豐富,各類文獻檢索數據平臺相繼上線,師生閱讀習慣逐漸改變等方面的深刻變化,高校圖書館原有服務功能逐漸弱化。如何面對新形勢,諸多業內人士進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強化和拓展高校圖書館功能的可行路徑。現作一綜述和探討。
1 拓展服務社會功能
公共性和流通性是圖書館的兩個基本價值取向,因此,從理論上講,圖書館要最大化地利用其資源,最大范圍地服務周邊人群。但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因素,我國高校圖書館均各自為政,服務對象主要限于本校師生,這就勢必造成高校圖書館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業內諸多學者認識到這一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王石平[2]提出,高校圖書館應跳出“象牙塔”,主動融入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公共需求,將其服務向社會延伸,為繁榮城市文化、促進社會文明做出貢獻。這一做法不僅可以將社會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提升自我價值的認可。
那么,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觸角如何延伸,伸向哪里?眾多學者對此作了研究。呂江濤[3]借鑒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服務方面的一些先進做法,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要樹立為地方服務的理念,建立多種服務體系,開發遠程服務項目打破圖書館的空間界限,在社會服務方面有所貢獻。在我國倡導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中,高效、快速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并轉化為新知識、生產力,是中小企業競爭取勝的決定性因素。面對這一需求,高校圖書館應有所作為。季鴻斌[4]基于對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技術創新、產品銷售,以及民營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分析高校圖書館具有民營企業與其他信息服務機構所不及的信息資源以及現代化檢索系統和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等優勢,認為這種優勢使圖書館有能力成為為民營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主力軍。王秋霞[5]則將視角專注于農民工這一群體,她分析指出,我國現有農民工整體素質較低,他們渴望增強城市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高校圖書館在提高農民工素質中有無窮潛力,為農民工利用、使用圖書館提供便利和優惠條件,幫助農民工提高綜合素質。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該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服務,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需求,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6]。劉優佳[7]則從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視角,建議以圖書館專家“智庫”為基礎,形成圖書館“智庫”的思想市場,大力支持“智庫”能力建設,吸引國際化“智庫”人才,讓圖書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得到充分顯現。
2 強化文化陣地功能
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托圖書館,學校可教會學生正確利用文獻,引導他們獲取積極健康的信息,加之組織讀書會、討論會等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豐富的人文情懷。同時,如何在信息網絡時代,指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從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中獲取健康有用的資源,圖書館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并且也能大有作為。圖書館如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曾濱[8]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通過“內外兼修”,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將對讀者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二是提供個性化導讀滿足不同的學生需求;三是深入學生組織,貼近學生生活及時提供學生活動、競技所需的資料。網絡文化是新時期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李驚澤[9]認為高校圖書館憑借優秀的文化資源、專業的計算機網絡人才、計算機網絡設備和軟件資源,無疑成為網絡文化引導的一支主導性力量。他建議通過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提升館員素質、整合資源、建設精品數據庫、開發安檢軟件、營造文明上網氛圍等方式提升高校圖書館網絡文化的引導功能。此外,在強調圖書館顯性作用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圖書館物化育人的作用。時金碧[10]對高校圖書館建筑、人文精神的關系進行了剖析,認為圖書館是“書”與“建筑”凝固在一起的華章,是傳播知識、產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知識殿堂,是文化的所在。高校圖書館除對校園文化發揮作用外,還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服務模式、調整服務定位,主動參與社會文化建設,積極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為繁榮社會文化做出貢獻。endprint
3 夯實育人功能
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專業的圖書館員、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手段,可發揮知識積累、文化傳播和信息導航三大功能,理應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現實情況并不十分樂觀。研究人員對部分高校大學生信息意識、知識、能力和信息道德現狀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堪憂,由此提出大學圖書館應該利用信息資源優勢,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包括信息道德在內的信息素養[11-12]。陳字暢[13]從歷史的延續性和信息文獻資源、人才資源的豐富性兩方面闡述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優越性,認為通過以下5個方面的措施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主體功能。(1)提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地位。(2)延伸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內涵并擴大教育內容。(3)建立信息素質教育網站。(4)提高高校圖書館教師的信息素質。(5)各高校圖書館共同推動高校“信息素質標準”的建設。