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462300)侯紅艷 李睿 呂愛紅
近年來,剖宮產率逐年升高,已經在多數無確切剖宮產指征產婦中廣泛應用。研究顯示,剖宮產并無法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甚至可增加產后出血和胎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不良結局的發生率。而自然分娩可克服上述缺陷,對母嬰有益。因此,通過優化產科護理,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是產科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1]。本研究探討了產科護理自然分娩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孕產婦102例隨機分組。對照組初產婦、經產婦各有31例、20例,年齡23~41歲,平均(28.13±3.2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7±1.13)周。整體組初產婦、經產婦各有30例、21例,年齡23~42歲,平均(28.92±3.1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24±1.45)周。兩組孕產婦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整體組實施整體性護理。①心理疏導。多數孕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因對自然分娩理解存在誤區,對自然分娩疼痛過度恐懼,容易合并緊張等不良情緒狀態,需根據其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引導,以幫助其提高心理適應能力,以充滿期待、樂觀的態度迎接新生命的到來。②健康教育。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介紹分娩的相關知識,強調自然分娩對母嬰的好處,并介紹剖宮產指征,說明在不具備剖宮產指征情況下實施剖宮產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堅定孕產婦自然分娩信念。③用藥護理。根據孕產婦檢查結果,對存在高危因素的產婦遵醫囑進行用藥和指導,說明藥物作用機制、使用方法、使用時間和劑量等,并根據其病情的好轉適當調整藥物劑量。④生活護理。指導產婦培養良好飲食習慣,保證食物營養均衡和豐富。囑咐產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適當活動,保持充足休息和睡眠[2]。
附表1 兩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比較[例數(%)]
附表2 護理前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比較(±s)
附表2 護理前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比較(±s)
注:對比干預前,#P<0.05;對比對照組干預后,*P<0.05。
組別 時期 SDS評分 SAS評分整體組 干預前 56.68±2.02 56.25±1.91干預后 34.24±1.59#* 34.53±2.52#*對照組 干預前 57.52±2.41 56.26±1.24干預后 44.60±1.94# 45.19±1.92#
附表3 兩組孕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比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護理前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
1.4 數據處理 用SPSS21.0軟件統計,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依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
2.1 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比較 整體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比對照組低,P<0.05,詳見附表1。
2.2 護理前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比較 護理前兩組孕產婦心理狀態無顯著差異,P >0.05;整體組護理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比對照組好,P<0.05,詳見附表2。
2.3 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比較 整體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比對照組低,P<0.05,詳見附表3。
產科護理是對妊娠、分娩期以及產褥期的女性進行護理的過程,產科護理不當不僅可增加產婦并發癥,還可影響胎兒結局,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做好產科護理工作非常重要[3][4]。產科護理中對孕產婦實施整體化護理干預,是以現代護理觀作為指導,根據孕產婦情況,實施心理疏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護理等,通過多項孕期保健措施的實施,確保產婦和胎兒健康安全[5][6]。整體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消除孕產婦負性情緒,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狀態,對促進胎兒健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可提升妊娠質量,改善妊娠結局。除此之外,整體護理還可提高孕產婦對自然分娩的正確認知,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7][8]。
本研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整體組實施整體性護理。結果顯示,整體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比對照組低,P <0.05;護理前兩組孕產婦心理狀態無顯著差異,P >0.05;整體組護理后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差異比對照組好,P <0.05;整體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產科護理自然分娩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大,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改善產婦負性情緒,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改善新生兒結局,提升孕產婦滿意度,值得推廣。