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摘要:初中數學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教學方法,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鼓勵學生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靈活解決數學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探究式教學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已成為主要教學模式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到位,從而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時效果并不理想,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筆者結合多年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方法做了簡單介紹。
一、初中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課堂教學強調的重點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究互動,總的來說,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互動談論學習完成初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另外,探究式課堂教學還非常注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相結合,教師通過生活與教學的對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質疑、研究、思考以及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或者集體學習等多種方式將所需解決的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課堂中的應用
(一)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創新意識
情景教學是新時期課改的必然要求,教師在進行探究式課堂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保障課堂效益最大程度地發揮。現代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學習,主動提問的學習習慣。如在《軸對稱圖形》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圖片的形式播放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和非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發現圖片的差異性,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將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二)把握基本概念,提升探究能力
要想學好數學必須抓好基本概念,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一般都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所以在概念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重視概念的實際背景和形成過程,避免學生機械性地記憶概念,通過學生身邊所熟知的例子引入,有效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函數概念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普遍感到難以理解,我們就可以選取一些具體的事例,便于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函數的一般規律。如,某個地區某一天的氣溫和時刻變化曲線;某輛汽車以每小時70千米的速度,在t小時內行駛的路程為s千米;某水庫的存水量與水深的關系表格。通過這些事例的課件展示后,要求學生找出哪些量為變量,并思考如何表達這些量的關系。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找出事例中的兩個變量的關系,即一個變量確定值,另一個變量也相應確定另外一個值,再引導學生舉出相應的函數實例,概括出函數的定義,使學生深刻體會其中的“變”,對于具體的變化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描點法確定。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強化交流合作,改進探究方式
在引導學生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合作之中增強團結意識,又能發揮每一名學生的思維特長,促進數學問題得以有效的解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同桌之間、前后桌之間開展討論,使學生對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多元性,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把問題解決掉。例如,在初中課本中關于講到《銳角三角函數》的時候,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測量樓房的高度是十分常見的實踐性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走出課堂之外,讓學生幾人一組到生活實踐當中去親身體會數學所帶來的用處,學生根據實際的測量情況進行記錄,小組同學之間進行互動討論,最后形成本小組的實習報告,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這樣的課外實踐過程,既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鞏固知識促進了提高,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愿望,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知識進行延伸,引導主動探究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新課標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其使學生對課本及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進而可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系統的認識。在公式定理的教學過程中,可把知識作適當延伸,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上“勾股定理”一課時,教師可適當引入數學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對勾股定理及數學史上的相關故事有一定了解。如可向學生講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勾股定理在水位監測中的作用有一定了解,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此外,還可讓學生在課外對勾股定理的相關應用進行收集,使其通過自主探究對勾股定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從中懂得勾股定理的運用方法。通過學習,不僅可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而且還能使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入的認識及感受,這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五)引入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開放性是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重要特征,采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如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課時,根據許多學生都喜歡打撲克牌的特點,可借助撲克牌在課堂上演示混合運算過程,讓學生輪流抽取2張撲克牌,并根據撲克牌的紅黑兩種顏色把其定位為正數或負數,并讓學生對自己所抽到的2張撲克牌進行±20點的計算,并在黑板上演示詳細的計算方法。此外,還可通過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掌握。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對有理數的相關運算的能力,而且還能在輕松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新課標的要求,把其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可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海濤.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13):70-72.
[2]李妍.淺析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1(10):29-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