何穎[14]建議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和文獻資源、完善文獻檢索課教學、優化館藏結構,改善館舍環境、建立方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服務等措施,切實有效地開展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黃沫生[15]從文化熏陶角度出發,認為高校圖書館以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校園的每一個學生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文化發生認同,正是這種思想影響和熏陶過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使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滿足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近2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總量得到長足發展,高校隨之有了分型,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有著較大差別,二者圖書館功能定位也不應完全等同。畢玲等[16]從應用型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提出應用型高校圖書館應鞏固保障功能、強化服務功能、提升育人功能、淡化研究功能,要以實踐育人為主導,以服務育人為抓手,以方式創新求突破。此外,要重視圖書館物化育人功能。李秀淮[17]在思考如何實現現代高校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功能和諧與藝術個性的共生這個問題時提出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提供的是文化服務,建議緊密圍繞主體功能,增加必要的休閑功能,強調文化特色,體現人性化的服務。
4 延伸服務教學和科研的功能
4.1 服務成人教育
在舉辦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專本科教育的同時,幾乎所有高等院校均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單獨或與其他高校合作舉辦成人教育或各類培訓。但高校圖書館對這類學生開放的情況并不樂觀。楊美婷[18]從函授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的分析入手,認為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為函授教育服務的重要意義,在措施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為函授教育采購圖書、機動靈活開放圖書館、引導函授學員正確利用圖書館等建議。
4.2 服務信息化教學
隨著電子信息化技術發展,一大批新興的教學媒體不斷涌現,作為高校圖書館,主動參與其中,不僅能發揮圖書館優勢,而且在資源的擴散方面擁有比教學部門更大的便利。趙浚[19]對圖書館之于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角色和作用作了探討,提出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檢索優勢收集國內外優秀MOOC資源,為大學生提供“足不出戶的國際級知識汲取和零距離的大師對話交流”;同時配合高校教學部門開展MOOC資料配置工作。在此基礎上,進行MOOC課程的校內推廣和面向社會開放。
4.3 深化服務科研功能
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師生的科研服務。只有努力滿足專業化需求,才能使廣大師生和科研人員成為圖書館真正意義上的重點用戶群。王惠英[20]提出高校圖書館既要為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做好代查、代檢、定題、科技查新、文獻傳遞服務等基礎性工作,還要積極主動為科研與教學提供最新的國內外學術研究動態和前沿信息,并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研究、開發與重組,形成有序的二次專題文獻,圍繞教學教改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資源庫。
4.4 增加個性化服務
目前,我國眾多高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積極提升辦學層次,在此背景下,為應對各種“評估”指標體系要求,圖書館在硬件設施和藏書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發展。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藏書質量并不高,且館藏資源利用率越來越低。因此,有業內人士提出,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戰略戰術要從傳統的陣地式的“守株待兔”轉向遠程式的主動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21]。現實的確如此,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單一服務已遠遠不能滿足師生需求,需要在服務方式上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將信息知識的獲取轉變為知識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例如可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科研進展,了解其信息需求情況,再有針對地推送所需信息[22]。李沛[23]認為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發展趨勢是服務工作學科化、服務工作集成化、信息檢索網絡化、信息資源共享化、管理手段人性化,他強調網絡環境下應著力推行讀者個性服務,讀者通過高校圖書館提供的用戶集成化系統,結合自己的學科和專業,將分布的資源和信息服務集成到用戶自己的桌面,從而建立一個用戶利用圖書館的個性化通道。它能分析讀者的興趣,根據讀者的興趣來對資源進行過濾,把資源中符合讀者需求的內容提取出來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根據讀者的定制,對不同的讀者采用不同的服務策略并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讓讀者通過盡可能小的努力獲取盡可能好的服務,實現了“信息找人”的主動性智能化的服務目標。
5 信息化時代圖書館功能的轉變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從載體上講是由紙質化向數字化發展,數據量指數級增加,文獻資料的查詢從手工方式跨越到互聯網檢索,效率大幅提高。那么圖書館功能如何實現革命性轉變,乃至跨越式發展?龍敏等[24]從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經驗出發,認為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提升應該是在傳統功能基礎上,結合信息和科技創新需求的情況,通過調整、協調圖書館工作流程和運作方式,解決科技創新需求與圖書館傳統功能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從而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王美君[25]認為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由傳統服務功能模式向開放式、網絡式信息服務模式轉變,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由單一型圖書館向復合型圖書館轉變,這將使高校圖書館成為以用戶為中心的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數據資源共同組成的信息服務系統。牛普新[26]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正在建設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HS),其宗旨是依托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建立整體化、網絡化、數字化的全國高校資源共享體系,實現成員館之間的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在此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在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送網絡化、信息服務產業化這3方面做出重大變革,盡快實現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高校圖書館各項職能。