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改慧
摘要:中國經歷了上千年的蛻變,文化底蘊深厚,更是傳承了一些優美的歷史佳話。但全球化的發展卻引起了文化焦慮,中國文化面臨著被融化、被改變的危險。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電影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可以向觀眾乃至全世界人傳遞一種文化,通過電影挖掘文化內涵,也將會成為一種保護傳統文化的方式。
關鍵詞:電影;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故事;保護
由小說改編的青春派電影《左耳》《致青春》《那些年》等在畢業季著實可以攬得一大波的學子粉對青春的緬懷;由中國名著改編的電影《齊天大圣》國外的《亂世佳人》等更是被譽為經典;還有由歷史事實改編的電影《珍珠港》《趙氏孤兒》等影片,在觀影的同時,又是在學習歷史。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在于故事的選取,迪士尼動畫電影之所以做的如此風生水起,離不開他們對劇本的苛求,以及對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巨大投資。
以電影早前第一部中西結合電影《花木蘭》為例,為什么中國故事會在迪士尼的制作下獲得巨大的成功,中國歷史故事作為中國的文化的一部分,如何通過電影的放映得到對其的挖掘與傳承呢?
《木蘭詩》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詩中帶有北方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的氣概,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而《花木蘭》就屬于故事新編,借用一個古代中國故事,來用西方人的方式解讀。從熱愛和平變成了追求自由,這是體現了的西方文化里人權的重要性。 迪斯尼在選擇影片題材時,希望每一部影片都能與眾不同。《花木蘭》一片,是迪士尼首次嘗試古裝動畫片的制作,同時也是迪斯尼第一次真正走進亞洲世界。這對于迪士尼的創作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將故事改編成動畫片的過程中,迪士尼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花木蘭》不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國民間故事而引起全球矚目,看電影更是一場視覺的體驗,片中人物的形象設計、裝束等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花木蘭的形象向大眾呈現了一種典型的東方女人,丹鳳眼、瓜子臉,服飾設計源于我國魏晉南北朝以及唐代的人物裝束。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領有飾邊,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著條紋間色裙,腰用帛帶系扎,衣裙之間還有一條圍裳。片中人物的形象設計向我們傳達了古代魏晉時期人們裝束、服飾等。讓我們對古代傳統的服飾文化有一定的認識,淺層次的達到了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目的。片中另外一個主要人物是木蘭的守護神——木須龍,這個形象在民間故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但一般在談到中國時,讓人首先想到的是云霧繚繞的山峰和上下翻飛的神龍。這部影片怎么能沒有中國的龍和神仙或者有魔力的小動物呢?創作者們根據這一提議,創作出了可愛的木須龍,沒有高深的法力,甚至會受到“祖先們”的鄙棄。木須是不同于中國故事改編出來的一個角色,也正是這個小角色,為影片創造出很多笑點,是迪士尼風格的體現。
英雄主義、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一直都是美國文化的標簽。一個富有中國文化傳統的故事卻完美的融合了西方文化,更像是在向人們宣揚女性的自由思想、男女平等的理論思想。而在當時的中國,處在封建社會中的花木蘭來說,這思想都是她所不能觸及的,她的一切都是父與夫。講究的是三從四德、孝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理念,在中國的傳統中,木蘭代父從軍也完全是為了年邁的父親,是自己孝順的體現,并不是要光宗耀祖,證明自己。迪士尼的花木蘭卻成了活潑可愛的少女,擁有少女敏感的神經,有對愛情的渴望,主要表現花木蘭現代的自由精神,這點正是當代人所崇尚的,吸粉無數理所當然。
《花木蘭》這部電影是借著中國歷史故事向觀眾傳遞著現代的思想,是向觀眾闡述故事的同時順應著現代人的心思在發展。故事的大綱并沒有發生改變,《木蘭詩》中木蘭不忍讓年邁的父親遭受戰亂之苦,自己戎裝代父從軍,在戰爭中表現良好,返鄉恢復女兒身,繼續自己的生活。迪士尼以幽默的形式為觀眾講述了這個故事,電影本身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陳述歷史當然不能改變歷史,但是可以贊成以觀眾喜歡的方式呈現,達到效益與傳播歷史雙贏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壯大,人們更注重的是未來科技的發展領域,對自己本土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薄弱,甚至對文化發生了摒棄的思想。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的消失,國家越來越鼓勵人們去了解傳統,挖掘傳統進而繼承傳統并把它們發揚光大。作為新媒體時代的今天,電影是極好的一個傳播途徑,向大眾傳播文化、傳播思想,鼓勵并且讓大家都行動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花木蘭》的成功警醒著我們,中國的故事被國外人利用并帶給他們巨大的收益,其中有哪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呢?
首先故事主人公是女性,是一部女性題材為主的電影,順應著電影發展的大趨勢,中國自解放以來,婦女翻身,男女平等,從口號到實際行動,再通過電影到大眾心理,自然會受到大眾的追捧。其次,《花木蘭》是一部動畫電影,動畫就會有一部分觀眾是小朋友,小朋友的性格活潑,思想單純善變,自然喜歡的東西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片中的木須龍和蟋蟀、還有馬,這些小動物都滑稽可笑,擬人化的表現讓他們為整部影片木蘭隱瞞身份的不易、戰爭帶給人民的痛苦沒有顯得特別艱難、壓抑。還有影片中出現的“老頑童”奶奶,也完全顛覆了中國傳統老人的形象,沒有長輩的威嚴,有的更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是影片與現代人的生活沒有一種距離感,讓觀眾不會產生排斥心理。還有木蘭的三位奇葩戰友,在雪山上艱險一站時,看到木蘭沖到前面,自己卻沒有逃生,勇敢的拿起武器去和木蘭一起戰斗。放到當今時代,這是一種戰友情,兄弟義氣,一種正能量。
融合中西文化在一起花木蘭要比純中國古代女子形象要討人喜的多,畢竟社會在發展,我們不可能活在以前的環境與思想中,在利用電影這一媒介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適當的融入一些當今的文化觀念,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今全球化發展的大浪潮里,我們更是要抓住全球化的機會,向世界人民展示大中華的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一條新的文化傳播道路。
參考文獻:
[1]《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戴錦華
[2]迪士尼動畫電影 1998
[3]劉冬雪.文化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社會科學輯刊,2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