王甲興等[27]總結,原始生產、精制生產所得到的信息產品因其具有創造性,也稱為生產型信息產品,它將成為圖書館最具時代性的、突出的功能,使圖書館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黃紅清[28]提出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化環境下功能轉變的幾個建議:一是調整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重視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等數據庫的建設;二是加快信息技術,實現圖書館自動化、信息化和現代化;三是建立由專家、讀者、圖書專業人員為一體的專業委員會,全面實現圖書館信息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四是開辟形式多樣的教育指導活動,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交流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的作用。楊玫[29]認為信息時代對高校圖書館帶來了兩方面的重要變革:一是高校圖書館由原來的封閉型向開放性轉變,由單一獲取信息的權利狀態向提供信息和獲取信息,義務和權利雙重角色的轉變;二是由被動接受文獻信息資源型向主動建設文獻信息資源型轉變。基于此,高校圖書館只有深層次挖掘文獻,成為“文獻信息資源再創者”,才能真正體現出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所在。葛萍[30]認為信息資源建設要突出專業特色,更便捷地為高校師生服務。為此,她提出設立學科館員的設想。這一設想是依托具有某一學科專業背景,熟悉圖書館館藏模式結構和資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組織加工能力的圖書館高級專門服務人員,與某一學科建立對口服務,在圖書館與院系、學科之間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石賢瑋[31]提出拓展高校圖書館功能的建議:一是建立特色信息數字圖書館,保證其系統性、新穎性、準確性,使某類圖書信息在本系統或地區的文獻資源中占據權威的地位;二是建立標準數據庫,將研究型的文獻和特色化、地方化的專題文獻轉換為標準化的全文數據庫,成為信息文化產品;三是尋求自主開發情報信息研究項目,開拓信息服務功能,使高校圖書館成為市場信息服務中最具有活力的信息服務中心。endprint
綜上,高校圖書館困難和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在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如能主動發掘自身潛力,研究并對接市場需求,開發拓展圖書館功能,既是突破困境的一條出路,也是謀求自身發展的良好機遇。
參考文獻
[1] 徐長柱.圖書館:歷史、現在和未來[J].科技視界,2015(25):183-183,267.
[2] 王石平.城市化進程中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功能輻射[J].黑河學刊,2012(7):163-164.
[3] 呂江濤.淺論高校圖書館功能大眾化的改進研究[J].價值工程,2015(25):253-254.
[4] 季鴻斌.高校圖書館功能新拓展:為民營企業提供信息服務[J].湖北社會科學,2005(1):133-134.
[5] 王秋霞.高校圖書館功能延伸對提升農民工素質的作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4):110-112.
[6] 張茜.學習型社會中高校圖書館功能定位探討[J].肇慶學院學報,2007,28(3):73-75.
[7] 劉優佳.智庫理念下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拓展與實現[J].濰坊學院學報,2016,16(1):116-117.
[8] 曾濱.發揮高校圖書館功能建設校園文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6):105-107.
[9] 李驚澤.提升高校圖書館網絡文化的引導功能[J].蘭臺世界,2008(4):67-68.
[10] 時金碧.現代高校圖書館功能與節能的和諧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103,163.
[11] 龍鳳姣,周帶娣.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現狀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拓展——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3):36-37,52.
[12] 曲金麗,張利,唐志紅.大學生信息素養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拓展——以石河子大學為例[J].農業網絡信息,2009(9):92-93.
[13] 陳字暢.淺論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發揮[J].圖書館界,2007(3):9-11.
[14] 何穎.拓展高校圖書館功能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141-142.
[15] 黃沫生.新環境之下的高校圖書館功能思考[J].文教資料,2009(4):181-182.
[16] 畢玲,李玉文.論高校圖書館功能的開發[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7):14-15.
[17] 李秀淮.高校圖書館功能和諧與藝術個性的共生[J].圖書館學刊,2011(2):15-16.
[18] 楊美婷.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功能服務高等函授教育[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7):176-178.
[19] 趙浚.從被動提供向主動嵌入的飛躍——MOOC之高校圖書館功能拓展的助推器[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3):76-79.
[20] 王惠英.拓展高校圖書館功能,增強競爭力與發展力[J].甘肅科技,2012(1):94-96.
[21] 伍丈杰.高校圖書館功能定位及網絡環境下應對舉措 [J].數字圖書館,2012(18):18-19.
[22] 劉暉.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轉變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4):148-149.
[23] 李沛.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功能構建與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2008(3):71-73.
[24] 龍敏,晁蓉.從高校科技創新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提升[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1(1):22-24.
[25] 王美君.淺論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創新[J].文獻信息論壇,2010(3):39-42.
[26] 牛普新.淺談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的轉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6):86-87.
[27] 王甲興,韓常省.淺議擴展高校圖書館功能的途徑[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0-93.
[28] 黃紅清.試論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功能的轉變[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204-206.
[29] 楊玫.試論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的轉變[J].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6(3):114-116.
[30] 葛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功能變革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6):134-136.
[31] 石賢瑋.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功能的嬗變及其應對策略[J].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學報,2005(5):2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